曾 甜
(寧南縣林業和草原局,四川涼山 615400)
林下經濟產業已成為當前林業發展的主流形式。林下經濟投入少、見效快、易操作、潛力大,發展林下經濟可將林地的長、中、短期效益有機結合,增加林地附加值,使林業資源保護和加工利用協調發展,從而取得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寧南縣林業產業資源優勢巨大,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最大限度發揮林業資源效益,增加林業資源的產業附加值,是改善林業產業發展周期長、見效慢的有效之路,也是發展的必然之路[1-2]。
根據寧南縣林地“一張圖”數據(圖1),全縣有林地面積59 745.67 hm2,占林地面積的59.74%,其中喬木林面積59 742.89 hm2,竹林面積2.78 hm2;疏林地809.28 hm2,占0.81%;灌木林地面積38 313.84 hm2,占38.31%,其中國家規定特別灌木林地81.52 hm2,一般灌木林地38 232.32 hm2;未成林地321.84 hm2,占0.32%;苗圃地1.33 hm2;無立木林地7.86 hm2,占0.01%,宜林地813.07 hm2,占0.81%。

圖1 寧南縣林地資源現狀
林業產業是寧南縣的富民產業。依托寧南縣特殊的山區地貌和氣候環境,2009 年以來,寧南縣委、寧南縣人民政府大力發展核桃、花椒產業,到實施“1553”戰略,發展大產業,多次開展核桃和花椒栽植、嫁接、管理、病蟲害防治、林下經濟等技術培訓,使林農技能得到提升,也使得林業產業成為當地二半山以上地區林農的支柱產業。截至2020 年底,寧南縣林業產值8.4 億元,其中核桃產值6 997 萬元,花椒產值5 438 萬元。核桃總面積61 640 hm2,成片面積3 439.33 hm2,零星面積27 246.67 hm2,掛果面積28 920 hm2,鮮果產量21 960 t,干果產量5 490 t。花椒面積超過6 000 hm2,青花椒產量571 t,紅花椒產量154 t。
至2020 年年底,寧南縣林下經濟利用林地總面積4 402 hm2,其中國有林面積2 641.2 hm2,集體林面積1 760.8 hm2;其中公益林4 000 hm2,商品林402 hm2。全縣林業總產值84 128 萬元,農村常住人口14.5 萬人,農民年人均林業收入4 230 元。全縣林下經濟總產值22 358萬元,從事林下經濟的農民有105 560 人,農民來自林下經濟的年人均收入1 166 元。
2013 年,寧南縣開始著手進行林下經濟摸索。于2014 年,當地選用寧南本地花魔芋在核桃林下套種,在六鐵鎮子各村試種6.67 hm2,形成復合經營模式,并申報了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項目;2017 年,經寧南縣林業和草原局多次申請,涼山彝族自治州林業和草原局撥付資金80 萬元,在稻谷鄉、幸福鎮、新村鄉、竹壽鎮、俱樂鄉共種植花魔芋26.67 hm2;2018 年,通過林業重點縣建設結余資金,在杉樹鄉種植花魔芋32.2 hm2。通過寧南縣林業和草原局的項目補助種植花魔芋近66.67 hm2,初步統計農戶自發種植133.3 hm2。
2016 年,通過考察和學習漢源縣的林下種植技術,開始在寧南縣試點種植林下川牛膝(中藥材),但鑒于資金投入有限,僅有小規模試種。農戶也有自發種植白芨、黃精、重樓等中藥材,但由于種植難度大,技術要求高,并未取得較好的成效。
農戶對林下經濟的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沒有信心,認為其投入高收益低,同時對林下作物的選擇具有盲目性和從眾性,投入得不到回報,打擊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
近年來,各級政府普遍重視對林業的投入,但資金主要用于造林,用于發展林下經濟的資金少之又少。農戶缺乏啟動資金,在自我累積、自我投入有限的情況下,發展林下經濟往往只是小打小鬧,難以形成規?;?、產業化,林下經濟發展缺乏后勁。缺乏相應的資金、政策支持,不利于林下經濟的良性發展[3]。
農戶在發展林下經濟時,只憑借以往的種養經驗,沒有及時更新相關知識,無法進行科學規范管理,導致病蟲害發生率高、種養率低、經營成本高,致使經濟效益低下,市場競爭力弱。如花魔芋種植過程中,種子的消毒和病蟲害防治就成為產業發展的技術難點。
寧南縣林下經濟雖然已經取得初步發展,但由于缺乏帶動性,發展較為緩慢,品種也略微單一,目前只有林下花魔芋一項具有借鑒和推廣性。產品數量有限、市場競爭力不強,因為規模的制約,只能自產自銷,難以滿足市場的大量需求。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微信等平臺和張貼宣傳標語等形式,大力宣傳發展林下經濟的政策,同時建設林下經濟發展試點,引導農戶利用豐富的林地資源優勢發展林下經濟,還要充分發揮惠農資金的作用,并發放技術手冊和法律法規等資料,對發展林下經濟的意義、優勢、政策進行全面、深入、廣泛宣傳,激發農戶發展林下經濟的熱情[4-5]。
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項目扶持,促使相關部門以高效發展林下經濟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制定支持林下經濟發展的相關配套政策。
以政府為紐帶,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將生產基地與科研課題結合,提高林下經濟的科技含量。聘請科研院所的教師及鄉土專家到實地對林下經濟各個環節進行技術指導、答疑解難。利用科技下鄉、開展培訓班等方式把已經較為成熟的實用技術推廣應用到農戶手中。
林下經濟發展之初,多由農戶自發形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探索性和試驗性,大多數農戶持觀望態度。因此,扶持好典型,抓好大戶帶動就顯得尤其重要。應培養一批有豐富林下種養經驗、有一定經濟實力和發展規模的大戶作為典型,示范帶動林下經濟發展,最終實現整體聯動共同發展。林下套種花魔芋模式經試驗,是較為符合寧南縣實際情況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目前在寧南縣委、寧南縣人民政府、涼山彝族自治州林業和草原局的支持下,寧南縣林業和草原局對寧南縣花魔芋的發展給予了資金支持,初步發展了幾個較為有代表性的示范點,以發揮帶動作用,最終實現整體聯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