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英
常德市財政局(415000)
政府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一般都是社會公益性項目,改善國民的生活條件,幫助促進社會發展。但是如果不能夠對所投資的項目造價進行投資審核,將會面臨較大的資金風險。就目前國家財政投資在項目造價上的評審機制來看,還存在著一些制約因素,不能夠幫助政府合理規劃財政支出,使社會資源的配置出現失衡。要對政府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的總造價進行比較合理的客觀的專業性的審核,合理選擇投資力度,促進經濟發展。
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政府不斷地針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調整社會產業結構,傾向于改善民眾生活條件,大力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此來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政府不斷地加大在這些方面的財政性資金投資力度,不斷擴大投資范圍,增加所投資的項目數量。根據國家法律以及相關法律條款的規定,對政府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需要進行審核,以此來有效減少不合理的財政性資金投入,避免資金的浪費。因此對投資項目造價進行全面性的審核以及跟蹤追查,是為了規范政府投資行為,減少審核風險的有效手段。
要根據科學方法進行論證調查,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決策,控制財政性資金投資的方向以及規模,針對投資項目造價進行全方位審核和評判,對項目的績效進行系統評價,總結出一套改進項目管理的有效辦法。針對投資項目造價的審核風險進行預估以及監督,從而來加強財政性資金的管理,確保資金的合理使用。
政府財政性資金需要進行精細化管理,才能使資金投資更加成體系,更加科學[1]。隨著社會公共財政體系的發展,政府也在不斷加大投資項目的范圍以及力度,與此同時所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大,需要有更加科學的監管機制來支撐和規范政府財政性資金投資的合理性。對投資項目造價進行審核,可以發揮更加全面的財政資金監管效果,幫助拓展監督的范圍,強化政府財政本身擁有的監督職能,不斷地提升財政性資金精細化管理程度,有效地降低審核風險。
針對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造價進行審核,需要數量較多的基礎資料。因此,在審核的過程中,擁有豐富的數據材料才能夠確保最終的審核結果準確無誤[2]。但是由于對項目造價進行全面審核的經驗不足,沒有過多的以往資料的參考,這就使得審核人員和審核機構在進行技術的選擇方面具有主觀性,技術的選擇不合理。審核機構以及審核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離要求有較大的差距,對于項目造價相關的法律條規等基本的理論知識不熟悉,即便是對這部分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也不能夠運用到實際操作中,缺乏實際的審核經驗,導致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造價的審核風險較大。
項目的施工方與建設方在項目的建設過程當中屬于合作關系,兩者基于自身的基本利益,會在一定程度上進行違規操作,從而造成較大的審核風險。施工方屬于投資項目的實際操作者,在項目造價制定的過程中,不斷使用一些手段更改方案設計,或者是不按照造價規定方案進行施工操作,以次充好,既影響了項目的質量,也給項目造價的審核帶來較大的風險。建設方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可能會提供數據不準確的錯誤資料給審核機構,或者是提出一些不合理的審核要求,甚至是對審核結果產生質疑來阻攔審核,并且在整個項目造價的管理過程中違規操作,以此來擾亂審核,造成較大的風險。
政府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自身也面臨著諸多的風險,這些風險會影響到項目造價的準確合理性,從而對后期財政資金審核帶來不利的影響。雖然社會主義市場環境已經逐漸趨于平穩,各項機制正在完善、規范,但還是有一些遺留問題難以解決,從而影響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規范性。許多基礎設施項目在進行造價管理以及項目建設的過程中,極容易受到建設工期的影響,同時項目建設的環境變化也會使得造價發生變化,以至于后期的實際情況與最初所制定的項目造價管理制度有較大的出入,必須進行及時的調整才能夠為審核機構以及審核人員提供足夠的審核數據,這也使得審核風險變得更大[3]。
選擇不同的審核方法可能帶來不一樣的審核效果,如果審核制度本身存在著較大的缺陷,審核機構在進行審核的過程中沒有權威性,不能讓大家通力協作,會極大地影響審核工作的推進,也不利于得到準確的審核結果。審核制度之所以存在較大的缺陷,主要是由于針對投資項目造價進行審核的實際管理以及操作方面的經驗不足,沒有一個具體的規章流程,并且對于審核機制的獎懲或者風險預估和防范都有待改進。同時由于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造價的審核是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實施過程較為復雜,面臨的資金安全風險較大,難以把控。
審核人員需要有極高的職業素養,認真完成審核工作,遵守法律規定,及時規避風險,促進工作順利完成。審核人員要有一定的評斷標準,根據風險進行預估以及分析,從而形成初步的防范措施,不輕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結合多方面因素考慮,不根據自己的主觀意圖判斷,從客觀的角度出發,形成較為專業的符合實際情況的審核結果,然后出具不具有虛假信息的審核報告,以此來降低和減少風險發生。
在項目造價方案制訂的階段,要進行及時監管,和其他相關部門合作,運用一定的經濟手段,對項目造價方案的經濟性和可行性進行判斷,從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減少失誤的發生,避免財政審核風險。在項目造價的日常管理階段,需要進行動態的監管和審核,才能夠保證造價管理不會出現較大的差錯,以至于財政性資金出現浪費。在造價結算階段,重點監督預算以及決算是否合理合規,是否出現較大的失誤,以此達到審核監督的目的,有效防范審核風險的發生[4]。
審核人員并不是獨立進行審核工作的,需要與項目造價管理的多個部門進行多次交流溝通,收集管理人員的相關意見和建議,減少由于對現場情況不了解而產生的失誤判斷以及操作,讓整個評審工作的操作流程公開透明。加強審核風險的意識,宣傳審核風險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讓審核人員更加謹慎地對待審核工作,規范審核行為,確保審核結果的準確性,以此來促進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造價審核工作的順利進行。
為了實現項目造價的審核風險管控,需要針對項目造價的基本情況建立起一套基礎的風險管控機制(如圖1所示),針對可能出現的主要風險來源以及風險點進行預估,建立起應對突發性風險的防御機制。能夠確保在應對審核風險的時候,選擇最合適的審核方式和應對措施,確保最終審核結果有充分的數據支撐和理論保障,確保審核過程中信息溝通交流順暢,避免出現審核結果的偏差,以此來降低審核風險。

圖1 審核風險管控流程
政府十分關注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造價的審核管理,制定出了一系列相關的審核機制政策,來規范審核過程和行為,指導資金的投入,規范投資行為,減少資金浪費。對項目造價進行管理和審核,需要嚴格把控及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統籌謀劃,為政府的投資決策提供科學的建議,優化資金配置,及時對投資項目造價的審核風險進行規避,促進投資項目的順利進行,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