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娟
一份《待救援人員信息》文檔被刷屏,在文檔創建24小時之內,已經“自發”更新至第270多版,共有250多萬次訪問量。據了解,創建文檔的網友昵稱為manto(因喜歡吃自家做的饅頭),她的朋友圈里明晃晃地寫著:“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有價值的人。”她就是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實驗班的河南女孩李睿。
2021年7月20日,河南遭受極端強降雨突襲,許多人的生命面臨威脅,救援形勢極為嚴峻。暴雨災情時刻牽動著李睿的心,李睿馬上聯系同學,當即建立了許多群,收集求救信息和救援信息,同時核實信息等。起初,李睿想使用Excel表格,但其他人覺得Excel表格更新實時性差,而且使用不方便,于是李睿決定選用線上文檔。
經過6分鐘的簡短整理,在7月20日晚上20點57分建立文檔,李睿敲下第一行字:“求救人員信息、救援人員信息。”隨后,她立即把一頁進行時的共享文檔以昵稱manto發布在朋友圈。有30多名同學隨即參與進來,大家整理、發布了這份救援文檔。很快,更多的志愿者想幫助李睿團隊,維護進行時文檔。
不一會兒,許多專業人士與媒體人士已經把李睿剛創建時只有求救信息與救援信息的空白文檔,改版成了有首頁、配套鏈接、醫療資源等信息的救命文檔。這不僅讓求救人員可以自己去聯系救援人員,還可以讓求救人員去尋找避難場所與所需的物資。
第3個小時,22點30分,李睿發布了一條信息:“您好,這里是洪災志愿者,您是否得到救援,請速回。”
第4個小時,23點12分,求助者越來越多。文檔加入了“可提供支援場所”,還有不少官方的救援平臺,包括央視新聞的在線互助平臺等。
第6個小時,凌晨1點08分,李睿收到一條信息:“已經得到救援,謝謝,辛苦你們了!”當李睿看到求助者脫險的信息,感動得熱淚盈眶。還有個鄭州網友在表格下面留言:“鄭州東帶給自己工作樂趣的不是最后到達的終點,而應當是工作歷程中的熱情,這東西其實也是脆弱,耗完了耐心,攢夠了失望,剩余的只有疲憊和冷漠了。”一個網友看到后,當即在格子的四周寫下“加油,你可以的”“加油,會有希望的”。
第7個小時,凌晨2點56分,第一個受困人員已成功救出。之后,又有愛心人士維護了表格的格式,求救信息突破300條,第一個脫離險境的一家人,經核實已坐車回到家里。他們成為表格里出現的第一個“已成功救援”。
第9個小時,凌晨4點57分,表格上出現了許多振奮人心的消息,紅色醒目的大字寫著“我們的救援隊到了”“制氧機來了”“發電機有消息了”“我們的朋友加入救援隊,快聯系他”“庫房有2萬袋沙袋”……信息越來越多,幫助了越來越多的人。
李睿徹夜未眠,一直關注著表格里的救助信息,一旦發現有重復的信息,她就會修改或者刪除。到21日凌晨2點,文檔已超出李睿團隊可控制的范圍,許多專業人士在幫忙維護表格。
在一天多的時間里,被困一天沒喝水的小孩子獲得了救援;一個84歲的老人被成功救出;一個被困數小時待產的孕婦被護送進了醫院;一個發高燒的女孩得到了救援……24小時內,一份空白文檔很快被填滿了色彩斑斕的救援信息。此時的文檔無聲勝有聲,表格里每個漢字正匯集著各地華夏兒女的愛心,這是一張短時間里自發生成的愛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