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報已接近尾聲,大家都非常重視志愿填報,讓我想起了我們當年的雙盲填報,感慨很多。我非常能理解家長們的心情,既要挑一個好學校,又要挑一個好專業。所謂的好專業就是將來能輕松一些,掙更多錢,就業更容易。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將來可以選擇這樣的專業。
生化環材如今被認為是“天坑”專業,被避之不及。其實,我一直堅持一個觀點,沒有差專業,無論什么專業都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學習、工作,沒有輕松的,當你看到一個職業薪水高的時候,根本不知道他們背后的付出。從學習階段,雷軍師兄就刻苦到常人無法想象,他的專業成績一直第一,當時寫的很多代碼也很快進了教材。大三,他背著包去電子一條街實踐,白天學習,晚上寫代碼,那是努力的結果。
專業與你的收入無關,天才少年,往往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們唯有比別人更努力,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人生是長跑,是一場馬拉松,不是前一百米誰跑得快,而是一直在堅持,跑到最后才是勝利。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所以,我經常會和我的學生說:“高等教育不是教我們謀生,而是教我們創造生活。”
將來的我們,可以自由選擇生活方式,可以隨心所欲去想去的城市,去過想要的生活。人的一生很長,我們不能隨波逐流,更不能因為當前學計算機畢業后的平均收入暫時高一些,就一窩蜂去學。
你有沒有想過,那些IT人用透支身體在打拼未來,當熬夜加班成為常態時,當三十五六歲就有可能被年輕人取代時,你會用什么去對抗未來?很多人說,我前三十五歲掙夠了下半生的錢,下半輩子可以享受啊。這其實是可怕的,即使這樣,還有三五十年你能做些什么呢?況且你三十五歲實現財務自由的可能性有多大?當一窩蜂去扎堆一個行業的時候,你是否預知了未來的競爭?
再看一個問題,如果我們都放棄了基礎學科或所謂的“天坑”專業的時候,我們又指望誰來做這些事呢?如果大家都不做,我們的國家怎么進步呢?
我們都可以不學環境專業,但當環境污染的時候,我們都會抱怨;我們可以不學化學和材料專業,當我們的芯片被卡脖子的時候,我們卻誤以為是電信IT還不夠發達,而不知道芯片不僅需要陽春白雪,還需要下里巴人,材料、化學同樣缺一不可啊。
同學們,我希望不管你被什么專業錄取,都不要抱怨,不要覺得虧了,而應該好好學習,做好知識儲備和文化積累,積累人脈資源,多讀書,學做人,交好朋友,說不定哪天風水輪流轉,你的專業就是國家最需要的專業,也是大家口口相傳的好專業。
讀書絕不是以發財為目的,我們的家長們要尊重孩子的興趣,要教他們走正道,引導他們做一個誠實、善良、無私的好人,要訓練他們愈挫愈勇的心態,要讓孩子具備格局、氣度和眼光。氣度決定命運,格局左右未來。這一切,想必更重要吧。
鏈接:最近,武漢大學鄧紅兵教授公開發文為“天坑”專業正名,引發廣泛關注。隨后,武漢大學官方微博轉發了該文,并點評:“家國情懷、個人興趣、誠實善良、愈挫愈勇的心態……想必更為重要。因為在熱愛與責任面前,所有選擇都不應被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