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則明
最近,在中國萬里長城最為壯觀的關城,明長城西起點的嘉裕關上,游人發現了一塊彩色“磚頭”,雖然它與土黃色的古城墻極不相稱,但也成了大家爭相拍照的一道風景。游人將鏡頭拉近,才知道那是組合完好的樂高積木。
一般來說,樂高積木是提高孩子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智力玩具,那么嘉裕關上的樂高積木,是某個頑皮孩子的“杰作”嗎?說出來一定讓你難以置信,它是一位叫沃爾曼的德國柏林藝術家放進去的,而且是用樂高積木來修補長城。這就令人費解了,是樂高積木比城墻所用的材料堅硬嗎?
其實,對長城的修補工程早就在實施,不過,歷史建筑同其他歷史文物一樣,不可能再生產,也不可能再建造,一旦破壞便無法挽回。因此,專家們對長城的修復提出了堅持“隨層、隨坡、隨彎、隨舊、隨殘”的“五隨”修繕做法。也就是說,長城的修復工程,既要確保長城的本體安全,又要盡量保持原貌。
嘉裕關上那塊缺失的磚,就是“隨舊、隨殘”的一個部分,因為少了這塊磚,并不會影響長城本體的安全,所以要保持原貌。然而,每年來這里的游客不下千百萬人,有誰會注意到那塊缺失的磚呢?這就是沃爾曼用樂高積木修補長城和其他古建筑的用意。他說:“希望人們停下來問問自己,為什么這里會有一個玩具?”
沃爾曼用樂高積木修補古建筑的創意,要追溯到2007年。那年秋天,他在柏林街道上行走時,發現街道邊的古磚墻上有一個戰火留下的缺口,而他之前從未注意過。他斷定別人也會像他一樣熟視無睹,于是,他用樂高積木進行了填補。這樣一來,古磚墻立刻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美感,讓所有路過的人都感到驚艷。
此后,沃爾曼便突發奇想,著力推廣“用樂高修復世界”的藝術活動,并取名為“快補計劃”。自2010年起,經過了11年的發展,它像旋風一樣從歐洲一路狂刮,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以至于很多城市的街道、臺階、墻壁等建筑物上都留下了它的印記。
中國的香港、臺灣、湖南、四川、新疆等多地也有一些古建筑物添了一抹新的亮點。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萬里長城,自然也在沃爾曼的修復計劃之列。600多年前,長城作為國家的鎧甲,在戰爭中起到了哪些作用,以及受到了怎樣的摧殘?城墻上每一處殘缺的部分,可能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當游人把一張嘉裕關上藏著樂高積木的照片分享到朋友圈時,激起了人們的好奇心,并在休閑娛樂的同時,對它進行深深的思考。這是哪一場戰爭留下的傷痕?誰是戰爭的罪魁禍首呢?更重要的是,讓大家感受到中國現在的強大,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
如今,世界各地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樂高修補匠”,他們不再局限于古建筑,范圍逐漸擴大到了現代建筑。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修補也越來越精致,比如配上一朵花、一扇窗戶或一張笑臉。雖然樂高積木與古建筑所用的材料格格不入,但有了這些積木,古建筑仿佛千年的古樹又發了芽,變得生機勃勃起來,給城市帶來了活力。
為此,沃爾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有些城市注意到我留下的樂高積木,便迅速派出工作人員,認真翻修已經損壞的建筑與公共設施。應當說,這些樂高積木對城市面貌的維護,起到了‘導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