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家欣
一、日本“二次創新”和“專利圍堵”的兩張王牌
在亞洲,日本是世界上最具科技創新能力的國家之一,日本企業把創新作為企業的靈魂。小到發明無針訂書機和無痕擦寫筆,大到在眾多領域建立全球通用的技術規范,日本發展創新型國家的成果隨處可見。這離不開日本政府科技立國的政策,更與企業將創新視為生命密不可分。
二戰后,日本政府主張通過內部力量來建立完整的產業結構。通產省針對當時的國際經濟環境,打出了“二次創新”和“專利圍堵”兩張牌,令日本企業在處于劣勢的國際競爭中成功翻盤。所謂“二次創新”,是在完全掌握、消化吸收了一門技術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創造性的發展。為了維護二次創新帶來的財富,日本采取了在立法中縮窄對專利的保護范圍,降低專利申請門檻的利用專利政策進行圍堵等多種保護性措施。使得日本企業掌握了大量小專利,并發展成為自己的技術優勢。
二、創新令富士膠卷“老鋪新業”成功轉型
富士膠卷成立于1934年,在傳統膠片領域經過半個多世紀對柯達的追趕并成功反超,1984年占據日本70%市場分份額,柯達僅占10%,1998年占據中國市場48%,柯達只占25%。2000年以后面臨數碼時代的沖擊,富士的市場份額每年以20%~30%的速度下滑,截止2010年,市場已萎縮為2000年時的一成不到。老對手柯達終究未能頂住沖擊,于2012年宣布破產,而富士卻早在2000年時就開始謀求轉型,果敢地告別傳統膠片業務進行二次創業。2012年富士市值達到120億美元(柯達僅為1億美元),2016年實現銷售收入215.02億美元,營業利潤15.95億美元。
富士二次創業的成功案例已寫入哈佛課程教學案例中,諸多分析家或從企業戰略、或從海外市場拓展、或從業務多元化等視角解釋其成功原因,在此不再一一贅述。經對富士近一個世紀的科技創新歷程的梳理和分析,本文認為,對科技創新的不懈堅守,長年累月積淀下豐富的科技創新成果是富士21世紀以來二次創業成功的底氣,足以使它面對風云變幻的市場,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其轉型成功的主要經驗有以下幾點。
一是制定差異化的經營戰略。富士膠片成功的關鍵因素是業務多樣化。隨著90年代互聯網和個人電腦的普及,消費者開始購買數碼相機。不幸的是,對于膠片制造商來說,從模擬成像到數字成像的轉變代表著巨大的困難。半導體技術平臺與膠片制造毫無關系。市場并沒有消失,而是發生了變化。2010年與2000年相比,膠片市場下降到不足10 %。但是曾經60 %的銷售額來自膠片的富士膠片成功地實現了多元化,并且在這十年內,收入增長了57%,而柯達的銷售額下降了48%。
二是改革重組已有經營業務。面對公司搖錢樹產品(膠片)銷量的急劇下降,富士膠片迅速采取行動,通過創新和外部增長改變了自己的業務構成。在2000年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古森重隆的決定性控制下,富士膠片迅速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2004年,古森重隆提出了一個名為VISION 75的六年計劃,以紀念集團成立75周年。目標很簡單,包括“將富士膠片從災難中拯救出來,并確保其作為一家年銷售額為2~3萬億日元的領先公司的生存能力。”
三是開展前瞻引領技術研究。管理層通過縮小生產線規模和關閉冗余設施來重組其膠片業務。與此同時,研發部門搬到了一個新的建筑中,以統一研究工作,促進工程師之間更好的溝通和創新文化。但是,意識到數碼相機業務盈利能力很低,不會取代鹵化銀戰略之后,富士膠片基于創新實現了大規模多元化。經過技術審核,研發團隊給出了一張圖表,列出了所有現有的內部技術中,可以與未來市場相匹配的技術。
四是開拓產業衍生產品市場。古森重隆預見到了“富士膠片技術可以適用于新興市場,如醫藥、化妝品和高功能材料。”例如,這家公司能夠預測LCD屏幕的繁榮,并對這個市場進行了大量投資。利用照片膠片技術,工程師創造了FUJITAC,這是電視、電腦和智能手機制作LCD面板所必需的各種高性能膠片。如今,富士擁有70 %的保護性LCD偏光片市場。公司還瞄準了化妝品市場,化妝品的基本原理來自于70年的明膠,這是從膠原蛋白中提取的照相膠片的主要成分。富士膠片在氧化方面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這一過程既與人類皮膚老化有關,也與照片隨時間推移而褪色有關。因此,富士膠片公司在2007年推出了一款名為Astalift的化妝品系列。
五是合并收購走出市場藍海。當內部不存在能與不斷增長的市場相匹配的技術時,富士膠片開始進行合并和收購。為了開發新的業務,富士膠片積極并購。通過收購已經打入市場的公司,并將其資產與富士膠片的專業技術結合起來,企業可以迅速、輕松地向市場推出新產品。基于技術協同作用,它在2008年收購了Toyoma Chemical公司,進入了制藥行業。為了深入醫療保健領域,富士膠片還收購了一家放射性藥物公司,現在叫做富士膠片國際制藥公司。它還鞏固了自己在富士施樂等現有合資企業中的地位。在2001年收購了該合資企業25%的額外股份后,這家公司成為了一家子公司。2010年,富士膠片成為了一家新公司。2000年,60%的銷售額和2-3的利潤來自膠片生態系統,而2010年,數字成像部門的收入不到收入的16%。富士膠片通過大規模重組和多樣化戰略成功渡過了風暴。
富士二次創業的成功歸功于長期堅持不懈地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視。科技創新是堅固基石,富士的轉型成功,源自于它的技術儲存和研發能力,也源自于一家企業對于人類未來的全新的思考。我們看日本企業,必須看到它的自我創新和自愈能力。搞市場化經濟,日本比我們早了100多年。哪怕是現代經濟,也比我們早走了幾十年。并非日本樣樣多好,新產業也在被我們中國追趕和超越,但是日本的一些經驗和教訓,我們應該積極學習和研究。學以致用,學習日企的危機意識和持續不斷的自我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我們自己少走彎路,同時從日本新產業的創造與發展中,尋找到屬于我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