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楠 王浩鑫



摘要: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自動化生產應用越來越廣泛。本文主要研究自動化車床管理中如何使工序設計效益最好問題。
首先我們通過對100次刀具故障記錄的數據分析,得出概率密度和分布函數。
針對問題,我們以更換一次刀具為一個周期,計算該周期內每個零件的期望費用,每個零件的期望費用為總費用與零件總個數概率之比。其中總費用分為兩種情況:(1)當到了定期更換刀具的時刻,即使設備未出現故障也進行刀具更換,(2)當檢查出零件不合格時,調節并使其恢復正常。情況(1)的損失為所有次數的檢查費用與更換刀具的費用,零件總個數為所有次檢查的零件數;情況(2)的損失為發現故障進行調節使恢復正常的平均費用、所有次檢查所需費用、故障后產出的零件損失費用三部分之和,零件總個數為所有次檢查的零件數。每種情況對應的概率可由分布函數求出。由此我們建立以期望損失費用為目標函數的隨機優化模型,求出效益最好的檢查間隔為25,更換刀具間隔為376,每個零件的平均費用為6.6313。
一、問題重述
需要解決的問題
某自動化車床加工過程中會出現故障,其中刀具損壞故障占95%,其他故障僅占5%,工序出現故障隨機且加工每個零件時出現故障的機會相等。且已知:①故障時產出的零件損失費用f=200元/件;②進行檢查的費用t=20元/次;③發現故障進行調節使其恢復正常的平均費用d=4000元/次(包括刀具費);④未發現故障時更換一把新刀具的費用k=1500元/次。100次刀具故障時該刀具完成的零件數如表1。
試解決:
假定工序故障時產出的零件均不合格,正常時產出的零件均合格,對該工序設計效益最好的檢查間隔和刀具更換策略。
二、問題分析
要求設計效益最好的檢查間隔和刀具更換策略,我們將相鄰兩次刀具更換作為一個生產周期,對零件進行檢查,將一個周期內每個零件的平均費用作為目標函數,使目標函數最小。通過對100次刀具故障記錄的數據分析,可以確定出刀具故障時完成的零件數服從正態分布。
要求在工序故障時產出的零件均不合格,正常時產出的零件均合格,設計效益最好的檢查和刀具更換策略,我們給定檢查間隔,對零件進行檢查。計算平均費用分為兩種情況:(1)當檢查出零件不合格時,調節并使其恢復正常,(2)當到了定期更換刀具的時刻,即使設備未出現故障也進行刀具更換。計算兩種情況下的計算得出加權總費用和零件總數量,并得出每個零件的平均損失,求平均損失最小情況下的檢查間隔和刀具更換策略。
三、模型假設
1.假設發生刀具故障時,生產的零件數服從正態分布;
2.由于其他故障發生的概率很小,假設其他故障也服從正態分布;
3.刀具故障和其他故障的發生相互獨立;
四、符號說明
五、模型建立和求解
5.1數據處理
利用MATLAB中的hist函數,畫出100次刀具故障記錄的頻數直方圖,如圖1,觀察圖形可知,數據近似為正態分布。
(1)正態性檢驗[1]
正態分布的拒絕域為,取α=0.05,由于n=100,所以拒絕域為,。經計算可得:,未落入拒絕域中,故在α=0.05時,可認為刀具的故障記錄滿足正態分布。
(2)概率密度函數的求解
由數據可以計算得:μ=600,σ=196.63,則分布函數為。
5.2問題一的模型建立和求解
5.2.1模型建立
Ⅰ.計算總費用分為兩種情況[2]:(1)當到了定期更換刀具的時刻,即使設備未出現故障也進行刀具更換,(2)當檢查出零件不合格時,調節并使其恢復正常。
對于情況(1),損失為s次的檢查費用與更換刀具的費用,即
零件數為
對于情況(2),我們假設故障出現在第n次和第(n+1)次檢查之間,則第(n+1)次檢查之后需要調節使恢復正常。所以損失為發現故障進行調節使恢復正常的平均費用、(n+1)次檢查所需費用與故障后產出的零件損失費用之和,即(注:為方便求解,這里我們假設故障發生在第n次和第(n+1)檢查最中間,即第n次故障發生后,產出的故障零件有件。)
Ⅱ.綜合情況(1)(2),列出目標函數平均損失。其中情況(1)(2)的概率占比可由分布函數公式得出:
對于情況(1),概率為
對于情況(2),由于故障出現在第n次和第(n+1)次檢查之間,而n可以取任意小于s的整數值,則概率為。
5.2.2模型求解
即效益最好的檢查間隔為25,更換刀具間隔為376,每個零件的平均費用為6.6313
5.2.3模型的推廣
我們的模型也可以理解為多元函數的極值問題,在自變量是整數的情況下,可以用本模型的求解方法(窮舉法)。在涉及到概率論的問題中,也有一定的應用。
參考文獻
[1].秦新強,郭文艷,徐小平等.數學建模[M].科學出版社,2015.183-190.
[2].https://wenku.baidu.com/view/2e00d38271fe910ef12df86c.html
西安理工大學 7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