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萍
摘要:本文對鄉(xiāng)村小學留守女童的情感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結果顯示留守女童情感存在的問題如下鄉(xiāng)村留守女童是值得社會關注的特殊群體,她們普遍存在應對情感問題的行為不當、情感問題比較被動、女童情感訴求深層掩藏以方面的困境。基于此,教師培養(yǎng)鄉(xiāng)村留守女童的積極情感、鄉(xiāng)村留守女童自身掌握正確的情感表達方法、家校學會關心鄉(xiāng)村留守女童教育觀念是化解困境的基本路徑。
關鍵詞:留守女童;情感現狀;情感需求
引言
在國家與社會的關愛下,如今的農村留守女童在物質生活上已經基本得到保證,但其情感教育問題卻越來越凸顯。從現實情況來看,當前農村留守女童情感教育也存在很多問題。因此,為更好地促進農村留守女童健康成長和成才,有必要對其情感教育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1農村留守兒童情感教育困境分析
1.1鄉(xiāng)村留守女童應對情感問題比較被動
情緒心理學認為人有悲傷、憤怒、恐懼等消極情緒情感,也有快樂、高興、自豪等積極情緒情感,情感要受到外界的影響,但是生命主體可以能動的選擇和調節(jié)。鄉(xiāng)村留守女童情感細膩,同時長期忍受親情缺失之痛,情感家園危機重重,一般表現為情感生活封閉不順暢、孤獨無助、敏感自卑、親情割裂而血緣淡漠。為了擺脫情感困擾,她們也會基于自己的認知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法。這種行為通常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具有被動性。應對情感問題的行為不是鄉(xiāng)村留守女童主動想做的,是她們生活受到無法避免的阻礙后,迫于形勢危機所帶來的身體和心理上的壓迫感和疼痛感而采取的應急反應。二是缺乏指導。訪談對象渲渲說:“我難過時不知道怎么辦,后來在電視上聽人家說跳繩可以讓不開心的事彈出去。”鄉(xiāng)村留守女童應對情感問題的行為并沒有他人的專門指導,是兒童對生活所見所聞進行自我總結產生的。三是應對的方式具有兩極性。鄉(xiāng)村留守女童的認知水平和社會閱歷有限,其應對情感問題的行為會有理性和激進沖動的差別。在調查對象群體中會出現用看書、做家務等活動填補空閑時間時的空虛感,也會出現在想念父母時與監(jiān)護人無理取鬧的不正當行為。
1.2鄉(xiāng)村留守女童情感訴求深層掩藏
鄉(xiāng)村留守女童的情感問題從大方面包含情感缺失和情感渴望兩方面,情感缺失與情感渴望存在著因果關系。鄉(xiāng)村留守女童父母背井離鄉(xiāng)與子女形成空間上的隔離,導致子女們難以享受到父母的溫情和照顧。普通的孩子在沒有預期且不情愿情況下與父母產生分離,其行為會呈現一個典型的序列:抗議和挽留———絕望和思念———情感分離。留守子女會因家庭親情不完整而產生強烈的情感需求,情感缺失屬于反常的情感狀態(tài),而渴望卻是人體組織系統(tǒng)因有不平衡所產生的能激發(fā)、引導和維持行為的一種力量。在回答“想不想爸爸媽媽留在身邊”問題時,調查對象都肯定地表示“想”,但對她們的外在表現進行觀察時,很難發(fā)現她們內在的情感愿望。甚至留守女童在回答自己父母情況問題時通常是寥寥數語,也不喜歡與別人進行眼神的溝通,她們有意地要隱藏自己的情感愿望。六年級留守女童穎穎學習非常優(yōu)秀,還擔任班干部,平常也會與同學有說有笑地玩耍。在筆者與她進行長達一天的交流后,她才很低落地說:“每次我看到其他同學和爸爸媽媽拉著手回家,自己就會鼻子一酸然后悄悄地快點走開,我怕別人看到自己羨慕的樣子。”在長時間的留守生活中,她們獲得一種習得性無助感,已經清楚自己對現實是無法改變的,能做的就是在內心深處埋著思念家人的種子,一旦思念情感受到刺激,也要默默地躲避和承擔刺痛。人的情感本身具有內在性,留守女童出于自我保護,轉而對自身情感有意地遮掩,更加使得她們情感外露的機會減少。這種情感處理方式會使個體承受更多的精神壓力,也會讓他人難以察覺她們的情感變化,更不會去尋找?guī)椭姆椒ā?/p>
2破解農村留守女童情感教育困境的路徑
2.1教師要引導留守女童培養(yǎng)積極情感
關懷人的價值和幸福,必須要關懷人的情感。農村留守女童因缺少父母關愛,生命情感經常處于消極狀態(tài),缺乏同情心和沒有進取心,容易出現對生命的否定、無望和對他人情感的漠視。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引導留守女童培養(yǎng)積極情感,使其學會與人溝通、交流、合作、分享,正確地面對和處理情感問題,在和諧的人際交往中體驗到堅強感、幸福感,自覺緩解不良情緒,做一個心中有愛、情感有陽光的人,進而實現個性與身心健康發(fā)展。
2.2幫助留守女童掌握正確的情感表達方式
情感教育能喚醒留守女童最基本的情感,成為兒童心理健康的調節(jié)器與穩(wěn)定器,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培養(yǎng)其高尚的情操。留守女童的情感細膩而又敏感,教師和監(jiān)護人要注意觀察,及時發(fā)現其情感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正確合理的分析,來找到有效解決策略。然后,在民主、平等、信任的基礎上,增進與留守女童的情感交流,減輕其精神壓力,逐漸幫助留守女童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避免留守女童采取偏激、無理取鬧、自殘等方式來換取父母的情感關愛。
2.3家校和社區(qū)要加強對留守女童的關懷
情感教育的任務,就是要發(fā)展人的社會性情感,進而培養(yǎng)人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留守女童需要得到保護、培養(yǎng)和發(fā)展,加強情感教育,才能使其建立起符合社會需要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使其能自愛和愛人,實現社會人際關系和諧。家庭、學校和社區(qū)要形成合力,使離開父母陪伴的留守女童能獲得更多關心,做到對她們充分地了解和信任,根據留守女童的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緩解其情感危機。
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小學留守兒童情感現狀的調查結果顯示,留守兒童的情感狀況正處于學校教育關注的邊緣地帶,留守兒童在情感上表現出冷漠、孤寂、自卑、心理安全感的缺失等問題。這是由父母角色不到位、社會的關注度不夠、學校情感教育的缺失、隔代教育造成的交流盲區(qū)等幾方面造成的。這不僅是家庭的問題,更是現代化進程中所必須面對的社會問題。
參考文獻
[1]劉明.留守兒童情感教育缺失問題的對策研究[D].長沙:長沙理工大學,2016:8.
[2]白然然.農村留守兒童情感問題與學校教育的對策[D].鄭州:河南大學,2017:15.
[3]包福存,張小華,李忠信.農村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問題研究[J].社科縱橫,2014(12):107-109.
[4]陳雪飛,張鳳.西部農村小學兒童情感教育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25):22-24.
貴州省六盤水水城區(qū)勺米鎮(zhèn)營田幼兒園 5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