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倩
作文教學歷來是困擾教師的一個難題,小學生怕寫作文,老師愁教作文。三年級正是作文教學的起始級段,而《編寫童話》則給予了學生一個過渡的平臺。
關鍵詞:合理選材 說話指導 張揚個性
[片段1]
上課一開始,我就出示了一幅簡簡單單的圖畫:一只在陷阱里的老虎,旁邊還有一只小兔子。
師:一天,一只兇猛的老虎掉進了陷阱,它會怎么想呢?
生1:我今天怎么這么倒霉?嗚嗚嗚……
生2:這是哪個獵人設的陷阱呀?我……我出去后要吃了他。
生3:誰能救救我呀?我會報答他的。
……
[點評]
教材提供了許多小動物的插圖:小花貓、長鼻子狗、高大的馬、一只小兔子,還有小鴨……這么多的動物,對于剛步入寫作大門的三年級學生來說,顯然會使他們眼花繚亂,迷失方向,寫作時無從下手。這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要敢于大刀闊斧地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舍棄紛雜的線索,抓住其中的一點。這樣做,既避免了在教學中“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象,又收到了“撥開云霧見天日”的效果。
[片段2]
我在指導學生想象“兇猛的老虎掉進陷阱時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以后,又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說話情境:“這時,一只兔子正好經過,會發(fā)生什么事呢?兔子又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學生討論7分鐘后紛紛舉手。(下面僅記錄兔子所想的)
生1:我怎么能救你呢?上次你還想吃了我呢……
生2:哈哈,你也有今天呀!我……我真是太高興了!
生3:雖然它曾對不起我,可現在它這么可憐,我應該救它。
……
[點評]
作文就是把所說的話寫下來。平時我們說“寫作文”,但實際上作文教學不是重在“寫”,而應重在“說”。如果學生無話可說,自然就無話可寫了。反之,學生如能滔滔不絕地述說,那么下筆就如有神助了。
學生有時為何寫不好作文,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教師在關鍵處的說話指導與點撥。對于學生而言,說比寫來得容易。說清楚、說具體之后,只要把剛才說的寫下來,就是一篇不錯的作文。
[片段3]
我在指導學生理清了故事的主要內容后提問:“你編的故事中的小兔子是一只怎樣的兔子?”并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性說話。
生1:這是一只善良的兔子。它救了老虎,老虎感謝它,和它成了好朋友,再也不傷害其他小動物了。
生2:這是一只愚蠢的兔子。老虎吃了它的姐妹,它還去救老虎,結果被老虎吃掉了。
生3:這是一只聰明的兔子。它救了老虎后,老虎要吃它時,
坐在大象的鼻子上,逃到了樹上。
……
[點評]
經常聽見老師抱怨: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像一盤散沙,怎么攏也聚不到一塊。無奈之下,便向學生頭腦里灌輸“中心思想”,引起了學生強烈的反感。
這里只用了一句話,就達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教學中教師的話語應是抓住重點,啟發(fā)引導,貴精不貴多呀。
一、合理選材是寫好作文的首要前提
新理念下的作文教學,應該倡導彈性化。教師要敢于打破常規(guī),靈活地選擇、處理教材中作文訓練的內容,尋求自由的、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寫作訓練方式與訓練內容。從實際出發(fā),進行作文教學,因材施教,因勢利導。
學生雖然是在童話世界中長大的,但這畢竟是他們剛剛開始編寫童話。讓學生任選幾種動物作為主人公,可能每個學生選材會五花八門。這樣,教師顯然難以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指導,從而導致學生在動筆時困難重重。實際上只要將這篇童話指導成功,學生嘗到編寫童話的樂趣,何愁寫不好同類的文章呢?
其實,大家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抓點帶面。只是我們習慣于面面俱到,才錯失了一個個指導學生的良機。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有所取舍,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快刀斬亂麻。
合理選材是寫好作文的首要前提。材料是基石,只有基礎打扎實了,作文這座大廈才能拔地而起。
二、指導說話是寫好作文的有效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展示個性特點的說話和寫作環(huán)境,積極消除思想上的懼怕心理,使他們在良好的活動空間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語言天賦。
課堂上,我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想說、愛說、大膽地說。讓學生先說說陷阱中的老虎怎么想的、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再說說兔子怎么想的、怎么說的、怎么做的,最后引導學生把整件事串連起來說一說。我們要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而小學階段正是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時機。
當然,在指導時絕不能毫無目的地指導學生的“說”。“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短短的幾句話,就包含了我們平常所說的心理活動、語言和動作等。在指導學生說話中,不露痕跡地滲透了作文的寫作方法。試想一下,如果課堂上充斥著天馬行空的閑談,那么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就是幼稚的,有的甚至是雜亂無章、詞不達意的。
指導說話是寫好作文的有效方法。方法如同鑰匙,鑰匙找到了,我們就能輕而易舉地啟開作文這扇心靈的大門了。
三、張揚個性是作文教學追求的目標
新課標指出,作文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讓他們在作文中盡情地傾吐自己的心聲,張揚個性,真正達到“我手寫我心”的境界。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忽略了學生的獨特思考。教師指導時,總要將學生引往我們所認為正確的大方向,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學生作文“假、大、空”的風氣,以至于學生提筆作文,就要想到有意義、好思想。真情實感、童心童趣早就石沉大海了,這何嘗不是小學作文教學的悲哀呢?
在這節(jié)課堂上,孩子們是天真爛漫、無拘無束的。他們心中的兔子可以是聰明的,也可以是善良的,甚至還可以是愚蠢的……任何一種,那都是學生各自心聲的表述,融入了他們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這樣的習作實踐過程,促進了生生之間、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學生對事物、對人生初步形成自己的看法,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感悟到了人生的哲理。
張揚個性是我們作文教學所追求的目標。學生從作文中共享資源、素材,共享語言文字的絢麗多彩,共享彼此之間心靈的春天。
課堂上,教師活性的說話指導,啟迪了學生靈性的寫作。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學生說話中的閃光點,進行靈活的說話指導,鼓勵學生把他們自己的想法加以放大、加以發(fā)展。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生機盎然的舞臺。
浙江省溫州市馬鞍池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