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合釗 謝靜靜 桂騰偉 麥堅 王子越
一、抗疫歌曲產生的背景
2020年對全世界來說,都是沉痛的一年。對于中國來說,新冠疫情率先在中國武漢爆發,這是始料不及的,然而黨和政府迅速的反應過來,實施一系列防范措施,迅速遏制了新冠疫情的爆發,及時挽救了人民的生命健康。面對能置人于死地的傳染性疾病,我國人民發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抗震精神”。國家公務人員,醫務人員,專家,志愿者紛紛投入戰斗,用生命換來生命,用奉獻換來感動,挽救人民生命健康于危亡。此番壯舉,鼓舞人心,可歌可泣!也因此,誕生了許多為抗疫而作的優秀歌曲,贊美英雄人物,贊頌優秀事跡,將中國人民的抗疫精神濃縮,傳遞抗疫的精神火炬永久傳播。
二、抗疫歌曲作者
藝術源于生活,可歌可泣的現實現象更是經典藝術的創作來源。抗疫歌曲的作者是來自社會各界的藝術愛好者,他們有的是默默無聞的音樂愛好者或專業音樂人;有的是當紅的音樂家,音樂創作人,歌手。有的藝術創作者單人創造作品,借歌曲表達抗疫感思,而有的創作者團隊合作,多人創作,多人合唱,并拍攝MV。還有的民間團體,內部創作,為疫情打氣,宣傳抗疫精神。國家,政府,相關部門,相關機構還組織了抗疫歌曲大賽,激發社會和群眾的創作熱情。整個社會以音樂和視頻的形式將抗疫的畫卷呈現在人民的眼前,每每聽時看時,不禁熱淚盈眶,也不禁為國家強大,人民團結而自豪。這是足以使全人民一起謳歌的光榮事跡,是足以傳頌后事的壯舉。
三、抗疫歌曲
自2020年初疫情爆發以來,到底產生了多少抗疫歌曲,實在無法統計。但是在各大音樂平臺以及各大網戀平臺搜索,相關歌曲以及相關內容不計其數。優秀的抗議歌曲有很多,如央視元宵晚會上,寶石Gem與玲花、石頭、鄭棋元共同對唱了一首抗疫歌曲《出征》;如林俊杰的《stay with you》、鄧紫棋的《平凡天使》、李榮浩《同根》;如毛不易的《無問》、《借》、《一葷一素》;比如朱一龍、李現與常石磊、黃嘉琪合唱的《武漢,你好嗎》;謝霆鋒、王俊凱、蕭敬騰合唱的《保重》,甚至有用方言創作的抗疫歌曲,如用湖北方言創造的抗疫歌曲,如《武漢伢》、《黃岡伢》等等。不管是籍籍無名的音樂人還是當紅流量歌手,都在為抗疫提供音樂的精神食糧,撫慰人們對疫情的恐懼。
四、抗疫歌曲的傳播
抗疫歌曲主要分為兩個類型。一是抒情類,歌頌抗疫溫柔感人的一面,大多為歌頌為抗疫做出偉大貢獻的那一類人,如“吹哨人”李文亮,抗疫國器鐘南山,以及在抗疫一線默默付出,不畏艱難與死亡的白衣天使們。另一類是振奮人心類的,這一類歌曲贊揚抗疫的成果,提振全國士氣,傳達抗疫的決心。然后,不管是什么類型的抗疫歌曲,大多數都是以MV的形式進行傳播。在互聯網加持,全民小視頻的新媒體的社會背景下,抗疫歌曲得到了迅速傳播。視頻內容都是抗疫前線的抗議情形,以及抗疫事跡的縮影,這些現實狀況很大程度上的抓住了人們的內心與情緒,再配備適宜的音樂,充分的調動起人們的情感。這些情感化經過不斷地發酵與升華,匯聚成了一種精神,給予廣大抗疫工作者,全國民眾巨大的精神鼓舞。可以說,互聯網為抗疫歌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五、如何分析抗疫歌曲
(一)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
互聯網的發展使其被廣泛運用到各行各業,音樂也不例外,各種各樣的軟件使音樂的創作和傳播更為多樣化。在研究抗疫歌曲時,我們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積極主動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平臺和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臺查找資料,找到不同類別的音樂。此次筆者分析與研究的抗疫歌曲大部分源于網絡,也得益于互聯網。
(二)分析抗疫歌曲的音樂本體
音樂的本體包括旋律,和聲,曲式,歌詞等。但是抗疫歌曲大多數以流行音樂的題材為主,因此筆者認為最主要的要從風格和主題上進行分析。關于風格的分析,要從旋律,節奏,歌曲速度等方面下手;關于主題分析,最直觀的就是從歌詞下手。
針對不同的群體所創造的抗疫歌曲是不同的。當解放軍義無反顧地奔向抗疫前線時,歌曲基調是的氣勢磅礴、鏗鏘有力的,象征著他們堅定的步伐;而寫給那些感染疾病的患者和勞累終日,無法休息的醫生的歌、曲調則應當較為舒緩,平靜中帶著激昂,象征著對他們的安慰和生生不息的希望。而從歌曲的歌詞中,我們可以知道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歌詞直觀的反應了事件,人物,以及情感,作為流行音樂,歌詞的作用可謂重大,因此,歌詞的分析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三)分析抗疫歌曲產生的背景和影響
我們知道抗疫歌曲產生的大背景,但是針對每一首經典的抗疫歌曲,其音樂產生的背后,有其特定的小背景。這些歌曲的小背景,就是抗疫大背景下的一個縮影,它們是一個個值得人們了解和感動地故事,分析和研究這些故事,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抗疫歌曲,體會歌曲的音樂感情。
抗疫歌曲的影響是巨大的。從大的方面來說,抗疫歌曲集中的反應了中國人民的抗疫實踐,很好的總結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誓不罷休的抗疫精神,為人民群眾的抗疫阻擊提供了精神動力。從小的方面來說,這又是是一次藝術的自證,再一次讓我們明白藝術也是人類進步的重要驅動部分。我們應該重視藝術教育的發展,要不斷地學習藝術課程,提高藝術的才能。這是國家強大的軟實力。
五、結語
抗疫歌曲的發展,保存了抗疫精神的火炬。聆聽抗疫歌曲,分析抗疫歌曲,解讀抗疫歌曲,創作抗疫歌曲,形成專門學問,有利于這種精神的傳遞。這種精神,在不斷傳遞的同時,將形成我們文化的一部分,深深扎根于中華人民的精神文化之中,供人們汲取。我們應該不時的了解抗疫文化,品味抗疫文藝作品,不僅僅是音樂上的,還有其它方面的。要在內心深處明白,我們的國家,巨大的犧牲與付出,我們的成就與精神,應該要被時刻的銘記。
云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