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潔 徐京輝 王京晶
摘要:本文旨在從合同法律風險及防范出發,分析合同法律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探討合同法律風險管理的措施及策略,思考企業經營和風險防范的關系,將法律與經營、管理融合,促進國有企業健康管理、規范運作。
關鍵詞:國有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管理
一、國有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管理的內涵
(一)法律風險管理
對于法律風險管理的理解雖然中外學者眾說紛紜,但歸納起來有廣義與狹義兩類。廣義的法律風險管理,其實就是傳統法律事務處理的“現代化”表述,甚至某些“法律風險管理”或“法律風險防范”、“法律風險控制”,其實只不過是對于傳統法律事務的重新包裝,因為除了訴訟事務外的其他非訴訟法律事務也都強調對于法律風險的回避或控制。
而狹義的法律風險管理,來源于金融業的風險管理,強調理論性和系統性、強調對各類法律風險的管理,法律風險管理和企業經營管理密切相關。本文討論的法律風險管理,即指的狹義上的法律風險管理。
(二)合同法律風險管理
合同法律風險管理最主要是通過法律風險管理手段使企業在合同事務中能夠實現法律風險最小化以及交易利益的最大化。在中國,國企要承擔特別的社會責任,國有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參與經濟活動,也必須遵循市場規律,把準市場定位,與各類所有制市場主體簽訂、履行合同中,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在滿足和符合國資審批程序等的情況下,通過規范合同行為,降低法律風險。
二、國有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的表現階段
(一)合同簽訂的法律風險
合同的訂立是指締約人為意思表示并達到合意的狀態,作為整個合同事務的開始,也是合同能否生效的前提,合同的訂立十分關鍵。合同的訂立,通常要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要約可能存在要約內容不當、要約撤回和撤銷不當等法律風險,而承諾則可能伴隨將新要約當作承諾、承諾方式不當等法律風險的發生。
(二)合同履行的法律風險
合同履行是合同制度的中心內容,是指債務人全面、適當完成其合同義務,債權人的合同債權得到完全實現,如交付約定的標的物、完成約定的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提供約定的服務等。債務人履行合同的行為未必總能使債權人實現債權,因此法律有必要對合同的履行加以規制。
三、國有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權責不分明
合同基本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辦法、法人授權委托制度、合同專用章管理制度、合同審批制度、合同臺賬管理制度、合同檔案管理制度、招投標管理制度、合同相對方管理制度等。大多數企業會出臺《合同管理制度》,但制度體系尚不完備,缺乏協調統一,造成合同管理職責不清。合同簽訂權限不明,管理流程不清晰,存在先履行后簽約情況,對實質性變更合同文本的平行審核程序不清晰等。
(二)合同審查不嚴,履約管理不到位
對合同相對方缺乏資質審查或審查不嚴,對其資質缺乏跟蹤調查。合同條款約定不明確、不規范,用詞不準確,對合同執行情況缺乏監督。合同履約管理不到位,一簽了之,在對方違約后,維權意識不強。違規續簽合同,違規變更,超合同結算,超進度支付等。這里著重強調的一點,目前在合同管理過程中,強調事前合同審核,但實際履行卻出現與合同相脫離的情形,而且證據意識較為薄弱。
(三)合同審核代替事項審核,缺乏統籌安排
在實際工作中,會出現合同審核完成或者合同審核過程中,通知合同取消或者發現合同相對方資信或其他方面存在問題的情形;會出現未對合作對象、合作模式進行評估確認,或未履行事項審批的前提下,即進入合同審核或者合同簽署的環節。這種情況下,往往會造成反復或者效率低下的情形。
四、國有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一)合同法律風險管理的理念
任何一個法律風險解決方案,都應該充分考慮企業的具體情況,以及經濟性、可執行性和效率等因素,而不能削足適履。
受制于資源的有限性和企業能力的有限性,企業應該根據輕重緩急對不同的法律風險采取不同的措施。既不應該由于法律風險的存在而放棄交易和發展,也不應該為了發展和交易而無視法律風險的威脅,而是要實現法律風險管理成本與法律風險損失之間的平衡。實施法律風險控制的精髓,是將法律風險管理與企業經營管理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使企業日常工作的制度、流程、文本同時成為應對法律風險的防線,通過這些去實現企業合法權益的最大化、法律風險的最小化。
(二)合同法律風險管理的方法
1、對合同文本的法律風險管理。
一是通過對交易機制的設計等,從更高的層面規避法律風險,或將法律風險不利后果或發生概率抑制在一定的程度之內;
二是針對合同的具體文本內容,從主體合格性、內容合法性等方面控制法律風險。
2、對于合同事務的法律風險管理
(1)強化企業員工尤其是領導層的合同風險意識,是識別合同風險、防范合同風險的前提,也是建立健全合同法律風險防范機制的思想基礎。
(2)從管理機制著手,通過為企業設置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流程、合同管理模式等,對律師與法務、業務人員的責任界面進行分工,并規范相關行為。
a) 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按照合同管理全周期的要求,就合同管理全過程的每個環節,建立和健全具體的、操作性強的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比如包括合同立項、審核、批準、履行等環節的基本制度;包括合同審查、會簽、合同專用章管理、合同監督檢查、合同臺賬及統計報表等制度;包括合同重大失誤追究制度,問責、容錯糾錯、追責等制度。總的來說,要根據企業的發展需要,交易類型、內部分工等情況,分析以往發生過的問題,總結交易內容和交易流程需要注意的事項,制定滿足和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合同管理制度。
b)加強合同流程化管理
在當前信息化、流程化管理的大背景下,可以著手實行全周期合同管理,用技術手段控制合同管理風險。合同的全周期管理包括合同的前期管理(合同立項管理、合同文本、法律部內部流程管理、合同的復核、會簽和批準、合同專用章管理、合同審查的一般流程)、合同履行管理(法務與其他部門分工與職責、合同管理的風險預警機制、合同變更與轉讓管理、合同終止與管理、合同索賠管理、合同爭議處理)以及合同的后期管理(合同檔案的整理和保存、合同執行情況評估、合同總結)。合同管理信息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將各項功能通過模塊的設置來實現,整個系統共包括合同訂立管理、合同履行管理、履約評價管理、合同查詢統計、合同監管、標準文本管理、應用與系統管理、系統接口等模塊,各模塊功能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必須強調的是,針對合同的管理,要整體系統的操作。
參考文獻
[1]李杰、李宗勝著.《合同審查的思維與方法》法律出版社,2016年11月.
[2]吳江水著.《完美的防范》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
[3]吳江水著.《完美的合同——合同的基本原理及審查與修改》(增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