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
摘要:發展地膜覆蓋對于我國來說意義深遠,我國是個人口大國,地域遼闊,糧食安全是壓倒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雖然中國的糧食產量在最近幾年出現了穩定的增長趨勢,國內糧食供給在短期內還不存在明顯的問題,但是國家也加緊了對糧食出口的控制力度,危機意識一直存在。
關鍵詞:地膜;覆蓋;集水保墑;發展
一、必要性與重要性
由于覆蓋地膜后減少了追肥,不需要中耕和除草,減少田間管理的人力物力投入。節水保墑,節約了灌溉成本。作物提早上市也占有價格優勢,早期平均比露地栽培的產量增加30%以上,所以地膜覆蓋所帶來的效益遠遠大于購地膜的投入。是農民增產增收的主要措施保障。地膜覆蓋措施也是產業化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之一,最近幾年,中央“一號”的出臺,國家對農業重視程度不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但現在落后陳舊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越來越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導至旱區供水緊張,澇區排水不暢快的狀況。稅費改革以后,國家取消了農民的各項稅費,而國家的財政投入還遠不能滿足農村水利設施改造的需求,目前存在的農業基礎水利設施卻大大增加了農民必須承擔的農業生產中的隱性成本,大力發展地膜覆蓋技術,是目前農業發展的關鍵一環。我們國家是水利大國,但也是缺水嚴重的國家,從人口和水資源分布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中國水資源南北分配的差異非常明顯。
二、現狀與形勢
桓仁縣發展地覆蓋技術得天獨厚,反季節蔬菜、反季節果品以發展多年,初步形成規模,集中連片,溫室基礎設施完備,一個區域形成一個產業,并成立了協會,大家選舉有種植經驗,工作積極、時時為農民著想的人為會長。協會由政府支持,會長帶頭抓,憑著多年的種植經驗,縣農業部門定期聘請省專家進行集中培訓,都掌握了成熟的栽培技術,會員積極性非常高,在技術上相互溝通,銷售上互相交流,產品已形成品牌化。
當前也面臨的諸多問題,農業全面機械化沒有形成,由于資金等原因,還有很多沒有達到機械化操作,存在設備落后,種植效率低狀況,地膜覆蓋機等較昂貴設備數量極少,也阻礙了地膜覆蓋大面積推廣。需要政府協調其它部門大力支持。落后陳舊的農田水利設施建也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溝渠滲水嚴重、進排水不暢快、泵站年久失修等,也制約了此項技術的推廣。加之國家對環境保護日益加強,特別是水、土資源環境保護重視程度很高,農戶認識程度還不是很高,沒有及時正確的清理和消毀,對當地環境造成很很大隱患。宣傳力度不夠,還有一少部分人沒有認識上去,為了節省資金,忽視了長遠利益。
三、發展思路與目標任務
發展地膜覆蓋節水技術是堅持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充分發揮當地資源、生態、環境、社會與經濟優勢,揚長避短,因地制宜,以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人居、生態文化、生態支撐體系建設為重點,在保護環境、改善生態條件的同時,加快社會經濟發展步伐,從而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到十二五末,力爭在糧食、瓜果、蔬菜方面推廣面積5萬畝。
四、主要內容
桓仁縣采用地膜覆蓋技術種植農作物已很多年了,由摸索種植、單一農作物種植到現在的經驗成熟應用到多種農作物,是農業種植技術的巨大進步。
在蔬菜種植中,菜農一般用很薄(厚度為0.015~0.02毫米)的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膜覆蓋在畦面上。
1.提高地溫利用透明地膜覆蓋,一般可使5厘米深表土層溫度提高3~6℃,提高地溫有利于早春蔬菜定植后迅速緩苗和促進根系生長。
2.防旱、防澇、防返鹽在覆蓋了地膜的畦面上,雨水順膜流入畦溝而被排走,土壤水分一般不致于過分飽和。不降雨時,土壤下層的水分可自下向上垂直運轉,畦溝中的水也可沿畦邊向畦中部橫向轉移,供給植株吸收。
3.防土壤板結在作物生長期,由于地膜覆蓋使土壤表面減少了風吹雨淋及人在管理中的踐踏,能使土壤保持較好的疏松狀態,防止土壤板結。
4.防養分流失地膜覆蓋后,土壤溫濕度適宜,通透性好,因此,土壤微生物增加,活性增強,可加速有機質分解和轉化,促進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動和繁殖。
5.有利于增強近地面株間的光照由于膜本身和膜下水滴的反射作用,一般可以反射10%~20%的太陽光量,使近地面株間的光照增強,植株中下部葉片能獲得較多的太陽輻射能,因而光合作用增強,產量提高。
6.增加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地膜覆蓋一方面阻礙了土壤中二氧化碳向大氣擴散,另一方面由于覆蓋地膜后土壤環境條件的改善,使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促進了光合作用,可增加作物產量。
7.防病蟲草害覆蓋地膜后,可減少地老虎對蔬菜苗的為害。薄膜的反光可驅除蚜蟲,減輕病毒病。
8.增產增收地面蓋膜后,土壤的水、肥、氣、熱條件得到改善,為蔬菜的生長創
五、區域布局與分類指導
桓仁縣屬于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適合全縣區域推廣地膜覆蓋節水技術,目前推廣面積2萬畝,主要用在蔬菜、瓜果種植,農作物育苗,作物提早成熟方面,根據不作物,采取相關對應的指導栽培方案,確保農作物提前成熟,高產穩產、農民增產增效。
六、資金測算與效益分析
按照發展目標,全縣計劃推廣地膜覆蓋面積達到5萬畝,每畝地膜成本55元計算,需要資金275萬元。資金采取農戶自籌的方式。
效益及增產潛力:在玉米方面應用每畝地膜投入地膜錢55元,少施化肥約25元,總計80元;每公頃增產玉米100—150公斤,按每公斤1.8元計,可增加收入80—120元。
綜上所述,大力發展地膜覆蓋技術,是緩解區域水資源不均的客觀要求。地膜覆蓋技術在農業方面應用很廣泛,在抗病保墑,保持水土、增產增收、節約水資源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錄愛平.山旱地線椒雙壟溝全膜覆蓋栽培技術[J].種子科技.2019,(13). 99-100..
[2]陳大富.辣椒地膜高產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6,(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