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莉
摘要:四川省萬源市秦河鄉三官場村位于四川東北部,作為中國第四批傳統村落同時也是四川“最美古村落”之一,三官場村民居群保存了40余座四合院,其完整度在四川省乃至全國都很罕見,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通過實地考察,三官場村院落遺址以及文物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破壞,通過對其現狀和價值的分析,引起對于村落保護的重視。
關鍵詞:古村落;三官場村;遺產價值
傳統的院落群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物質載體,承載著豐富而又厚重的中國文化。作為建筑實體,其所呈現出的建筑特色與風格、居民生活及習慣、地方風情與習俗等等都表現出傳統院落群在研究領域的價值和地位。中國古代的傳統院落群的研究價值巨大。但是根據統計,由于保護措施不到位,我國的自然村落正在消亡。[1]以四川萬源秦河鄉三官場村為例,其作為中國第四批傳統村落同時也是四川最美古村落之一,文物遺址[2]眾多,但由于當地經濟較為落后,居民保護意識不強,因此房屋常年失修,導致部分古建筑出現了破損的現象,并且呈現出日益嚴重的趨勢。本文意在對萬源秦河三官場村院落群的遺址遺跡進行系統分析,以此引起人們對于古村落保護的重視。
一、三官場村院落現狀
三官場村位于四川省萬源市秦河鄉,面積約為10萬平方公里(圖一),海拔較高,院落群依山而建,環境宜人,是典型的依山就勢型的傳統村落[3]。村內古建筑眾多,約占整個三官場村的80%。三處主要院落群位于荔枝古道核心區五平方公里以內,村內及其附近有眾多文物遺址,距今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2016年的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將其收錄在內。
秦河鄉境內兩邊的山峰高聳,是典型的“V”字型深切峽谷,最高海拔1332米是峰茅頂寨,最低海拔是廟子壩,335米,澌灘河倒流向西貫穿峽谷全境。因此三官場村海拔也較高,各院落群由較為崎嶇的泥巴路所連通,交通較為不便。
二、三大院落群遺址
(一)院落群概況
三官場內傳統的古民居占到了八成左右,有40多套保存完好的三合院以及四合院,其中規模較大的主要是大屋基、庫樓灣和李家河院落群。
蒲家大屋基院落群作為明代的院落群,歷史悠久,院落群內的民居,以木質結構的老宅為主,還有十多間成“一”字形狀的民居,沿著石板路往下,一個品字就由朝向門口及并列的兩個四合院(三個“口”字)所組成,寄意一品當朝。后來院落群失火經由族人重建,形成了至今的格局。
庫樓灣建筑群由九個四合院所建造而成,皆為清代建筑。院落群內所居住主要是朱氏族人,院落周圍的字庫塔以及牌匾彰顯著朱氏追求科舉功名的內涵。該院落群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朱櫝明府”,是州同朱櫝明的府邸,距今已經具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六個院子組成了李家河院落群,最具有代表性的王化成老宅修建于民國初期,是典型的三合院。院內建筑修建十分大氣,窗戶皆為鏤空,堂屋內設施齊全,橫梁、八仙桌等全為精雕,是為經典。
(二)文物遺存及其保護現狀
除三大院落群外,三官場村內還存在著眾多遺址遺跡,不僅種類眾多,大部分文物遺址還保存的較為完好。
1.“荔枝古道”遺址
代表性的有十分著名的“荔枝古道”。古道經過三官場村,村內的字庫塔上文字可以證明其遺存。秦河鄉境內的舊道長達7公里,保存的也較為完整。因為秦河鄉三官場村地處位置偏僻,古道又掩映在雜草樹木之中,除了往來的居民之外,少有人涉足,所受的破壞較小,因此未曾出現大規模的損害。但由于年代久遠,部分古道的板路已經開裂,古道附近也是雜草叢生,布滿青苔。
2.古墓遺址
村內還保存有豪華古墓十余座,主要的有規模較大且風格華麗的“花山”蒲永芳墓[4],位于三官場村花山組,清朝光緒甲午年年間建成。其他較為典型的古墓還包括蒲官芳蒲武元父子墓(但石拱已經坍塌,只有殘存的石柱尚能證明其規模的宏大)、朱櫝明墓、蒲文元夫婦墓,這是一座合葬墓,冢前還建有石質仿木質圓首碑樓,主題鮮明栩栩如生(圖四)。由于古墓在發掘之后會引起許多關注,因此更加容易遭受到自然和人為因素的破壞。
3.古牌匾群
牌匾群在三官場村內也保存較好且數量眾多,其中五塊牌匾存在于州同朱櫝明的一個四合院內,稱為朱櫝明府牌匾群。此為豎匾,掛在庫樓灣朱櫝明府門口的正中央,但由于保護不當,上面的文字已經看的不甚清楚了。除了牌匾群以外,還存在著許多零散的牌匾,其中“五世同堂”的牌匾最具代表性(圖五),寬三米,高一米。至今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民俗文化價值。
4.字庫塔
文星字庫塔,位于三官場村村南一公里,光緒三年所修建,是為典型的密檐攢尖式塔。[5]塔頂還刻有“文星字庫”四個字。這座四方座的字庫塔是朱氏家族所建造的,讀書所用過的廢紙不會隨意丟棄,而是統一放到字庫塔燃燒,灰燼沉到塔底。考取功名若是成功,便會在自家門前或者是墓前立一根桅桿作為象征,以表示家族的榮耀。
綜上,三官場村遺址遺存種類豐富,數量較多,其歷史價值不言而喻。
(三)院落群遺存現狀
三官場村境內現存的院落群遺址,整體上保存完好。但由于是木質結構,三官場村夏季多雨的導致原本脆弱易損的木質結構建筑損壞更甚。
由于三官場村地處偏僻,交通落后以及自然災害等成為了影響建筑群以及文物保護的主要阻礙。院內居民主要是老人和小孩,“無人村”的存在,形成了村落空心化[6]的狀況。這就導致對于院落群等古建筑的保護措施遲遲不能落實,許多鍍金牌匾例如“五世同堂”、“壽比南山”沒有受到合理保護,直接暴露在空氣當中,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蟲蛀和發霉的現象。四合院內的古建筑許多已經生霉,基本的保護措施就是用鐵絲固定。同時由于現代文化的興盛,村內的傳統民俗特色也逐漸被沖淡,實地考察時,大屋基院落群內現代化的房子聳立在一片古建筑當中,在不少民居上面還掛有電表,甚至部分古建筑上的土墻壁已經開始脫落(圖六)。由于現代生活理念與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發生碰撞,村內居民的現代化生活得不到滿足,屋內設施十分簡陋。許多四合院內民居上還張貼著各種雜畫,還有許多民居的門窗已經損害。部分居民私自使用現代化的材料對房屋進行修繕,這就導致新材料摻雜在傳統古建筑之中,對于傳統建筑的后繼修繕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總之整個院落群傳統與現代隨意交雜,古村落特色正在被淡化。因此對于秦河鄉三官場村院落群以及各種文物遺址的保護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黃學軍.古村落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數字化傳承[J].人民論壇.2020.
[2]廖揚愷,李仁忠,陳前炯等撰修.萬源縣志[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3]謝崇實.西南地區歷史文化村鎮保護規劃編制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1.
[4]常明等撰修.四川通志[M].巴蜀書社.1984.
[5]邵磊,蔣曉春,李茜.字庫塔初步研究[J].長江文明,2014(04):25-37.
[6]張曉桐.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古村落保護與開發研究[D].云南大學,2016.
注釋
①參見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研究中心:《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目錄》,來源于http://www.chuantongcunluo.com/index.php/Home/gjml/gjml /wid/2014.html
②州同:古代官名,清代知州的佐官。
③字庫塔:古人專門用來焚燒字紙的建筑,代表了對于先人的文字崇拜以及對科舉功名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