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焱
36年辛勤耕耘,我們碩果累累;36年不忘初心,我們創造綠色。經過36年的建設與發展,湖南省植物園(原名:湖南省森林植物園,今年4月事業單位改革時更名)已經成為長沙乃至湖南的一張熠熠生輝的生態名片。
這是一張科學研究的名片。科學研究是立園之本。植物園一直致力于植物學、生態學和林學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學等多學科的科學研究。1985年建園以來,先后主持科研項目300余項,共取得研究成果300余項,獲省部科學技術獎53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30項,制定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15項,發現并命名新物種19個,選育新品種及良種19個,發表學術論文380篇,撰寫專著12部。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科研隊伍,有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56人,有博士5人,碩士25人,其中正高20人,二級研究員3人,博導1人,碩導6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擁有湖南長株潭城市群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湖南省植物組培中試基地、國家杜鵑屬植物資源異地保存庫等多個國家級和省級科研平臺。
這是一張物種保育的名片。物種保育是興園之基。植物園建有櫻花園、世界名花園、珍稀瀕危植物園、杜鵑園等15個植物專類園,遷地保育和儲備了大量具有重要經濟價值和戰略價值的植物資源,已成功收集保育208科906屬4500多種植物,其中包括“植物界大熊貓”銀杉、“活化石”珙桐在內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178種,極小種群植物9種。先后攻克了銀杉、觀光木、絨毛皂莢等42種珍稀瀕危植物和極小種群植物的繁殖難題,選出優良用材樹種20個。救護、馴養野生動物120余種9萬余只(頭、條)。建成了世界之最的國家Ⅰ級保護動物黃腹角雉人工種群繁育基地。
這是一張科普教育的名片。科普教育是社會之責。每年為長株潭地區20多萬名中小學生提供科普教育,為省內外30余所高校和科研單位提供教學實習科研服務。植物園先后榮獲“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林業科普教育基地”“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稱號,多次被評為“湖南省科普先進集體”,5次榮獲梁希科普獎。
這是一張生態旅游的名片。生態旅游是富園之路。植物園成功打造了“湖南世界名花生態文化旅游節”(春之歌、夏之戀、秋之色、冬之韻四部花曲)生態旅游品牌,并獲國家4A級旅游景區、湖南省文明風景旅游區、湖南省文明單位和國家重點花文化基地。這里四季如畫,五彩繽紛,鳥語花香,鶯歌燕舞,是名副其實的植物王國,動物世界,是觀光休閑,森林康養的旅游勝地。
這是一張開發利用的名片。開發利用是強園之策。植物園注重優質種質資源、基因資源的發掘利用,促進生物產業發展。實施了特色花卉優良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 觀光木、杜鵑等新優園林植物種質資源創新與開發利用研究、藍莓繁育、核桃優樹選擇及豐產栽培技術研究示范與推廣、黑老虎等藥用植物種質創新研究與加工利用等科技項目。成立園林科技公司以及園外建基地等,為我省乃至全國在造林樹種和園林樹種的選優、城市園林植物的多樣性、植物開發利用、生態保護與修復、石漠化治理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是一張免費開放的名片。免費開放是市民之福。在省、局、市領導的高位推動和局黨組的關心指導下,通過我們卓有成效的工作,“省市共建、免費開放”植物園成功落地,從2020年1月1日起,植物園向市民和游客免門票費開放,這是市民之福、游客之福!免費開放植物園是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是加快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具體舉措,順應了廣大市民的呼聲,是送給市民和游客朋友的一個生態大禮包。
植物園在生態文明建設、生態強省和長株潭城市群森林生態建設中取得了矚目的成就,肩負著發展生態事業的歷史重任,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6歲,我們正年輕!植物園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中央、省委省政府和省林業局黨組的決策部署,聚焦“遷地保育、科研科普、生態休閑”主業,加快轉型升級,為優美生態環境、優質生態產品、優良管理服務供給,為湖南林業和生態強省作出新貢獻。植物園人正意氣風發,牢記使命,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奮力前行。我們相信植物園這張生態名片定會亮出湖南,亮相世界。
20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