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瑩 羅欣
摘要:高校經管類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決定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深度和廣度?,F在正是國家經濟發展攻堅的關鍵期,堅持以創新形人才來引領地方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地方經濟的持續發展從而提高地方的競爭力。本文對地方經濟產業升級背景下高校經管類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應走的模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經管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地方性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創新型人才的方向
一個國家持續高速發展必須依靠創新,創新也是實現社會技術進步經濟升級轉型的關鍵。廣西區近年來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區域及戰略優勢,依靠廣東面向東盟,堅持用創新作為動力,實現產業升級轉型,以人才創新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手段、以制度創新為保障,多管齊下,努力提高全區經濟的素質及競爭力。
地方性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的發展新動向,積極融入地方產業升級和創新驅動,“圍繞一個中心、堅持兩個重點、保證三個對接、明確創新的四個方向”進行整體設計,進行經管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模式改革。
“圍繞一個中心”,就是圍繞經管類專業人緊扣人才培養的中心任務,主動調整以適應國家及地方經濟發展戰略調整和相關人才需求,全面轉變高校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的觀念,積極加強經管類專業學生成才的教學保障,不斷提高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
“堅持兩個重點”,就是重點構建一支層次合理、教學效果好、學術水平高,實踐指導性強的教師團隊;完善適應國家新經濟人才需求、能高效保障經管類專業學生人才培養要求的創新型課程體系。
“保證三個對接”,就是使地方轉型高校經管類專業與所在地創新型經濟資源相對接,與經濟高新開發區、新型產業聚集區的發展相對接,與創新型的行業企業經管類人才培養的需求相對接。
“明確創新的方向”,就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經管類人才培養改革應轉換到服務地方性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轉換到經管類產學研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方上來,轉換到培養經管類專業的應用型人才的方向,轉換到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的方上來,從而全面提高高校經管類專業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形成創新驅動的效果。
二、地方性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模式分析
目前,高校經管類專業學本科生的創新能力主要表現為主動性創新較強、但欠缺創新的思維思考能力和創新的經管類成果不多等三個方面。結合當前的情況分析,如何在地方性高等院校經管類專業教學中培養和提升學生們的創新能力,是我們需要重視和今后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結合地方性高校經管類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的現狀,提出以下的人才培養的模式。
1、學校政策與制度支持
地方院校積極努力與地方政府及企業聯系爭取籌備創新基金,加大對經管類專業創新的經費等相關投入,為創新型教學順利進行提供條件。成立經管類專業創新教學領導團隊,設置創新教學與實踐指導委員會,鼓勵老師進行創新教學,參與更對創新型教學與實踐的調查研究及探索,申請創新型教學項目課題。
2、校企合作的經管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鼓勵地方企業參與到高校經管類專業的創新教學與實踐中,在校企合作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中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高校應不斷提升自身服務地方企業的能力,積極開展與地方企業在創新項目方面的合作,一方面要培養好地方企業急需的經管類人才,成為地方企業經管類創新型人才基地,這些優秀的創新型經管類人才將成為吸引地方企業與高校合作的動力。另一方面高校應盡快建立多功能、全方位、開放性的地方性經濟與管理服務平臺,為企業管理技術創新提供支持與服務。
3、強化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近幾年來,地方高等院校為更好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經管類人才的要求,各院校根據實際情況出發,秉承傳統辦學優勢,不斷地加強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致力于提高學生們的創新能力水平。根據經管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人才的培養方案和經管類專業職能要求,依據構建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的指導原則,按照學生經管類專業的認知規律,堅持將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的各環節——結合,聯合組成一個能貫穿于經管類學生專業學習的整個過程;完善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和綜合實踐三個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增加對本科生實踐教學經費投入,加快教學實驗室改造和建設步伐;加強實習基地建設,構筑校內外實習基地群,設立“實踐教學建設與改革”專項研究課題,加強對實踐教學內容、方式和方法的研究與改革;積極組織教師和實驗室人員編寫反映我校辦學特色、專業特色、課程特色及最新科學技術發展的實驗(實訓)教材、指導書和輔助教學資料。
4、豐富高校的文化平臺
地方性高等院需要積極構建校園的文化平臺,充分發揮校園第二課堂對經管類人才的的教育作用。不斷加強校內學生經管類的社團建設,讓經管類社團慢慢形成涵蓋學科理論學習、經管職業技能、公益實踐等各種類型均衡協調發展的大學生經管類社團的建設格局。高校應指導經管類學生社團發揮積極“三自”功能,并且自主高效地開展校園經濟文化活動,逐漸形成具有地方經濟特色和當前時代特征的校園精品活動,積極推動地方院校經管類文化活動的持續開展。目前,地方性高等院校正依托學校的學生社團,推出的校園經濟文化藝術節、管理文化節、等系列活動也不斷形成有較大影響的經管類品牌項目。
地方院校還應不斷促進經管類教學相長和網絡文化的建設,搭建校園網絡互動平臺??梢砸劳行@網絡,不斷整合經管類的教育資源,開通經管類專業網絡教學的平臺,通過網絡教學經行專業答疑幫助;積極引進適合地方院校特色的網絡課程、專業精品課程等資源,持續開設經管類專業的網絡必修或選修課程,為經管類師生的教學提供一個互動平臺;嘗試開設“經管網上報告廳”,從正面去引導學生,把握好經管類專業網絡教育的主動權;不斷整合并開發經管類專業的教學質量量化評價監控系統、相關就業信息系統等信息系統組合,有效發揮網絡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作用,實現師生無障礙溝通;形成網上網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三、結束語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及提質發展階段,國家經濟及地方經濟發展均對經管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創新是基礎,創新是動力,地方性高等院校應在充分認識當前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的前提下,以創新作為目標及方向,積極探索地方性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楊懷宏,歐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下經管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科技經濟市場.2017(12)
[2]阮值華.經管類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企業會計。2015(07)
本論文是梧州學院教改項目“地方性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及長效機制研究--以梧州學院為例”成果(Wyjg2012Coo7)。
作者簡介:李思瑩,女(1980.11—),漢族,籍貫?廣西博白,碩士,梧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
羅欣(1981.03-),女,漢,廣西梧州人,碩士,梧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