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亞英
摘要: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無論是在大中小學的校園還是在居民小區都能看到揮拍的愛好者,群眾基礎十分扎實。在大學的體育教育中,乒乓球運動也受到眾多學生的喜愛,但是乒乓球運動是一項集多種技能與一身的運動,就以健身為目的的業余愛好而言,也要學習基本的知識與技能,也要進行科學的訓練,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作者結合多年的大學體育乒乓球專項課教學實踐,論述在基本知識和訓練提高等階段的關鍵教學思想,實現培養學生強身健體、健康生活、全民健康,找到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的教育思想。
關鍵詞:大學體育專項課;乒乓球;興趣培養;基本知識;訓練提高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發展,高校體育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體育教學模式的新的探索和改革。在體育課上開設專門的課程已經成為體育界的共識。在許多專項(選修)的體育課中,乒乓球深受大學生的喜愛。根據調查,選擇此運動項目的學生人數排名第一,據此可述,乒乓球已經成為了大學體育教育的一門熱門課程。為了推動乒乓球在高校體育中的不斷發展,本文就大學體育乒乓球專項課的基本內容進行了深度探索。
一、大學體育乒乓球專項課課程介紹
乒乓球是風靡世界的球類運動,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族體育項目。乒乓球運動起源于英國,是一項以技術為主,身體素質為輔的技術性運動。乒乓球同時也可說是一項非常有趣的體育運動,其主要特點之一是質量球小、速度快、變化多、設備簡單,不受運動年齡、性別和個人身體健康條件的很大限制,適應性廣泛,運動營養價值高。
在乒乓球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應當注重“以學生為本”,以乒乓球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為中心,使學生了解到乒乓球發展的各個時間節點和具體發展情況;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乒乓球的基本原理理論和基本乒乓球技戰術運用。從而在此基礎上,使得學生掌握和運用有利于其終身受益、終身發展的運動技能和社交手段。
二、大學體育乒乓球專項課的教學任務及基本要求
1.通過課堂訓練教學,使學生基本掌握自己處理乒乓球的基本技術打擊動作技術、戰術和基本打擊及旋轉理論知識,能夠使學生通過課堂訓練掌握乒乓球運動的基本操作方法,培養自我鍛煉能力和組織能力。培養全體學生在比賽中合理運用基本技術和戰術的綜合能力,養成良好的運動生活習慣,提高全體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學習興趣,促進全體學生身心健康,使全體學生均衡健康發展。
2.使學生能夠由淺入深地了解乒乓球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習乒乓球的相關比賽及裁判方法,使其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3.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能競賽,提高大學生獨立擁有自我核心競爭力的意識,從多方面激勵學生結合自身的特點,形成自己的比賽風格,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征。
4.通過對乒乓球課的學習,使得學生具有面對困難要有堅韌不拔,克服困難的決心,樹立遠大理想,培養自己健全人格,要有學歷和品德的雙向提高的目標。
5.通過教學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能素質和身心健康,同時結合乒乓球的運動特點,全面拓展學生的體能素質,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安全防范的能力。
6.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樹立以勇敢、堅韌、團結、創新為核心的正確體育道德素養以及對國球的自豪感。
三、大學開設乒乓球課程的必要性及訓練方法
(一)開設乒乓球課程的必要性
第一,培養和發展特殊的速度和靈敏度。研究表明,乒乓球通常在空中停留0.3到0.5秒。任何一個好的乒乓球運動員都應該在極短的時間內,根據各種因素條件,判斷出球的速度、旋轉的角度和落地的著陸點。與此同時,運動員也能夠根據對手的位置迅速做出出球的決定。最后,他們可以通過不可預知的戰術和巧妙的快速技術,以虛擊取勝,同時這也能表現出運動員極好的運動敏感性和反應。
第二,培養耐力。乒乓球大型比賽通常會持續幾天,而乒乓球是也是需要連續幾天消耗大量體力的對抗項目。乒乓球員的耐力訓練運動員的耐力訓練的基本目的主要是最大最小限度地可以提高身體耐力,同時充分利用這種力量進行訓練可以作為一種可以提高比賽成績的重要方法。
第三,發展身體力量和提高素質。乒乓球訓練方式深度要求一名運動員必須同時具備相當強大的身體力量感和素質。這主要包括靈敏素質訓練、速度素質訓練、耐力素質訓練和力量素質訓練。其中,靈敏度,也可以叫發球靈活性,是一種指擊球時發球者全身上下的運動配合度和運動協調性,能夠快速地不斷改變其發球動作以及發球方向的速度靈活性,同時不斷性地改變其攻擊發球以及焦點的速度靈活性,反應以及錯誤判斷的速度靈活性。乒乓球運動員自身體能訓練的主要重點之一是提高速度。人體的基本體育身體素質之一的也就是運動速度,其在日常體育訓練之中起著相當重要的推動作用。比賽中的任意一個一個環節,無論是技術上的發揮還是戰術上的運用,都與速度質量密切相關。在日常體育訓練中,速度運動素質通常是作為衡量學生體能訓練能力水平和業余競技運動能力的客觀衡量依據。耐力運動素質主要是一種指一定人體在長期努力鍛煉或適度鍛煉中能夠克服疲勞的一種能力。它同時也是象征人類健康或維持體力的重要一個標志。乒乓球技術比賽嚴格要求選手判斷力強,反應快,動作靈活,擊球合理。這是一個連續的物體運動變化過程。從首次揮桿到本輪比賽間歇,動作能力強度不斷發生變化,需要良好的身體耐力綜合素質才能作為比賽基礎。體能的一大核心和一個基礎也就是身體力量,而這是體能訓練的一個核心也就是身體力量綜合訓練。
(二)提高大學生學習乒乓球的身體素質方法
1.靈敏素質的訓練方法
靈敏身體素質技能訓練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快速模仿身體動作控制練習、移動動作速度控制練習和身體反應速度控制練習。教練人員可以用假想的動作方式讓一位球員進行判斷側身接球的正確步法和敏捷性、靈活性的投擲練習。而用于側身接球躲閃和打乒乓球的投擲練習則由一位教練人員在最后一米的接球距離內進行連續兩次投擲。
2.速度素質的訓練方法
速度運動素質的提高訓練方法主要包括學生提高移動反應速度的運動練習;學生觀察教練的移動手勢,沿著一個桌子方向做不同移動方向的反復滑動動作練習;學生聽從教練信號,緊急停止速度運行;學生站在一個離墻約1.5米的一個地方,教練將放在學生身后的裝有多個供給球的乒乓球架和供應器放到墻上,練習者不斷加快反擊從墻上不斷反彈時掉回來的一個球,看到教練正在向上反復擊球,練習者在不斷旋轉球從一個桌子上不斷反彈的移動方向后在原地反復轉身一周,然后沿著一個桌子向前跑一周等等的訓練方法和運動練習,提高球的移動反應速度。
3.耐力素質的訓練方法
耐力綜合素質跑的訓練方法主要包括800-1000米變速長短跑;3分鐘快速長短跑跑步組合練習;3秒多次發球連續組合扣球;3分鐘左拉前推右推進攻組合練習;3分鐘的各種變速步法組合練習;跑步原地變速運動:學習如何在原地進行高腿變速跑、小跑、跑者跑等。每組100-150次,5-6組,每組間隔2-3分鐘;跳繩訓練,單搖結合雙搖,每組2-3分鐘,8-10組等訓練方法。
4.力量素質的訓練方法
乒乓球負重運動就是需要大量的的運用重力到人的手臂或者上肢上來發力,而關于發展手臂上肢的一些訓練方法也是需要包含在身體力量運動素質教育訓練里的,其中包括有:在一個規定的訓練時間用一個輕量級的啞鈴可以做各種類型擺動跳躍練習;使用舉重量啞鈴、彎腰、舉重,做外旋轉的運動,舉重量瓶子和轉腕等等運動;將重量啞鈴向前臂相反一個方向緊緊握住,彎曲一個啞鈴,使雙手前臂旋轉成一個環狀;使用雙手前臂舉起了啞鈴后平放在肩上面并做一個前臂旋轉環。
5.建議
在設計各級教學目標、要求、教案和教學方法之前,必須對學生有一個全面而詳細的了解。這其中包括對參與學生的年齡、性別、體形、身體狀況和心理的了解。根據具體的學生乒乓球基本技能、身體素質和乒乓球項目運動理論基礎等三個因素,合理準確劃分課程教學內容層次,并按照遞進比例劃分教學目標。教學水平的劃分不能一成不變,而應隨著教材的變化而靈活調整。正確合理制定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大學生的體育教學質量目標,并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大學生群體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應注意每個層次的連續性,以實現教學的總體目標。應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要讓同學們形成一種優劣性的心態。教師應多組織各級教學小組的交流,營造學生之間相互支持、融洽的氛圍。同時加強乒乓球課內課外的結合,促進課內課外的結合和社會宣傳。
另外,實時檢測評估結果對學校乒乓球技術訓練開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訓練時間標準書可應用于適應不同的訓練時間段。不同的綜合評價衡量標準可以使得其教練員團隊能夠客觀地深入了解其運動員(學生)的成長和訓練周期。
四、展望
毫無疑問,乒乓球不僅是當代我國的一支國球,同時它也是一項非常有益的全民體育鍛煉運動項目。許多高校都已經開設了這門專業課程,用于教導在校學生學習乒乓球,但從目前教學實踐現狀分析來看,部分高校學生其實對乒乓球運動項目不感興趣,并且對乒乓球這項運動的基本技能也只是粗淺掌握,而這也直接程度影響接受到了中國大學生對乒乓球這一項傳統體育運動的知識傳承。
作為現代社會的主體力量,大學生應該努力學習并能夠熟練掌握高素質水平的專業乒乓球打擊技術。因此,本文希望通過對高校高等體育大學乒乓球課程教學的技術探索進行分析,以更好地有效促進高校學生對體育乒乓球教學技術的正確掌握,同時也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希望今后大學生通過在學校學習乒乓球專專項課程時,在乒乓球領域取得更大的成績和進步。
參考文獻:
王立民;;乒乓球教學與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J];新西部(理論版);2013年08期
綻小霞;冉文生;王阜存;齊占霞;陳臘安;;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楊賢峰;嚴景洲;;乒乓球教學設計與實施的策略研究[A];《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八卷)[C];2018年4.朱小強;;高中乒乓球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6年06期
馮琦;;高校乒乓球教學如何鍛煉靈敏素質[J];當代體育科技;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