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磊 吳莉
摘要:教師中心和學生中心兩大派別相互對立且爭論不斷,兩者互補融合可能是解決爭議的有效途徑。最佳的教學風格不是唯一的,每種教學風格都能以不同的方式為人類教育發展做出貢獻,教師中心與學生中心從對立走向融合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學生動機取向、學習階段、學習任務和文化背景等因素都會影響教學風格互補與融合的形式,針對具體情況合理選擇是教學風格融合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教師中心;學生中心;自主支持;控制風格;融合策略
一、前言
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中心和學生中心走向融合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然而,如何融合目前仍不明確。教師中心和學生中心都根植于深厚的心理學理論基礎之上。自我決定理論提出的自主支持和控制風格兩種人際互動模式,分別對應著以學生為中心和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風格,SDT從辯證法視角將兩種看似矛盾的人際互動風格整合在一起,進行了大量的對比研究和分析。因此,基于自我決定理論的研究成果可為學生中心和教師中心的融合帶來啟示。鑒于此,本研究嘗試從心理學視角探討教師中心與學生中心融合實現策略。
二、教師中心和學生中心融合的實現策略
根據自我決定理論,教師中心和學生中心分別意味著教師采取控制型教學風格和自主型教育風格。控制教學風格(教師中心)和自主支持教學風格(學生中心)各有不足和獨特優勢,融合時應充分考慮各自不足與優勢,依據實際情況恰當選擇使用,達到優勢互補的目的。關于自我決定理論已經展開了大量研究,這些研究發現學生動機取向、學習階段、學習任務和文化背景等因素會影響不同教學風格所發揮的作用。因此,研究認為教師中心和學生中心的融合應充分考慮學生動機取向、學習階段、學習任務和文化背景等調節因素的影響。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出最優教學風格組合。不考慮學生個體特征和差異的教學方法注定會失敗的。
1.因材施教----依據學生動機取向選擇教學風格
因材施教才能獲得最佳教學效果,了解學生個性特征將有助于最佳教學風格的選擇。動機取向是指對行為啟動和調節源泉的感知傾向,是一種較穩定的類特質個性傾向。它會影響到人們對社會環境的選擇和解讀方式。動機取向會影響個體對動機和行為特定線索的關注,個體會優先關注與自己動機取向相匹配的環境線索。自主取向的個體傾向于尋求信息并關注自己的身心感受來調控他們選擇的行為,他們試圖自主決定、自我激勵并追尋實現目標的機會。而控制取向的個體可能更自然地傾向于關注外在線索(如環境或其他人),并與外在指令和規范保持一致,他們需要感受到某種壓力、獎勵或誘惑才可能進行體育活動。因此,對于自主取向的個體,主要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支持教學風格較為恰當。而對于控制取向的個體,更多地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控制教學風格較為合適。
2.隨“階”應變----依據學習階段選擇教學風格
在體育學習和鍛煉習慣形成的初級階段。學生尚未掌握自學能力和運動技能,學習主動性較差。此時,單純依靠依學生為中心的自主支持教學風格效果不佳。實證研究發現,在體育活動習慣形成的初始階段,基于自主支持的體育活動行為干預無顯著效果。有研究認為控制型教學策略(教師中心)可能是發起體育活動最初改變的必要催化劑。控制型教學風格可以幫助學生獲得體育運動知識和技能儲備,快速通過動機發展的初級階段。從而為學生體育學習主動性提升和內在動機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不過,隨著學習階段的深入,學生逐漸掌握了運動技能,并具備了自學能力和學習積極性,此時,以教師為中心的控制型教學風格就變得不合時宜,應逐漸由以教師中心為主過度到以學生中心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力,進一步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活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運動潛能。
3.有的放矢----依據學習任務選擇教學風格
不同的學習任務所需要的最佳教學風格也有所不同。根據教學風格譜的新概念,每種教學風格的選用及價值將由教學任務來確定。靈活選用恰當教學風格有助于更好地完成特定教學任務,教條地固執于某一種教學風格難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Hein(2013)認為以教師為中心的控制教學風格更有助于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能獲得,運動技能的獲得將為終身體育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而學生為中心的自主支持風格有助于學生體育活動自主動機的形成,有利于體育活動的長期堅持。因此,在體育教學中,為了實現掌握運動技能教學任務時,教師可以采用以教師中心為主的教學風格,而為了實現興趣培養的教學任務時,可采用以學生中心為主的教學風格。
4.因地制宜----依據文化背景選擇教學風格
如前所述,學生中心和自主支持是西方意識形態的產物。在西方國家的教學實踐中比國內能更好地貫徹和發揚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及現實情況的差異,導致中外教學風格最優方案會有所不同。在我國集體主義文化背景中,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支持教學法令人期待。但以教師為中心的控制教學風格仍常被使用,并存在積極作用。控制教學風格與集體主義文化背景中受到高度重視的社會規范和價值觀相一致。如中國集體主義文化強調集體價值觀、服從和遵守。在此文化背景下的個體更有可能受到社會環境中重要人物指導風格、價值觀和信仰的影響,相應地控制教學風格也更可能發揮積極作用。在我國集體主義文化背景中,控制教學風格仍然可能存在積極作用。因此,在我國體育教育實踐中,以學生中心為主導以教師中心為輔助應是最優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HEIN, V.(2013). The effect of teacher behaviour on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outcomes: a review.Acta Kinesiologiae Universitatis Tartuensis,18,9.
[2]劉靖東,鐘伯光,姒剛彥,2013.自我決定理論在中國人人群的應用[J].心理科學進展,21(10):1803-1813.
作者簡介:
李玉磊(1982.8),男,漢,籍貫:河南周口人,平頂山學院,職稱:講師,運動心理學博士學歷,研究方向:體育教學,運動心理學。
吳莉(1989.1),女,漢族,籍貫:重慶市人,平頂山學院,職稱:助教,碩士研究生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