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丹丹 葛麗
摘要:伴隨數字化發展浪潮來襲,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以及云計算技術逐步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核心要素,加快產業改革進程。現如今我國經濟已由新常態步入高質量的增長階段,智能科技本身對于經濟市場的影響程度不斷增加,智能科技對于經濟發展影響力也在與日劇增,智能財務在地方經濟轉型發展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其主要體現在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對于智能財務的依賴性逐步增加。針對于此,本文對于智能財務賦能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關內容進行探討論述。
關鍵詞:智能財務;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引言
在新時期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不僅帶來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新型引擎,也給我國經濟改革帶來全新的發展利器。以移動計算機作為云計算作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逐步改變傳統財務會計流程、技術與方法,給企業戰略實現提供先進性的會計工具與金融工具。信息技術以逐步影響財務管理核心智能,智能財務作為會計行業的未來主要發展趨勢,以逐步改變現階段的企業會計組織形式、運作流程以及財務體系。伴隨社會的迅速發展,工業領域的生產方式以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人工智能時代讓機器人得到廣泛性應用,云計算以及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應用推動智能時代的到來,也讓人們的生產生活發生極大的變化。為此需要積極探究智能財務助力于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內容,不斷優化地方企業資源,幫助企業規避經營風險,全面提升政府智服務效能。
一、智能財務
(一)定義
智能財務主要是指通過財務手段與數字化科技的充分融合的前提下,將原本的傳統財務手段注入科技化與智能化。智能財務是將固有的財務理論知識以及財務管理理論模型化轉變,借助智能技術將大量的數據引入到數據庫當中,利用數據庫中的海量數據作為分析對象,圍繞已經設置的財務理論模型進行運轉,借助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進行數據分析,實現對企業財務狀況分析,借助財務分析引導企業發展。
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智能科技與時代經濟發展,智能科技與時代經濟的交融水平不斷增加,智能科技已經滲透至時代經濟市場的各個角落之中。智能財務本身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夠收集、整理財務數據,借助數據分析來反映出企業財務的實際狀況,借助固定程序達到人力無法完成的財務數據分析速度與準確度。
(二)發展路徑
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將財務管理帶入電算化的發展時代,EPR以及網絡的普及將財務管理進入信息時代,逐步實現了財務管理從核算型到管理型的轉變,伴隨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突破,財務決策、風險管控乃至成本管理均有了全新的模型與工具。財務數據轉化不僅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全新起點,同時也是企業運營最為典型的環節之一,財務管理作為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礎,也是負責企業經營活動實施與信息交流的重要路徑,是公司的天然數據中心。數字金融轉型主要是從由小數據集合實現大數據集合轉變,為企業實體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二、智能財務賦能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
(一)推動企業發展
1、提升財務管理效率,降低企業成本
智能財物對于企業而言是一項極有利的管理措施,智能財務本身作為一項高質量、高效率的財務管理系統,可在企業財務事物中將發揮出高效、科學性的作用,繼而完成數據集中式、自動化的高效處理。在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借助智能財務系統對大量的財務數據進行處理、分析以及收集,快速精準將財務狀況的清晰化展現,對企業發展起到引領作用。實現企業財務智能化發展能夠大大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效率,借力于智能財務體系對大數據進行分析,為企業整體經濟發展提供極為敏銳的發展趨勢,全面提升企業經濟發展速度。同時利用智能財務體系,企業財務會計人員可在數據化科技的加持下妥善解決大量的財務工作任務,解放了企業內部的部分財務人員,減少企業內的部分人力成本。同時智能財務管理系統所應用的標準化數據處理方法,可減少企業財務處理中冗余的處理程序,避免企業內部重復性處理程序問題,成為項目集中核算以及資金集中支付的運用效果,全面提升企業的項目成本管理效率,充分緩解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工作壓力。
2、推動企業規模化發展,提升企業發展競爭能力
智能財務平臺本身形成了規范性交易程序,在其中融合了財務法律內容,因此能夠加強對于企業財務工作監管執行效果。一體化財務智能管理系統,可實現項目與財務的高級匹配,繼而達成數據集成目標,在企業內部打造數據實時共享體系,打造智能化、報表生成標準化的智能財務體系,全面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同時智能財務的存在能夠滿足企業規模化成長需求,借助自動化報表生成體系以及專業化會計分析結果的共同作用,為企業經營發展提供高質量、高標準的財務數據,全面提升企業財務決策的正確性,推動企業的規模化成長。此外智能財務是以多角度進行項目成本控制管理,繼而全面提升項目與財務的整合管理效果,加強項目與財務信息間的信息共享交互能力水平,打造多視角數據采集系統,充分展現財務數據信息的應用價值,全面提升企業整體項目的發展能力,借助智能財務的有效運行為企業打造高品質的管理會計人才,進一步提高企業的風險管控水平。
(二)優化企業管理
1、利用智能財務進行內控管理
企業內傳統化的內控管理主要依賴于財會人員的個人經驗與能力,而智能財務系統的存在可對企業更好進行事前監控,借助數據關聯性系統化針對供應商關系開展智能化管理,讓企業可全面了解供應商的信用狀況,對于其中存在問題的供應商進行篩選,幫助企業的有效規避風險。智能財務的應用能夠幫助企業管理層進行授權審批以及預算控制,有效避免企業內部出現越權審批因素。企業將內控管理相關規則錄入系統之中,借助系統對于超出合同約定的資金支付、預算超標等內容進行自動預警,對企業風險進行預警與監控。智能財務能夠對合同內容差異進行對比,有效防范合同執行過程中出現舞弊行為。
2、利用智能財務開展稅務管理
稅務管理本身是企業財務工作實施的重要環節,系列政策的出臺對于企業的稅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稅務數據的監管程度也在不斷提升。針對仍舊處于人工核算的稅務管理企業而言,稅務管理效率低下同時也不可避免出現錯漏,無法滿足政策環境以及監管升級后對于企業稅務管理要求。借助智能財務系統所實施的稅務管理,可全面提升企業納稅申報業務的準確性,大大降低企業的稅務風險,避免由于稅務申報錯漏影響企業稅收管理的合規性。同時財務人員在與機器系統充分結合的背景下,借助智能系統構建標準化的稅務處理流程,推動發票開具以及納稅申報等各項工作的自動化發展,讓財會人員能夠從重復性的納稅工作中解放出來。此外智能財務將線下稅務數據納入智能系統之中,幫助財會人員對于企業的歷年稅務數據進行分析,全面提升企業財會人員稅務工作開展價值,幫助企業高效率開展納稅籌劃活動。
3、利用智能財務進行數據挖掘分析
財會人員數據僅僅著眼于憑證、賬簿以及會計報表中的記載數據,實現對業務單據各種數據的全面化分析。在智能財務模式下,數據采集實現了自動化獲取,而財會人員則需要進行數據分析,借助數據挖掘并掌握數據資產管理技術,財會人員需主動學習并掌握財務數據分析工具。財會人員可借助BI工具搭建數據庫,對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實現數據的可視化轉化。財務部門作為商務數據的集合地,BI工具的有效應用可讓企業對客戶行為進行分析,在客戶消費數據以及檔案資料基礎上對客戶的消費習慣、消費能力以及信用水平進行全面分析,選擇相應的營銷方式,借助BI工具進行數據建模仿真繼而計算出不同營銷策略結果,優化企業的營銷方案,全面提升企業的營銷收益。
(三)優化人才培養
1、轉變人才培養方案
高校的課程建設需要以職業人才需求作為導向,強調職業實踐應用能力綜合訓練水平,給在校學生提供就業前綜合專業培訓活動,向畢業生的提供充分的頂崗實習以及就業實踐崗位,全面提升在校學生專業就業率。依托于培訓服務中心教學平臺來提升人才的會計專業能力,讓會計人才在接受專業課程培養后,有充分的時間接觸會計實務工作。所設置的會計專業人才教學方案培養過程中,結合目前智能技術以及財會領域發展特征,在第一階段開設模擬大型企業財務操作的專業化培訓,第二階段則需要開設大數據在財務的應用課程,第三階段是將技術要求高的財務機器人課程納入選修類課程,第四階段則是進行會計綜合培訓,第五階段則是開展企業財務綜合模擬實訓活動;借助全方位的專業實踐教學活動,全面實施理實結合的專業教學工作。
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學科質量提升工程是推動財會學科向智能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可全面提升學科教學質量,為了加強對智能財務人才的有效培養,需要確保職業培訓班專業教學課時占據在總數課時60%以上,構建實踐能力教學課程體系,將“1+X”證書體系內容納入專業課程體系。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可全面提升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給社會打造全包型的財會人才。為此無論是課程創新,或是人才培訓均需要緊緊圍繞學生開展活動,加強校企合作水平,不斷優化人才培養目標。
(四)提升政府服務水平
自我國開始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后,逐步建立科學性、規范化的政府會計制度體系,為政府財務轉型提供制度保障,大大增加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在政府會計領域中的應用水平。
第一,智能財務已成為提升政府服務效能的重要路徑。現階段政府財務管理面臨著組織龐大、運行成本高以及管理效率低下的情況,因此在政府部門內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其必要路徑,對其進行理論推演以及實踐總結,為我國智慧政府建設以及政府行政管理效能來提供理論支持,全面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推動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發展。
第二,智能財務的存在可推動政府部門的數字化轉型。將企業財務管理理念納入政府財政體系中,可從優政、興業以及惠民三方面開展智慧財務服務活動,借助信息技術為政府部門的打造智慧財務以及智慧決策平臺,全面提升政府的財政資源配置效率,維持地方經濟的穩定發展。
第三,智能財務的存在可推動政府財政體系的信息化發展,需要將政府部門會計信息化建立在預算績效一體化系統中,借助信息化手段構建完善的基層單位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加快財政信息資源共享進程,推動政府財務綜合報告機制的建立,全面提升政府部門對于國家的綜合治理水平。
第四,智能財務的應用可不斷優化高校基建財務。通過建設以項目預算為主線的基建財務信息共享系統,進繼而不斷優化與整合工作業務流程以及財務業務工作流程,在職能部門強化的前提下提升對于基建項目的協同管理水平,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到費用支付、結轉固定資產等信息化共享管理,有效規避和防范廉政風險,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更加完善、系統化的數據支持。
(五)推動審計發展
智能財務的發展程度對審計質量帶來影響,也讓財務舞弊以及審計監督出現多種情況,借助智能財務推動審計發展成為當下關注的焦點。
第一,借助智能財務推動審計發展,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審計平臺進行構件,向審計模式、具體審計技術進行深入分析。現階段智能審計應用研究逐步關注非結構化數據問題,只有推動審計信息化建設工作,才能推動其向智能審計方向發展,在市場內構建完善的信息化審計平臺。
第二,智能審計的應用能夠通過科技監管對財務舞弊方法進行監管,讓強化會計信息監督水平提供路徑。
第三,利用人工神經網絡算法等數據挖掘技術為智能審計提供海量數據,全面提升審計效率,加強對審計成本的有效控制,大大降低審計風險發生機率。
第四,借助地理信息技術全面提升對于自然資源資產的審計水平。借助GIS技術、RS技術、GNSS技術等獲取海量信息,妥善解決審計過程中存在的自然資源資產覆蓋面積廣泛、種類過多以及審計時間跨度大的情況。
第五,將RPA技術應用至審計環節中,可充分利用RPA可重復操作的技術特點,構建利用RPA技術的主營業務收入審計實質性程序軟件機器人。
第六,借助可視化技術可實現對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多維化分析,借助審計署的“五層兩翼”設計原則來構建可視化審計系統框架,借助可視化多維分析、趨勢分析等模型對于各個地區總體特征進行分析,制定完善的審計評價指標。
(六)創造企業價值
第一,智能財務系統中的財務共享信息中心作為數字化時代財務轉型的中介,可通過共享服務以及管理會計來提供財務報表、管理報表,為企業價值創造提供服務,進一步推動業財融合進程,加快企業高質量發展進程。
第二,財務共享質量管理模型的構建,是從質量計劃、質量控制以及質量改進等方面不斷優化財務共享中心質量管理模型,推動業務操作標準化進程,加強對財務共享風險控制水平。
三、結語
智能財務的發展與應用可全面推動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通過加快企業發展、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提升政府服務職能等方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數據基礎,為會計信息化理論發展與應用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琳朝,王澤泳.人工智能視角下公立醫院智能財務實施路徑和具體應用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21(08):160-161.
[2]曹靜.智能財務時代財會人才信息能力需求分析——基于成都市招聘信息的統計[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21(09):140-142.
[3]楊寅,趙健,呂曉雷.中國企業智能財務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基于調查問卷數據的例證[J].財會通訊,2021(11):140-146+151.
[4]羅躍成,楊名友,孫汝順.A企業基于財務共享的智能財務管理平臺構建[J].財務與會計,2021(09):77-80.
[5]盧樂娜.人工智能大數據時代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路徑[J].投資與合作,2021(04):179-180.
[6]張勝智,余冬根.基于智能財務的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21(02):136-137.
作者簡介:
盛丹丹,出生年月:1998年7月,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學歷:大專,學校: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九龍校區。
葛麗,出生年月:1999年3月,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新林鎮,學歷:大專,學校: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九龍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