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運峰
(南開大學 文學院,天津 300071)
1959 年9 月,紅旗雜志社出版了一本新書,那就是由郭沫若、周揚合編的《紅旗歌謠》。這本書,印得非常考究,內文每頁12 行,每行排一句歌謠,四號仿宋字排印,版式舒朗,天頭、地腳、切口、釘口大量留白,令人賞心悅目。更為難得的,是書中收入了24 幅插圖。插圖的作者都是當時響當當的人物,如米谷、力群、黃胄、張光宇、古元、王叔暉、袁運甫、周令釗、苗地、趙瑞椿、夏同光等。插圖的體裁多種多樣,或是木刻,或是漫畫,或是水彩,或是國畫,而且,除了黃胄的一幅《我和我的戰馬》為黑白印刷外,均為特種紙彩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書首印30600 冊,其中精裝本10300 冊。該書甫一上市,很快售罄,因此很快在同年12 月重印。第二次印刷堪稱大手筆,一次性印刷90600冊,其中精裝本25330 冊。
作為一本歌謠集,由直屬中共中央領導的紅旗雜志社出版,而且具有如此高的規格,可見此書的來頭之大和非同凡響。
這本歌謠集的來頭的確不小。僅是兩位編者,在當時的地位無人能夠比肩。郭沫若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文聯主席等,可謂“文壇祭酒”;周揚是中宣部副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可謂文藝宣傳戰線的掌門人。由郭、周二人擔綱編選該書,決定了它至高無上的地位。
該書是“大躍進”的產物。1958 年4 月14 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大規模地收集全國民歌》的社論。4 月16 日,郭沫若寫了《為今天的新“國風”、明天的新“楚辭”歡呼!》,次日由《中國青年報》發表。郭沫若在文中滿懷激情地寫道:“今天我們在黨的領導下也正在大量采風。中國的新‘國風’,將來的首數恐怕要以億為單位計算。這同是文藝生產上的大躍進。”“我預見到繼采風之后會有選風的階段,從全國以億計的民歌民謠中每年或每五年選錄出最好的三百首。這將是中國文藝礦藏中的無比珍寶了。”“象《楚辭》是在《國風》的基礎之上創化出來的那樣,新時代將會有從新‘國風’的基礎上創化出來的新‘楚辭’。”“當然,這新‘楚辭’是大歡樂、大和諧的交響曲,而不會象《離騷》那樣悲憤的絕叫了。”
相隔4 天之后,郭沫若又在21 日的《人民日報》發表了《關于大規模收集民歌問題——答〈民間文學〉編輯部問》,進一步闡釋了收集、編選民歌民謠的問題。
在談到對正在蓬勃開展的收集民歌運動的看法時,郭沫若回答:“這是很好的事。中國收集民歌,是有傳統的。古時代有所謂的‘采風’的制度。《詩經》三百篇,里面大部分都是詩歌。歷代都有較好的文人做過這件事。現在黨把這件事抓起來,這就太好了。”“現在黨把收集民歌抓了起來,各省各縣都動了起來,這就會出現一個從來沒有過的局面。孔子刪詩,一共三百多篇,我們將來收集到的東西,不知道會有多少億首!現在的搜集工作是由群眾來做的,各地都會出許多大大小小的孔夫子。”郭沫若還提到除了群眾收集,專業人員也要介入,民間文藝研究會應該在各地的基礎上做一點事,要比較各地、各民族詩歌的不同之處,研究其特點。
在答問中,郭沫若還特意提到,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編選的《農村大躍進歌謠選》中收錄的僮族那首《山南、山北》就很好。歌詞是“哥住山南紅梅莊,妹住山北桃花村,想唱山歌叫哥聽,高山擋住不透音;想采鮮花送給哥,翻山越嶺人人問。今年成立高級社,山南山北一家人,早晚能見情哥面,心里話兒聽得真。”郭沫若設想:“如果每隔一個階段,比如每一個五年計劃,編出一本真正是最好的民歌,在內容大體上差不多的各首當中選出一首最好的,合在一起,有三百首左右,成一個新的《國風》,那就是了不得了!”
郭沫若不愧為浪漫主義詩人,這本《紅旗歌謠》就是按照當代新“《國風》”的標準編選的。
1958 年4 月26 日,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和民間文學研究會召開民歌座談會議,郭沫若、周揚以及首都近百名文藝工作者參加,會上主要討論如何收集、整理和研究民間歌謠的問題,建議成立全國民歌編選機構,統一規劃。
1958 年6 月20 日,郭沫若又寫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長文,發表在《紅旗》雜志1958 年第7 期,文中說:“在工農業生產大躍進的今天,地方上的建設熱情,真是熱火朝天,正在排山倒海。”“到處都是新鮮事物,到處都是詩,到處都是畫,詩畫的氣韻生動、意想超拔,真足以令人深深感動。”在文中,郭沫若還引了三首民歌,其一:“月下挖泥河,千擔萬擔,扁擔兒——月牙彎彎。咕,咕,象飛著一群大雁。朔風呼嘯,汗珠滿臉,今年多施河泥千斤,明年增產糧食萬擔。”其二:“東方白,月兒落,車輪滾動地哆嗦。長鞭甩碎空中霧,一車糞肥一車歌。”其三:“太陽太陽我問你:敢不敢來比一比?我們出工老半天,你睡懶覺遲遲起。我們摸黑才回來,你早收工進地里。太陽太陽我問你:敢不敢來比一比?”
對此,郭沫若滿懷激情地寫道:“這些信口唱出的歌辭,多么樂觀,多么雍容,多么有自信,而又多么和雅、豪邁!李白、杜甫做得出來嗎?但丁、莎士比亞做得出來嗎?不行,他們生得太早了。這是新時代的新氣息,新時代的東風。要找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新作品,我看,就應該在農村里去找,在工廠里去找,在工地里去找。勞動人民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泛濫成為了詩歌的大洪水。”郭沫若文章是這樣結尾的:“請讓我們高舉起總路線的紅旗,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文藝創作中,為中國文藝和世界文藝,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創造出一個新的水平。”
此后,一個轟轟烈烈的采風運動在全國開展起來,各個地區、各級組織以及工廠、連隊都編印、出版了不少歌謠集。《紅旗歌謠》就是郭沫若、周揚身體力行按照新《國風》的標準,在眾多歌謠集的基礎上編選的一部民歌集。
郭沫若、周揚在《紅旗歌謠·編者的話》中說:“我國勞動人民在一九五八年以排山倒海之勢在各個戰線上做出了驚人的奇跡。勞動人民的這股干勁,就在他們所創作的歌謠中得到了最真切、最生動的反映。”“詩歌和勞動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新思想的基礎上重新結合起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新民歌可以說是群眾共產主義文藝的萌芽。這是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國風。這是作了自己命運的主人的中國人民的歡樂之歌,勇敢之歌。這種新民歌同舊時代的民歌比較,具有迥然不同的新內容和新風格,在它們面前,連詩三百篇也要顯得遜色了。”
既然是要成為與《詩經》相媲美的新《國風》,《紅旗歌謠》也嚴格將收錄篇數限定在300 首。根據既要有新穎的思想內容,又要有優美的藝術形式的選錄標準,按照歌謠的內容,分為四個主題:一,黨的頌歌,收錄48 首;二,農業大躍進之歌,收錄172 首;三,工業大躍進之歌,收錄51 首;四,保衛祖國之歌,收錄29 首。
由于標準嚴格,《紅旗歌謠》中的確有不少充滿革命激情和浪漫主義的作品,至今看起來,也依然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如“黨的頌歌”部分,采自河北的民歌《主席走遍全國》:“主席走遍全國,山也樂來水也樂,峨眉舉手獻寶,黃河搖尾唱歌。主席走遍全國,工也樂來農也樂,糧山棉山沖天,鋼水鐵水成河。”雖是短短八句,但韻律和諧,詞句優美,其中所用的擬人、對偶、夸張等修辭手法自然貼切,的確是一首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新歌謠。此外,采自甘肅武山的《好不過人民當了家》,遼寧遼陽的《歌唱共產黨》,山東的《太陽的光芒萬萬丈》,陜西的信天游《南來大雁北去風》,青海藏族的《繩兒扯到北京城》,青海的《百草萬物也心歡》,江蘇嘉定的《想到四十條勁頭高》等,都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農業大躍進之歌”部分,郭沫若在答《民間文學》編輯部問中所引用的僮族民歌《山南山北一家人》,的確非同一般。表面上看,這是歌頌農業合作化的一首民歌,實際上是一首愛情詩,其中有青年男女之間的吸引,有大膽而潑辣的表白,有朝夕相處的喜悅,不矯情,不做作,自然純真,樸素大方。
再如陜西安康的民歌《我來了》:“天上沒有玉皇,地上沒有龍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龍王!喝令三山五岳開道,我來了!”短短五句,將新中國農民的豪邁、勇氣、浪漫以及戰天斗地的氣概表現得淋漓盡致。
還有采自青海藏族的《河中的魚兒跟水游》,廣東大埔的《要學蜜蜂共采花》,山東單縣的《明天要去鬧天宮》,甘肅的《兩只巨手提江河》,湖南的《原說公雞比人早》,四川的《錯把燈光當太陽》等,在內容和形式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堪稱民歌中的精品。
與農業題材的歌謠相比,“工業大躍進之歌”涉及的范圍和行業較多,但是缺少樸實和浪漫的氣息,雕琢的痕跡比較明顯。這和工業民歌作者的文化水準有一定的關系。文化水準高,顧忌往往會多些,文字雖然精煉、規范了許多,但民歌中那種樸素、自然的特色就會打折扣。其中也不乏成功之作,如四川重慶的《馴服條條金火龍》,河北的《鉆工之歌》,天津的《婦女運輸隊》等都堪稱佳作。還有的化用古人的詩句,賦予新的內容,如甘肅玉門的《疑是黑龍飛上天》:“日照祁連生黑煙,遙看油井如噴泉,原油直上三百尺,疑是黑龍飛上天。”這首民歌,就是化用了李白的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
“保衛祖國之歌”中的民歌大多簡短、明快,有的不足20 字,如第一首《戰士的心》:“歌好聽,詩有情,戰士的心呵,最忠誠。”有的民歌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如描寫空軍的《舉手摘下星星》:“三山五岳向我翹首致敬,滾滾白云在我翼下穿行,聲音喘著氣在后邊追趕,我要舉手摘下星星。”此外,《請你們愛護“家”》《古戰場上扎軍營》等的質量也都比較高。
正因為如此,這本《紅旗歌謠》出版之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作家出版社于1960 年6月、1961 年5 月分別印行了普及本和注音版。可以說,這部《紅旗歌謠》是20 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一本可以載入出版史的作品,有著非同一般的價值。
1961 年之后,由于“大躍進”暴露出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國內外形勢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本《紅旗歌謠》就沒有再版。再次以《紅旗歌謠》為名出版,已經是1979 年的事情了。
1979 年6 月,人民文學出版社重新出版了《紅旗歌謠》,說是重新出版,意思是這本書并不是原書的重印,而是一個新的版本。這一版本保留了郭沫若題寫的書名、《編者的話》,而且,依然是將收錄的作品分為四個專題,但是,在篇目數量和內容上有了很大的改動。
首先,是收錄篇目的調整,新版不再嚴格限制在300 首,而是256 首,減少了44 首。具體來說,“黨的頌歌”由原來的48 首增加到59 首;“農業大躍進之歌”由原來的172 首減少到133 首;“工業大躍進”之歌由原來的51 首減少到40 首;“保衛祖國之歌”由原來的29 首減少到24 首。總之,除了第一個專題,其他三個專題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而尤以第二部分減少最多,達39 首。
其次,是具體篇目的增刪。在“黨的頌歌”部分增加了20 首,篇目為《好不過毛澤東時代》《陰山背后見太陽》《彝家跟著共產黨走就光明》等,刪去了《毛主席象紅太陽》《山歌向著青天唱》《進北京》等12 首。除此之外,對個別篇名還做了一些改動,如將原版中的《擎天的柱毛澤東》改為《擎天一柱毛澤東》,將《僮人永跟毛澤東》改為《壯人永跟毛澤東》。壯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自稱“布壯”“布儂”等,舊稱“僮人”“俍人”,新中國成立后稱為“僮族”,1965 年將“僮族”改為“壯族”。因此,新版對題目和歌詞也就做了相應的改動。
在“農業大躍進之歌”部分,刪去了《社長夜夜查渠道》《贊群英》《大山被搬走》等54 首,增加了《山村漁家》《摘下月亮當燈籠》《歌成海洋詩成山》等13首。此外,還對個別歌謠的標題和內容作了修改,如將《魯班哪有咱自在?》改為《魯班哪有咱能耐》。
在“工業大躍進之歌”部分,刪去了《萬人齊唱東方紅》《紅鋼多似火龍翻》《一雙雙手兒忙又忙》等11 首,增加了《六億魯班出今天》《比比看》《我和雷公比高低》等9 首。同時,對篇目次序做了較多的調整。
“保衛祖國之歌”部分刪去了《手提彩筆肩背槍》《海上日出》《戰士個個花中花》等11 首,增加了《高射炮兵》《小高炮真威風》《我是通訊兵》等5首。
第三,是插圖的變化。原版有插圖24 幅,新版縮減為18 幅。與原版相比,增加了李琦創作的那幅著名的國畫《主席走遍全國》,與同題民歌相配;刪去的包括:米谷的漫畫《人人說她臟》、套色木刻《搭瓜架》和版畫《姐妹比文化》,王叔暉的工筆重彩《歌聲喚醒紅太陽》,袁運甫的漫畫《貓兒要改行》,古元的套色木刻《唱得幸福落滿坡》,苗地的漫畫《婦女運輸隊》。新版還將米谷的版畫《好不過人民當了家》改為《我心里有個毛澤東》,這種改動究竟是編輯失誤還是另有原因,尚不得而知。因為這幅版畫的確是根據《好不過人民當了家》這首民歌創作的,其中就有歌詞中出現的牡丹花、石榴、向日葵等。
關于新版對原版的增刪,編者并沒有做專門的說明,因此只能從具體的篇目入手進行分析和推斷。
之所以要做刪除,大概是思想性、藝術性較差以及與事實背離過大的作品,具體而言,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具體的表述上缺乏推敲,比喻有失牽強。如“黨的頌歌”部分第一首《毛主席象紅太陽》,將毛主席比作太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過于具體就顯得不夠貼切,比如這樣的句子:“春天有你百花香,小麥青青油菜黃”“夏天有你秧苗長,農民心里樂無疆”“秋天有你收成好,金黃谷粒堆滿倉”“冬天有你冰雪化,農民身上暖洋洋。”這種擬人化的表述就不太自然。再如《今日是主人》,其中有:“昨日是奴隸,今日是主人,青天呵——毛主席,你的恩情象水長流不盡。”農奴翻身得解放的喜悅心情可以理解,但將青天和毛主席等同起來,就容易使人聯想到封建時代的“青天大老爺”,顯然是不妥當的。再比如《妹把紅旗當嫁妝》:“春耕播種比蜂忙,哪有閑空把鎮上,哥成模范要入黨,妹把紅旗當嫁妝。”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是男女互相勉勵、爭當勞動模范的心情,但把紅旗當嫁妝顯然比喻失當。再如《決心》,其中有“我的槍呀,白天黑夜對準著黑心。”關于“黑心”,原版特意加了一個腳注:“黑心即靶心”,這樣的表述也是欠妥的。
二是文題不符。如題為《進北京》,歌詞卻是:“年過六十能勞動,做起活來也輕松,不是夸我骨頭硬,我心里有個毛澤東。”內容描述的是一位老農民干勁十足,大概是想著進北京見毛澤東主席,但這種愿望是隱含的,和題目有著很大的距離。
三是憑空想象之作。如《毛主席來到我家》,其中有這樣的句子:“毛主席拉著我說了話,問我的功課好不好,問我勞動差不差。”這種沒有事實依據、完全憑著主觀想象的作品顯然經不起推敲。再如,《寫在高潮中》有這樣的句子:“我要在破擦布里,煉出金剛鉆。一滴冷卻液當成甘露一碗,一塊擦油布當成一匹彩緞。祖國!祖國!不需要你出一分錢,明年,一輛汽車,就從我手里出現!”
四是過于空泛之作。如《心心向著共產黨》,全詩只有四句:“千條溪水流東江,萬條河水向海洋,東江農民三百萬,心心向著共產黨。”這種表述沒有實質內容,而且是一種俗套。再如《贊群英》:“男女老少齊出征,青年勁頭賽趙云,壯年力氣賽武松,少年兒童象羅成,老年干活似黃忠,干部計策勝孔明,婦女賽過穆桂英,社員個個勝古人。”將社員和古代英雄人物作對比,未嘗不可,但并無實質內容,屬于一種口號式的表達。再如《洗衣裳》:“兩個戰士洗衣裳,手也忙來嘴也忙,拉的什么知心話?眉飛色舞喜洋洋?語聲輕,語意長,新老同志談思想,團結互助加把勁,爭取同上光榮榜。”這樣的歌謠,在形式上類似白話,內容上也很平庸。
五是過于直白、重復之作。如《東山上升起紅太陽》,其中有這樣的句子:“西山坡響起白海螺,那不是海螺是毛主席的號角,這號角勝過白海螺。”“東西山下是大海洋,那不是海洋是毛主席的人民,人民就象大海洋。”這些所謂的詩句內容上缺乏詩的味道,形式上也缺乏詩的韻律。再比如《社長夜夜查渠道》,一共三段,其中有兩段都出現了“他扛著鐵鍬,他沿著水渠,在月光中”的句子,顯然有湊數之嫌。再比如《月下挖河泥》:“月下挖河泥,千擔萬擔,扁擔兒——月牙彎彎。咕,咕,象飛著一群大雁。北風呼嘯,汗珠滿臉,今年多施河泥千斤,明年增產糧食萬擔。”《收徒弟》只有三句:“做了一輩子工,想都沒敢想,收了個徒弟是廠長。”這兩首歌謠也可以歸入過于直白的類型。
六是過于浮夸之作。如《東方巨龍上九重》,其中有“日行千里夜八百,趕英何須十五年”的句子,《萬人齊唱東方紅》中也有“乘風破浪趕英國,萬人齊唱東方紅”的句子,《紅鋼好似火龍翻》中有“銀盔金甲如閃電,超過英國老約翰”的句子。“趕英超美”是“大躍進”時期提出的口號,但事實很快就告訴人們,這是不切實際的空想。在編排新版時,雖然“大躍進”還沒有被否定,但這種說法已經不合時宜了。再如《大山被搬走》一共四句:“山歌一聲吼,萬人齊動手。兩鏟幾鋤頭,大山被搬走。”雖然具有浪漫主義色彩,但過于夸張,就缺乏感染力。再比如《肩挑兩山步生風》:“頭頂朝霞腳踏云,肩挑兩山步生風,一身鮮花兩只蝶,農業社里女英雄。”也同樣屬于過度夸張的例子。再比如《老漢今年七十九》,其中就有“力量賽過火車頭”“一肩要擔兩座山,兩手要托兩座樓”之類的句子,也屬于過度夸張,不合情理。再如《麥海》,為了形容小麥的豐收,寫出“奶奶進地跌下海,金浪滾滾把她淹”這樣的句子,顯然是不合適的。再如,《鋪天蓋地不透風》:“玉米稻子密又濃,鋪天蓋地不透風,就是衛星掉下來,也要彈回半空中。”這首詩在當時頗為流行,而且一些地方為了“放衛星”,曾經將幾畝地有待收割的水稻移栽到一畝地中,但事實證明是違反科學規律的,莊稼并非越密越好,而是要有合理的間距。浮夸風現象在民歌中可謂比比皆是,如《一座糧山高萬丈》:“一座糧山高萬丈,白云纏在山腰上;太陽累得汗長淌,半天爬不上山崗。”再如《一步跨萬里》第一段是這樣寫的:“生產花開滿堂紅,指標箭頭破長空。工人一步跨萬里,敢笑猴王孫悟空。”這些,也理應被新版刪去了。再如,《算盤要換計算機》,將當時的浮夸風表現得淋漓盡致:“昨天的規程,今天不能看;上午的指標,下午翻幾番。統計員呵!劃紅線也要乘上飛船,你的算盤也早該——叫電子計算機替換。”緊隨其后,與此首民歌比肩的是《統計員》,其中有“先進記錄墨跡還未干,又一個新紀錄趕上前”“背來梯子劃紅線,一個梯子還不夠,兩個梯子接上天”的句子。
七是一些帶有愛情成分的民歌。愛情是民歌的一個重要主題,舊版中采集了一部分帶有愛情色彩的民歌,如《片片嫩茶片片香》最后四句是:“邊采茶來邊唱歌,隔著茶棵瞧情哥,坡下青年千千萬,妹妹只見情哥哥。”這是很真摯很大膽的表白,本無可厚非,但是在1978 年的時候,公開談論愛情還屬于禁忌,因此只好刪去。
八是明顯過時之作。1958 年,為了配合“大躍進”的開展,全國上下曾經開展過一場“除四害”運動,當時把老鼠、麻雀、蒼蠅、蚊子確定為“四害”,圍剿麻雀成了全民的一場活動。這一運動在民歌中也得到了體現,如《擂鼓鳴金除四害》,就有“老鼠奸,麻雀壞,蒼蠅蚊子象右派”這樣的句子。但后來的科學研究證明,麻雀并不是害蟲,而是以捕食農作物害蟲為主的益蟲,另外,1957 年開展的反右運動,在1962 年前后就開始甄別,大多數被打成右派的人摘掉了右派帽子,因此,這首民歌也就屬于過時之作了。同樣,《燕兒莫往田間飛》《孫猴下界記》由于包括除麻雀的內容而被刪除。
再看增的部分。
在“黨的頌歌”部分,一是增加了歌頌共產黨毛主席的作品,如《好不過毛澤東時代》《陰山背后見太陽》《我心里有個毛澤東》《那不是天上的太陽》《我們哪能忘記你 毛主席》《歌唱毛主席》《只因為有了共產黨》《毛主席指出總路線》等;二是增加了少數民族熱愛新社會、擁護大躍進的作品,如《彝族跟著共產黨走就光明》《水族山歌》《太陽照暖了草原》《白族人民勁沖天》《佤族人心向毛主席》等;三是贊美人民公社的作品,如《鄉長畫圖在高山》《人民公社是幸福船》《高歌爭唱公社好》等。
在“農業大躍進之歌”部分,一是增加了反映農業生產一日千里的內容,如《摘下月亮當燈籠》《歌成海洋詩成山》《山田喝水水唱歌》《腳踩白云收金稻》《梯田層層疊上山》等;二是突出婦女地位和貢獻的作品,如《農村女電工》《山下一群金鳳凰》《不奪紅旗誰愛你》等。
在“工業大躍進之歌”部分,一是增加了反映工業生產突飛猛進的作品,如《比比看》《我和雷公比高低》《天上怎能比人間》等;二是反映技術革新的作品,如《六億魯班出今天》;三是反映特殊工種創建奇跡的作品,如《石油戰線創奇功》《焊工》《我是摘星人》等。此外,還特意加了一首《工人學哲學》,其意在于配合毛澤東提出的“學點哲學”的號召。
在“保衛祖國之歌”部分,主要增加了反映炮兵、通訊兵、雷達兵、探照燈兵苦練殺敵本領的作品。如《高射炮兵》《小高炮真威風》《我是通訊兵》《探照燈兵頌》《敵人越刁我越精》等。
總體而言,增加的篇目和刪去的篇目相比,無論是在思想性還是藝術性上,都有比較明顯的提高。比如,《那不是天上的太陽》,其中“在遼闊的草原上,有朵朵白云迎風飄,那不是藍天的白云呵,那是社里的牛羊奔跑。在高高的雪峰上,有玉帶在山腰纏繞,那不是仙女的玉帶呵,那是解放軍修起的金橋”等句子,不僅內容具體,而且形式優美。再如《不奪紅旗誰愛你》:“我在河邊鏟草皮,他坐河旁釣紅鯉,只顧水中把我看,鯉魚上鉤他不理。社里工分數他少,盡唱山歌把妹戀,歌再好聽魚再肥,不奪紅旗誰愛你。”人物表情的鮮明對照、心理活動以及與社會現實的密切配合,都達到了自然貼切的程度。再如,《天上怎能比人間》:“七仙姑天上織錦緞,一夜難織一百三;我在人間織衣衫,一夜織出三萬三;人間掀起大躍進,天上怎能比人間!”盡管有夸張的成分,卻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再如《我是通訊兵》:“我是通訊兵,站在半空中,風雨洗我背,太陽撫我胸。千里一眼盡,萬里手中通。”既反映了通訊兵的特點,又具有一種浪漫主義情調。因此堪稱佳作。
1978 年7 月12 日,編者之一的周揚為新版《紅旗歌謠》寫了《重版后記》。當時,“文革”剛剛結束,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沒有召開,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還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轉移,“大躍進”還沒有進行重新評價,因此,周揚的這篇后記依然這樣表述:“《紅旗歌謠》修訂再版,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大躍進年代的民歌,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它經受了時間的考驗,愈久而彌新。”“今天我們為實現新時期的總任務,正面臨著一個新的躍進的時代。這些民歌將喚起我們的美好的回憶,鼓舞我們信心百倍地、更腳踏實地地前進。我國人民,在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領導下,正在為促進國民經濟的高速度發展,加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步伐而進行新的長征。在這種時刻,修訂出版這本歌謠集,是有意義的。”在后記中,周揚還透露:“這次由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的賈芝同志等協助修訂,略有增刪,我們盡量保持了原書的面貌。因為這是大躍進年代人民革命情緒的忠實紀錄,雖然帶有浪漫的夸張的色采,但也正由此反映了當時歷史的真實。”
正是由于這本書是大躍進時代“左”的錯誤大行其道的年代的產物,因而非常突出地帶有那個特殊年代的烙印,如突出個人、神化領袖、夸大主觀能動性,為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唱贊歌等等。1981 年6 月27 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指出:“由于對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對經濟發展規律和中國基本經濟情況認識不足,更由于毛澤東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領導同志在勝利面前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沒有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和試點,就在總路線提出后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得以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志的‘左’傾錯誤嚴重地泛濫開來。”為此,周揚在1982 年發表的《“紅旗歌謠”評價問題》一文中曾指出,新民歌“是大躍進中涌現出來的新事物,其中多數是來自群眾中的民歌,但也有不少是知識分子的創作。更重要的是這些歌謠反映了當時‘左’的領導思想,沒有經過時間和實踐的檢驗。”但是,周揚對于《紅旗歌謠》中所收錄的作品并非一味否定,認為“當時的一些新民歌不可避免地反映了一些錯誤的東西。我們今天回頭來看,可能看得更清楚,但是也要實事求是的把人民群眾的沖天革命熱情和領導工作思想上的‘左’的錯誤思想區別開來。”周揚的這一觀點還是比較客觀的,畢竟,《紅旗歌謠》中的作品是“大躍進”時期生產生活的反映,不能一概否定。在中國現代民歌史上,《紅旗歌謠》有著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