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師范大學/李唯序
學弟學妹們:
大家好!
我是李唯序,現就讀于陜西師范大學化學專業,很榮幸能在這里分享我求學過程中的一些感悟與體會,希望可以給你們帶來一些啟發。
中考后我以優異的成績進入當地最好的高中,本以為高中的學習生活會像初中一樣順利,結果卻跟我想的大相徑庭。高一高二因為有政治歷史提分,我的成績還能排在班級中上游,文理分班的時候,班主任建議我選擇文科,不過考慮到就業等其他問題,我最終選擇了理科。之后,噩夢就開始了。
翻看高三時寫的日記,字里行間都是滿滿的沮喪與焦慮,又夾雜著一絲絲希望自己變好的期待。物理一直是我的短板,在沒有文科的“幫助”后,我的排名急速掉落到班級中下游,甚至考過幾次倒數。這種巨大落差給我的打擊很大,高三那段時間,我真的很難過。日記中記錄的十幾次模考成績,概括來說就是“起落落落落落起落落落”。當然,整個過程中我也有進步,各科成績都在提高,最后高考的結果也在意料之中。所以,如果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面臨和我一樣的情況,請一定不要放棄!在這個階段,努力一定會有回報,請繼續堅持。
現在回想起那段“至暗時刻”,我都會感嘆當時自己是如何堅持下來的。那種無助真的會讓人抑郁焦慮,失去對自我的掌控,還會將自己的成就歸功于外部不可控因素,比如因為這次的題簡單,或者因為有些同學沒發揮好,我的名次才得以提前。
不過,我也沒有自暴自棄,還是會默默地在日記本上寫下自己的復習計劃和給自己加油鼓勵的話。雖然沒有達到越挫越勇的境界,但我也是持續努力,并且一直相信有付出就會有回報。這大概就是“死磕”的力量吧。
如果現在的你十分焦慮并且備受煎熬,那么以下文字也許會緩解你的癥狀。
焦慮的產生來源于兩種情況,一種是比較,一種是未來的不確定性。在學校,我們總會關心每次考試的分數與排名,總是擔心下一次考試沒考好怎么辦。當欲望大于能力,預期大于現實,人就會產生焦慮。
克服焦慮的第一步是心理上的——回歸眼前。將注意力多放在自己身上,少關心其他同學的成績。每個班里總會有那種無論如何追趕都難以超越的學霸,與那種同學做比較,只會摧毀你的信心。在心理上接受自己,分析自己的優缺點,制定符合自己能力的目標。
克服焦慮的第二步則是開始行動。當你的大腦被其他事情占據了,也就沒有多余的心思去胡思亂想了。可以先從自己最薄弱的學科下手,制定相應學習計劃,實打實地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我的化學成績并不好,尤其是有機化學部分,于是我整理了相關錯題,一個考點一個考點地練習。高考時,我的化學考了90分,也印證了“有耕耘就有收獲”。
無論環境是怎樣的,我們都應該堅持、死磕、努力、奮起。改變,不在外界在自己;希望,不在他處在自身。
希望你們都能找到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