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曉琨 白 恬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馮崇廉表示,中醫泡腳養生需要以五輸穴的作用為依據。所謂五輸穴,是指“井、滎、輸、經、合”,是十二經脈各經分布于肘膝關節以下的五個重要腧穴。一般來說,泡腳可以泡到井穴、滎穴、輸穴的位置,而最高的合穴則超過了足三里(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的連線上)的高度,到達膝關節附近。
“根據這一理論,泡腳目的不同,浸泡的高度也應當有所不同。如果是用作保健用途,需要完全浸泡足三里,以泡到接近膝蓋的高度為佳;如果想調節睡眠,則可以泡到三陰交(位于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后緣)的高度。沒有特殊目的的話,則一般泡到腳踝左右的高度即可。”馮崇廉介紹道。
三陰交和涌泉(位于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在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是治療失眠最好的穴位,泡腳時適當浸泡這兩個穴位,有利于防治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