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廣友
黨史教育中,我讀到一段史料,就是朱德“找黨”的事。
1922年6月,朱德36歲,已是舊軍隊的少將旅長,官位、待遇應有盡有,當地軍閥還要委任他師長職務。面對優厚的名利誘惑,他卻不屑一顧,毅然去了馬克思的故鄉——德國。在柏林,他同中國共產黨旅歐支部負責人周恩來相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后來成為人民軍隊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帥之一。
在黨的歷史上,像朱德“找黨”的事例還有很多。他們有的舍棄舒適的家庭生活,別妻離家“找黨”;有的舍棄官位,在別人的不理解中“找黨”;有的身臨困境,在迷途之中冒死“找黨”;還有的冒著生命危險,在黨的危急關頭“找黨”。徐海東、蕭克、許世友……很多老一輩革命家都走過這樣的“找黨”之路。
從朱德“找黨”的故事中,我想到許多。首先,我認識到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初心定了,就堅定下去;有了使命,就有擔當。理想、信念、追求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當年,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舍棄眼前利益,千辛萬苦、千難萬險去“找黨”,其動力、源頭就是堅信真理,堅信共產黨,堅決跟著共產黨走。
其次,忠誠于黨的力量來自初心和使命。共產黨員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堅信共產黨是真正代表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是真正代表先進生產力要求、能給人民群眾帶來福祉的,是真正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跟著共產黨走,才是走對了路,才是人生最佳選擇。盡管黨犯過一些錯誤,但中國人民真正可以依賴的,唯有中國共產黨。我們應該堅定不移跟黨走,就像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那樣,跟定了就義無反顧,跟定了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跟定了就一直走到底。
最后,我認識到作為一名黨員,就要忠誠于黨,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那種只想掛黨的名,甚至撈取點好處、占點便宜,卻不想忠心耿耿、踏踏實實為黨工作的人;那種貪污受賄、腐化墮落,甚至成了黨和人民敵人的人,遲早會被清除出黨。學習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找黨”精神,就是要以“三牛”精神做好黨的工作。
通過學習朱德“找黨”,我以為如能堅定理想信念,堅持為黨和人民好好工作,便是受益匪淺了。黨史教育是具體的,從黨的歷史中我們能學到的東西很多,不要把它搞成大而化之,而應細化到人的靈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