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 瀟
全景式抗美援朝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于今年1月24日播完第40集,圓滿收官。千千萬萬觀眾在將近一個月時間里苦苦追劇、緊緊守候,隨著跌宕起伏的劇情而喜怒哀樂、心潮澎湃。在觀眾中,不僅有老戰士、老同志,還有中年人、青年人乃至少年兒童,一家老小圍坐觀劇的也不在少數,他們無不為之吸引和震撼,多少人一次次淚濕眼眶,多少人在心底一遍遍呼喊:中國人民志愿軍萬歲!
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肩負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跨過鴨綠江》正是反映這一重大革命歷史事件的紀實性藝術作品。“70年前,他們肩負使命,熱血出征;70年后,我們銘記歷史,致敬英雄。”全體創作人員懷著這樣的信念,在100天的拍攝時間里,以全景式的呈現方式、以國際化的視野,把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戰爭搬上熒屏,譜寫了一部蕩氣回腸的國家英雄史詩。獨特的紀實手法、慘烈的戰斗場面、感人的英雄人物和精湛的角色塑造,深深打動了億萬觀眾。自去年12月27日開播以來,該劇始終穩居收視率榜首,而且隨著逐集播出而漲勢強勁,據不完全統計,整體觀眾規模達2.6億人次,創下央視一套近幾年來的收視紀錄。(重播的觀眾數不在內)
日前在京舉行的《跨過鴨綠江》專家研討會,與會者從創作歷程、主題思想、藝術價值、現實意義、觀賞感受等多維度切入,共話《跨過鴨綠江》的精神內涵和創作價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司長高長力表示:“抗美援朝不僅僅是給我們留下了和平和發展的良好環境,也不僅僅給我們留下了民族精神,這樣的抗美援朝精神、意義和價值在今天應該能夠通過《跨過鴨綠江》看得到。”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侄孫張峰動情地說:“《跨過鴨綠江》是目前為止最全面、最完整、最真實、最震撼的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影視作品,詮釋了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真實再現抗美援朝戰爭的教科書。”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稱贊道:“這部劇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影視劇創作中出現的又一部標志性高峰之作,它證明了主題創作也可以出大作品,也可以出精品。”
對于70年前在朝鮮半島發生的這場戰爭,不僅美國人輸得灰頭土臉、莫名其妙,恐怕全世界都在發問:中國那么一窮二白,志愿軍裝備那么簡陋、武器那么差,面對全球國力最強大的美國,武器先進、裝備精良的美軍,為什么能夠打贏?《跨過鴨綠江》給出了歷史的、藝術的、令人信服的回答:在黨中央、毛主席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以正義之師去打正義之戰;更重要的是,這支軍隊完美體現了以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為核心的抗美援朝精神。如今,朝鮮戰爭的硝煙早已消散,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正在被中國人民永續傳承、世代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