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聲
頌黨百齡立新卷,
詩書陶畫憶風云。
革命建設改革事,
滿紙深情鑄初心。
注:百年黨史,給我留下了許多難以忘懷的紅色記憶。其中,最深刻、最鮮活的,永遠抹不掉的,還是入黨的時候。入黨這一刻印入了我的紅色信仰,積淀了我的革命人生。我是1948年入黨的,那時是中國共產黨成立27周年,黨的活動還處于秘密狀態中。考核我入黨動機的那次黨小組會,就是午休時刻在梅河畔秘密舉行的。梅河口鎮是連接南滿、北滿的交通中樞和軍事要塞。因此,敵人對梅河口進行了三個多月的狂轟濫炸,直至我們設了高射炮為止。開始,敵人每天轟炸一次,后來變成每天輪番轟炸。那時,我剛結束臨江土改工作,調到鴨綠江雜志社工作。四保臨江和土地改革的革命洗禮提高了我的階級覺悟,我產生強烈的入黨愿望。我向雜志社主編鄭文同志提出入黨申請,得到他的幫助和教育。那時,除了積極完成雜志社工作,就是從省委電臺每天抄錄敵臺的電文中選錄有關軍事情報的電稿,編輯復寫后送省委領導參閱,這是黨組織給我的一項特殊任務。由于敵機整日轟炸,雜志社被迫遷往鄉下。我每天利用敵機飛回沈陽補給的間隙,騎著自行車把情報送到省委。有一天,敵機剛剛飛走,另外一架敵機趕來,我在梅河火車站空地被炸彈掀埋到坑內。我一時兩眼冒金花,不知道是怎么拱出來的,然后蹬車回到六八石村。因嚴重腦震蕩,我睡了兩天兩夜。第三天蘇醒過來后,我繼續給省委送材料,因此,受到了黨組織的表揚。根據我的表現,省委機關7月正式批準了我的入黨申請。那次支部大會和入黨宣誓時,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省委書記講的一句話:“共產黨員要永不叛黨。”這句話管了我一生。7月入黨后,省委與遼吉省委合并成遼北省委,我們隨機關轉戰鄭家屯。我入黨后第一次組織生活會就是遼北省委機關黨支部大會。因為我是第一次過黨的組織生活,所以我提前到會,看到有兩位年紀較大的同志已經坐在那里。開起會來才知道一位是省委書記陶鑄同志,另一位較為年輕的是省委副書記郭峰同志。陶鑄同志以一名普通黨員的身份匯報他學習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的體會。雖然有些理論我還聽不太懂,但是陶鑄同志堅持學習理論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的幾十年我發憤讀書,提高理論知識水平也都是從這次支部大會開始的。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前夕,我突然有一種要迫切見到我的入黨介紹人——老紅軍鄭文同志的強烈愿望。腦海產生這個想法的第二天,我就乘坐飛機到北京和鄭文同志團聚了一整天。我們一起回憶入黨往事,十分親切。從北京回來后一周,鄭文同志的夫人來電話告訴我說,老鄭走了。鄭文同志和我的革命引路人蔡天心、江帆同志,他們都是我的上級,也是我的老師,更是我的朋友。我們黨以老帶新的這種傳統也是我黨永遠興旺發達、人才輩出的一個重要原因。
偉大轉折遵義會,
撥云見日路線明。
四渡赤水演兵法,
瀘定飛險絕地生。
雪山過后埋野菊,
草地苦雨千里行。
會師陜北開新宇,
百年黨慶讀長征。
九十風云火炬紅,
樓臺煙雨漫湖中。
紅船朝圣嘉興地,
常憶梅河政所宗。
注:1948年7月,我于梅河口入黨。
樓閣依然幾十春,
臨江四保記猶新。
唯實倡導潮頭立,
踏浪巍巍一偉人。
注:1946年,國民黨實行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戰略,大舉進攻南滿根據地。根據地僅剩臨江、撫松、長白、濛江四縣。陳云同志力挽狂瀾,召開具有歷史意義的七道江會議,決定死守臨江,開展“四保臨江”“三下江南”戰役。此會議扭轉了戰局,為建立東北根據地,開展土地改革,擴大鞏固根據地,乃至遼沈戰役勝利起了重大作用。陳云同志故居在上海市郊。
北平解放春來早,
團代盛會首舉行。
大軍過江第二日,
主席接見喜又驚。
雙清門前現領袖,
歡呼雷動心潮騰。
千言萬語示敬愛,
發自心底萬歲聲。
幸福熱淚遮雙眼,
擦干眼淚見真容。
頻頻揮手倍親切,
神采奕奕喜滿庭。
朱總住所極簡樸,
新穿舊裝帶補丁。
少奇情長話趕考,
甲申三百溫史經。
革命生涯長征路,
香山一刻定人生。
注:本詩作于毛主席誕辰100周年紀念日。
千里朝圣地,杜鵑春正紅。
方竹翠欲滴,赤楓火炬容。
搖籃懷赤子,井岡仰貞松。
情滿黃洋界,一眼萬山重。
笑吟西江月,炮聲隱嵐峰。
飛瀑銀雨濺,龍潭豁襟胸。
群山尋星火,水口驚彩虹。
故居追真諦,緬懷毛澤東。
茨坪陵園謁,淚花春雨中。
今宵人難寐,推窗望星空。
不驚榮辱泰山立,
云壓武當時有晴。
葉染西山心更赤,
天池印月靜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