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軍(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2020 年10 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了“構建國家科研論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臺”(以下簡稱“高端交流平臺”)的要求,自此之后關于這方面的議題引起了科技情報、科研管理等領域的高度關注。
科技信息是國家自主創新的核心戰略資源,雖然近些年來我國科技信息資源建設、管理與開發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和發展,但仍然存在較多不足,如對科技競合的新環境新形勢跟進不夠、缺乏體系化的管理、數據資源安全認知存在薄弱、轉化效能不高、話語體系不足等。 因此,國家從戰略層面提出要構建“高端交流平臺”恰逢其時,對提高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實現國家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等具有重大意義。為此,各界應積極投身到“高端交流平臺”建設相關方向的學理探索與實踐活動之中,為打造科技信息新生態貢獻力量和智慧。目前來看,有以下關鍵方向和議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推進:
第一,從思維角度看,應從知識和活動的大數據融合視角來認知和推進科技信息資源開發。 受開放科學、大數據等的影響,科技信息資源正在逐漸跳出以科技文獻資源為重心的傳統認知和開發模式,各類科技文獻、科技報告、專利文獻、研究報告、科學數據等科技信息資源逐漸被納入到科技信息大數據資源的認知體系之中,有效拓展了科技信息資源的基礎數據空間。 然而,以上僅僅是知識維的認知,若想做好“高端交流平臺”,將科技活動大數據納入到這個體系之中也非常重要,這涉及到科技活動中的實體(如人員、機構、項目等)及其關系(如合作、引證、共現、社交等)之間的數據和信息。 也就是說,面對“高端交流平臺”的建設需求,科技信息資源建設需要兼顧大數據視角下的科技知識與科技活動兩個維度,做好“最先一公里”的戰略布局,確立“大科技信息”指導理念,才能把“高端交流平臺”的數據根基和資源基礎打牢打實。
第二,從技術角度看,應進一步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科技信息資源開發中的應用。 如何從科技領域“大數據素材”中找到有價值的“參考”或“答案”,是當前科技信息資源開發的另一個關鍵問題。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之中。 為此,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賦能效用,支持“高端信息交流平臺”的架構打造、內容打造、服務模式打造,是相關領域的必然趨勢。如知識組織與知識發現是科技信息資源開發技術的核心命門,在“高端信息交流平臺”建設的大導向下,如何對具有來源異構、內容不同、主題多樣、表述差異化等特征的科技信息大數據進行整合,從語義層面對相關知識元素進行細粒度地挖掘、關聯與有效揭示,進一步提升科技信息大數據的資源匯聚、語義檢索、情報計算、知識可視化等能力,進一步提升科技信息大數據的高階知識發現能力,進一步提升科技信息大數據的“需求—產品”自動輸出能力,進一步提升科技信息大數據的全周期知識服務能力等,都是未來需要考慮的重點方向。
第三,從機制角度看,應構建更加開放融合的科技信息交流機制。我國科技信息系統和體系尚存在數據孤島、信息不對稱、交流不暢等問題,各創新主體參與協作的積極性、熱情等不高,科技研究與實踐領域“單兵作戰”模式較多,難以滿足跨學科、交叉創新、快速變化環境下的科技發展和科技競合要求。為此,構建更加開放融合的科技信息交流機制迫在眉睫,具體包括不斷推動科研論文等的開放獲取、開放出版,加大科技信息資源的對外傳播能力;秉承合作共贏的基本邏輯, 推動不同領域不同方向不同機構科技信息資源的共知、共建、共享、共用,鼓勵基于科技信息的共創開發活動,強化科技信息資源的協同開發能力;探索用戶崛起時代面向用戶的科技信息資源交流和利用行為,探究新環境下科技信息資源向社會公眾流動、擴散等的特征與規律。 只有將資源、技術、平臺與用戶進行智慧連接并充分開放共享,才能真正實現“高端交流平臺”的價值。
第四,從安全角度看,應從總體國家安全觀視野考量科技信息資源,統籌發展與安全的關系。科技信息資源不僅要考慮“發展”的問題,還要兼顧“安全”的問題。 習總書記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理念就提到了國家科技安全、國家信息安全等相關問題,在此指引下,科技信息資源的“高端交流平臺”建設也必須站在國家安全的大視野下,在滿足科技強國信息服務需求的基礎上兼顧國家安全相關各類問題。 具體可能涉及到科技信息資源的長期保存、科技信息資源“戰略儲備”、科技信息資源的“斷供”應對、科技信息資源壟斷、科技信息資源的產權界定、數據交易環境與科技數據、科技領域的數據資源安全、關鍵科技數據資源管控、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安全、科技信息交流網絡安全、科技信息資源涉密管理、軍民科技信息融合安全等內容和議題。此外,基于科技信息資源的技術預測、產業監測、態勢感知等也是維護國家科技安全的重要方面??傊?,重視科技信息資源與國家安全之間的關系,確??萍夹畔①Y源處于有效的自主可控和生態化管控與開發之中,既是國家安全相關工作鏈的需要,也是“高端交流平臺”自身穩定、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第五,從轉化角度看,應進一步推動科技信息資源更好融入產業鏈、創新鏈等之中??萍夹畔①Y源不應是孤立的個體, 應有機嵌入到產業鏈、 創新鏈之中,進而能夠服務于實體經濟建設。如對很多科技創新型企業而言,基于科技信息資源的開發有利于他們更好把控科技前沿、識別新興技術、發現項目潛在合作機構和組織等,推動他們做優做強。從“高端交流平臺”的角度出發,應統籌好科技信息資源,充分利用我國海量科技大數據和豐富科技創新應用場景的優勢,促進科技信息資源與國家或區域的創新鏈、產業鏈的連接,強化科技信息資源在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中的牽引作用,積極將科技信息資源轉化成“生產力”,催生基于科技信息的新業態、新模式,支持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
第六,從評價角度看,應進一步創新相關科研評價體系和機制。一直以來,科研評價體系和機制是學術界等關注的重要內容。 習總書記提出,“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這對于科技信息資源在國內發揮更大作用具有重大戰略指導意義。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國在科技期刊體系的國際話語權上存在不足,加之語言、網絡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很多本土的優質科技信息資源、科技數據出現“外流”。近些年來,科技部、教育部等頒發了一系列關于引導學術評價、成果評價的政策規章,這對于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國內科研評價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但如何更好地發揮科研評價體系和機制的導向作用,營造創新環境,進而為“高端交流平臺”建設提質增效,值得進一步思考。
面對人類新科技革命的挑戰與機遇,積極搭建“高端交流平臺”,激發科技自立自強,是科技創新、科技情報等領域當前以及未來的重要任務。 我們應主動作為,形成戰略共識,立足當下,腳踏實地,放眼未來,開創科技信息工作新格局,牢牢掌握國家科技發展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