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洪君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8年來,一方面,在中方大力推動下,合作伙伴國齊心協力,相向而動,積累了豐富的成果與經驗;另一方面,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關系和利益格局深刻重組,安全態勢日趨復雜,“一帶一路”遭遇的困難和壓力與日俱增。鑒于此,我們既要對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果與經驗做出全面評估,也要對已經出現和仍將出現的風險與挑戰做出準確預判,為確?!耙粠б宦贰毙蟹€致遠制定長遠的戰略性規劃和中短期實施方案。
2013年10月,“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不久,中國召開了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指出,“要同有關國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好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要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擴大貿易、投資合作空間,構建區域經濟一體化新格局。要不斷深化區域金融合作,積極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完善區域金融安全網絡。要加快沿邊地區開放,深化沿邊省區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
2015年3月,國務院委托相關部門發表白皮書,向全世界闡明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背景、基本原則、行動方向、著力重點、基本任務和主要目標。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作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核心內容,從此廣為人知。
截至2021年6月底,中國已與140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6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法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等國與中國簽署了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備忘錄。這些國家的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與中國企業共建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開展了許多建設性的互利合作。
在政策溝通持續推進并富有成果的前提下,中方嚴格遵循“共商共建共享”三原則和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堅持與“一帶一路”合作伙伴精誠合作,妥善應對了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中通常會遇到的各種困難和麻煩,較好地處理了土地、稅收、用工、環保、安全、設備、技術、標準、法律以及傳統文化、社會風俗等相關問題。
目前,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承建和承包的大項目已經超過3000個,其中包括許多高速鐵路、高等級公路以及現代化的礦山、機場、港口、電站、管道和工業園區。在東非地區成功運營的蒙內鐵路和亞吉鐵路;中資企業投資后起死回生的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通車在即的中老鐵路、印尼雅萬高鐵等,均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始于中國境內,連接巴基斯坦和非洲之角,終至法國,長達1.2萬公里的“和平光纜”,更是國際社會嘆為觀止的合作典范。通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中國為全球基礎設施建設、聯通與治理,作出了有目共睹的獨特貢獻。
“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持續推進,自然而然地帶動和優化了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直接投資。8年來,中國對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直接投資累計已達1360億美元。即使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國對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非金融直接投資也達178億美元,同比增長18.3%,占中國對外總投資的16.2%。
在不斷擴大的基建合作和投資合作的拉動下,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關系不斷改善和提升。截至2020年底,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額累計達9.2萬億美元。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關系的發展,顯著擴大了全球貿易規模,提升了全球貿易治理能力。
在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互聯互通的過程中,中國金融機構提供了大約85%、多達數萬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中國聯合100多個國家共同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單獨注資建立的絲綢之路基金會以及其他各種區域合作基金,也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隨著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最根本的民心相通,也有顯著收獲和成果。譬如在教育領域,中國與許多“一帶一路”國家實現了學歷學位互認,共同開辦高等院校、聯合培養各類人才?!耙粠б宦贰眹以谌A留學人員,目前已經超過外國在華學生的半數。
回首過去8年,可以說共建“一帶一路”成為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新范式,是人類文明不同形態互學互鑒的新路徑!據世界銀行估計,到2030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有望幫助全球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同時使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一帶一路”已成為全人類的“減貧之路”“增長之路”和“共同進步與繁榮之路”。

上海旅游節上,“一帶一路”國家的花車巡游 圖/馬耕平
“一帶一路”面臨的風險與挑戰多維而復雜。
2020年是世界大變局下各種矛盾集中顯露、國際形勢和大國博弈更趨激化的一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國際產業鏈和供應鏈受到全面沖擊?!耙粠б宦贰眹H合作,遇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挑戰。
曾經派代表出席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甚至表示要成立工作組為本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進行準備的美國政府,為遏制中國和平崛起,不遺余力地干擾和破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個別地方出現了針對特定項目的毀約、廢標行為。
面對如此嚴峻的國際環境,部分參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中國企業也顯示出經驗缺乏,準備不足,應對風險的能力相對滯后。此外,各種恐怖勢力和刑事犯罪活動對“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干擾和破壞,時有發生。
針對這些復雜情況,2020年習近平主席同數十位外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通話或見面,呼吁國際社會加強合作,攜手應對共同性挑戰。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和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他提出了加強公共衛生治理的建議和主張,將抗擊疫情和衛生治理納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范疇,同時做出了中國兩年內向世界提供20億美元援助、與聯合國合作在華設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建立30個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等一系列莊嚴承諾。
中國政府言必信,行必果。在2020年5月底之前疫情形勢極為嚴峻的情況下,中方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了兩批共5000萬美元的現匯援助,向27個國家派出了29支醫療專家組,為15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了抗疫援助,指導派駐在56國的中國醫療隊協助駐在國開展疫情防控,向15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捐贈抗疫物資。為維持國際產業鏈和供應鏈暢通,截至2021年3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運送防疫物資1104.6萬件。2020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貨物貿易額達到1.3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0.7%。中歐班列作為貿易大通道的作用進一步彰顯。
特別令人振奮的是,2020年底,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成功簽署,中國積極參與的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得以形成。此外,中國還與柬埔寨簽署了自貿協定,與新西蘭簽署了自貿協定升級議定書,開始實施中國-巴基斯坦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議定書關稅減讓安排,并與緬甸、墨西哥、智利、白俄羅斯建立了貿易暢通工作組。
總之,在國際形勢風云變幻、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不但沒有停滯,反而奮力前行,顯示出愈發強勁的生機與活力。
進入2021年,國際形勢依然緊張而復雜,疫情肆虐全球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符合世界發展潮流,仍然熱度不減。僅今年一季度,“一帶一路”國家對華實際投資就達32.5億美元,同比增長64.6%;在華新設企業1241家,同比增長44%。
4月,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發表視頻講話,進一步闡明了中國推動“一帶一路”行穩致遠的意志和決心。他指出:“一帶一路”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遞的是希望。我們將同各方繼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踐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弘揚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
6月下旬,在“一帶一路”亞太區域國際合作高級別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書面致辭強調,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一帶一路”合作伙伴提供了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
在中方大力推動下,與會各方共同努力,發出了“一帶一路”疫苗合作伙伴關系倡議。中方決定在已向國際社會提供3.5億劑疫苗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對外供應疫苗的規模和速度,繼續促進疫苗在全球公平分配,提高疫苗在“一帶一路”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與可負擔性。
7月,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今后如何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系高度關注。習近平在慶祝大會上莊嚴宣布,中國將在新征程上“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會后,中國發起召開了“中亞和南亞:地區互聯互通的挑戰和機遇”高級別國際會議。中方提出四個“堅定不移”,即“堅定不移打造衛生合作伙伴關系”“堅定不移打造數字合作伙伴關系”“堅定不移打造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堅定不移打造互聯互通伙伴關系”,以表達繼續推進“一帶一路”的意志和決心。
“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機遇和成果屬于世界,能為各國帶來機遇和紅利,成了國際社會基本共識。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曾在“一帶一路”亞太區域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上指出,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框架內的一體化進程與“一帶一路”框架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相對接,為歐亞地區形成符合“一體化融合”理念的廣泛合作框架奠定了堅實基礎。“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索爾海姆也表示:“一帶一路”是推動實現全球綠色發展的絕佳載體,“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正在研究制定綠色發展指南,以便為中國海外投資提供綠色指引,與東道國合作推動良好的綠色投資。
作為全球合作的典范,“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風險與挑戰仍將長期存在,但中國有決心有能力確保“一帶一路”行穩致遠。中國將推動建設更緊密的衛生合作伙伴關系,更緊密的互聯互通伙伴關系,更緊密的綠色發展伙伴關系,更緊密的開放包容伙伴關系,為人類走向共同繁榮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