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近年來,寧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種業發展,堅持把現代種業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主導產業來抓,強化政策扶持、創新育種機制、培育種業龍頭、加強基地建設,著力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科企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累計通過國家新品種審定12個、國家新品種授權85個,種業年產值超過35億元,良種覆蓋率超過98%,居全省前列。
“十四五”時期,種業發展將迎來新的政策“窗口期”。在2020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提到種子問題,強調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打好種業翻身仗。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增強種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市政府謀劃制定了《寧波市高水平推進種業強市建設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進一步明確了寧波市種業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力爭到2025年,全市種業年產值達到60億元以上,形成年產值200億元的種業及衍生產業集群,高水平建成立足浙江、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現代種業強市。
狠抓種業科技創新攻關。圍繞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木等四大種業,聚焦“卡脖子”關鍵技術,大力開展生物遺傳育種和分子育種等關鍵技術研究,強化聯合育種攻關,加快構建種質創新聯合體。鞏固提升水稻、瓜菜兩大種業先發優勢,大力發展榨菜、大黃魚、青蟹、岔路黑豬、浙東白鵝、奉化水蜜桃、紅楓櫻花、特色茶樹以及珍貴樹種等九類寧波特色種業,整體提升現代種業競爭力。大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建設重點實驗室、科技創新中心、技術中心、工程中心、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等種業科技創新平臺。到2025年,建成市級以上種業科技創新平臺10個。
培育發展現代種業企業。大力培育種業龍頭企業,加快構建以大型種業集團為龍頭、以專業化種業骨干企業為支撐、以服務型種業企業為配套的企業集群,加快發展種業總部經濟。鼓勵種業龍頭企業建設種業技術數字交易平臺和新品種交流展示平臺,推動種業創新鏈、供應鏈、價值鏈全面升級。扶持發展一批特色中小種業企業,完善和優化種業企業群體結構。到2025年,力爭培育(引進)5家全國一流、行業領先的種業集團,10家育種技術強、生產能力足、營銷網絡廣、運營模式好的種業骨干企業。
提升良種生產推廣能力。完善市內種子生產、繁育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雜交水稻、特色瓜菜、象山柑橘、奉化水蜜桃、四明山花木、北侖杜鵑、浙東白鵝、岔路黑豬、寧海蟶子、象山大黃魚等十大特色良種產業園建設,加快打造一批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數字化的特色良種產業園,擴大良種生產規模。建立完善分區分級新品種展示示范網絡體系,加大優良品種推廣應用力度,每年重點推介一批高產、優質、高效、綠色的主導品種和配套技術。到2025年,全市主要農作物和重要畜禽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水產優質種苗覆蓋率達90%以上。
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深入開展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和系統調查,全面摸清農作物、畜禽、水產養殖、林特種質資源家底。加大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力度,特別是加強對珍稀、瀕危、特色資源和地方品種等收集保存,推進市級特色種質資源庫(場、區、圃)建設,加快構建原生境保護和異地集中保存、活體保種與遺傳物質保存相結合的保護體系。完善種質資源登記制度,實行統一身份信息管理。到2025年,建成市級以上種質資源庫(場、區、圃)50個以上,建設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平臺5個。
強化種業發展要素保障。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統一領導、部門聯動、政策集成、資源整合、資金集聚的工作機制,組建成立種業強市工作專班。強化資金保障,將種業強市建設納入涉農資金重點支持范圍,加大對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種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重大新品種選育、種業總部經濟培育、特色良種產業園建設、高層次種業創新人才與團隊引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強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撐,重點種業項目建設用地指標優先納入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對進入種業企業的相關專業本科以上畢業生進行財政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