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孟棒
6月24日上午,第十四屆寧波網絡文化節開幕式在寧海東方藝術博物館舉行,為每年一次的網絡文化嘉年華拉開序幕。
時值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本屆網絡文化節聚焦建黨100周年主題主線,圖文音視全方位呈現,線上線下講好黨的百年光輝歷程。綠色網絡文明“五進”、“我在寧波為世界制造美好”主題宣傳、“我們如此熱愛寧波”網絡詩歌大賽、2021“NB轟紅”短視頻大賽等一系列精彩網絡文化活動將持續至12月。
活動主辦方負責人寧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網信辦主任林大吉在開幕式致辭中提到,寧波網絡文化節已風雨兼程走過14年。很多城市都有類似的網絡文化活動,但持續舉辦達14年之久的,寧波可能是唯一一個。
回望2008年10月,首屆寧波網絡文化節開幕,盡管在那時,互聯網走進中國已有十年之久,但人們更多把網絡當成一種技術手段和工具,“網絡文化”這個概念尚未形成。但很快,各種社交平臺、手機應用的興起,讓互聯網從另一個維度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十四年:“從無到有”和“從有到無”
從首屆的“網絡讓生活更精彩”,到第十四屆的“我們如此熱愛寧波”,網絡文化節主題的變化昭示著某種改變:起初,我們深切感受到網絡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后來,當網絡與我們的工作、生活融為一體,它就如馬云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所言——“未來的互聯網將從有到無”,網絡成為生活本身,我們也就不會對其有異物般的感知,而是全身心投入到網絡和城市的交融之中。
出于對生活的熱愛,千百年前的古人圍著篝火起舞,現代人也用一個用來代表慶典的“節”字來抒發情感。正如近期在抖音上走紅的slogan(注:標語),“我們如此熱愛寧波”,如今,依托長達十四屆網絡文化節的精心舉辦,人們盡情表達對這座城市的依戀和熱愛。
或許在千年前,古人無法體驗現代生活的光影穿梭、瞬息萬變,也無法想象高樓平地起、天塹變通途的新時代盛世。千年后,我們嘗試通過各種媒介和形式,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領略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讓網絡文化和網絡文明融入城市本身。我們舉辦短視頻大賽,用鏡頭找尋滄海桑田留下的印記;我們開展綠色網絡文明“五進”活動,讓清朗之風吹遍大街小巷;我們策劃“我在寧波為世界制造美好”話題,用細節講述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旅;我們推送100個“我最喜愛的黨史小故事”,用英雄事跡滋養這片紅色土地……
網絡活動:從新鮮獵奇到文化沉淀
回顧最初幾屆網絡文化節,我們會發現主題中多少包含著一些獵奇和追求新鮮感的東西,如“寧波城市主題形象動漫創意設計”“青少年網絡才藝大賽”“中國(寧波)網絡動漫嘉年華”等。但隨著網絡的無聲浸潤,尤其是從第十屆網絡文化節開始,每屆網絡文化節的主題開始更加貼近日常。如第十一屆主題“網聚正能量,‘甬抱新時代”,活動內容也凸顯“綠色網絡文明”的普及和對“正能量”“新時代”等正面話語的探討;第十三屆主題“在寧波,都挺好的”更是采用了口語化的表達,在描述寧波“宜居”“宜學”“宜游”“宜商”的城市文化底蘊之外,著力在網上打造“愛心寧波”“尚德甬城”等城市形象。
2020年,網絡文化節策劃活動之一——新浪微博“我在寧波”話題閱讀量突破18億,無數網民在這個話題中寫下自己對寧波的獨特體驗和濃厚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網絡活動也開始著眼于提升廣大網民對美好生活追求向往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期間,面對“既要減少集聚,又要促進消費”的兩難,網絡文化活動以“它隔離了病毒,卻能連接你我”的優勢,開辟了新的陣地、吸引了新的人群、注入了新的動能。以寧波市互聯網發展聯合會、寧波自媒體聯盟為代表的各級網絡社會組織,創造出大量“治愈系”的網絡作品,如人民視頻首發的《寧波的明天會更美》《寧波,春已萌芽,等你回家》等作品,均一度“霸屏”朋友圈。而一場網羅了本土知名歌手和樂隊為寧波打氣加油的“潮音寧波”線上公益音樂會,更是掀起了第十三屆網絡文化節的一個小高潮。越來越多的網民用視頻、音樂、漫畫、海報等形式,展示寧波市民“兩手抓”“兩戰贏”的堅定信心。
至此,網絡文化,已蔚然成風。
網絡主題:從探索試水到品牌建設
為了求新,每年的網絡文化節主題在變化,每年的網絡文化活動也努力推陳出新。從第一屆到第十屆,網絡文化節共策劃了50余個不同的活動。
經過十幾年的摸索,一些網絡文化精品活動沉淀下來,形成特有的品牌,甚至發展出了衍生品。
“綠色網絡文明進校園”是第九屆網絡文化節的重點活動之一,旨在通過“綠色網絡文明講師團”的宣講,分別從愛國主義教育、網絡安全基礎、預防網絡沉迷、識別網絡謠言等多角度向青少年學生闡述綠色上網理念,風趣幽默的互動式授課深受學生歡迎。這項活動至今已持續五年之久,還促成了國內首套專為青少年編寫的網絡素養讀本的出版發行(目前《青少年網絡素養讀本》已出版第二輯,并配套有以卡通形象“輔首安安”為主角的動漫微課)。隨后,講師團走進寧波各大高校,將“進校園”的范圍從中小學擴大到校園全覆蓋,活動直接參與人數超3萬人,受影響的校內學生超10萬人。2018年,“綠色網絡文明進校園”主題活動入選第一批全省網絡社會組織“文潤同心”工程品牌項目名單。
到目前,“綠色網絡文明”已發展為“五進”并成為響亮的品牌:“綠色網絡文明進社區”針對網絡詐騙、電信詐騙、個人信息保護等內容開展網絡安全知識普及,引導老年人在體驗新科技的同時了解如何安全上網;“綠色網絡文明進企業”組織網絡媒體、自媒體深入走訪寧波制造企業,講好寧波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的故事;“綠色網絡文明進鄉村”設置“鄉遇寧波”等微博話題,選取有代表性的“革命紅村”,組織網絡媒體進行采風;“綠色網絡文明進機關”舉辦網絡安全知識專題講座,增強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的網絡安全意識。
此外,“NB轟紅”短視頻大賽也作為近幾年網絡文化節的重頭項目,連續舉辦了三屆。去年該活動榮獲2020浙江網絡正能量傳播·網絡文化創新項目、全市宣傳思想工作創新大獎,成為短視頻賽事和網上城市形象宣傳領域的優秀品牌。
洶涌向前的網絡大潮也沒忘記向傳統回眸致敬。第九屆至第十二屆網絡文化節中,甬籍“名家名作名品”網上展現工程推出“天籟”“文脈”“丹青”“匠心”“影映”等系列,結合圖文、音頻等多樣展現形式,推介寧波籍藝術大師,引導廣大網友特別是青少年網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終該活動入選第一批全國網絡社會組織品牌項目名單?!?/p>
點評
與時俱進發展網絡文化
網絡從一種通信手段進化為一種生活方式,網絡文化便是其帶來的一系列深層變革后的精神積淀。網民的注意力發生了從網站到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的遷移,網絡文化也非一成不變。網絡文化活動更需要與時俱進,開疆拓土,開辟新天地、呈現新特色、取得新成果,要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深刻地正面影響網民的日常生活。這正是歷屆網絡文化節曾在做的、正在做的和將要做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個融合需要強大的網絡文化的滋養,創造優秀網絡文化離不開互聯網產業的實體支撐,因此我們的網絡企業、文化產業在其中勢必大有可為。
“逢五小慶”是種傳統,盡管第十四屆網絡文化節開幕不久,但寧波市委網信辦、市互聯網發展聯合會已啟動了明年第十五屆網絡文化節的前期選題策劃。未來可期,明天更好。通過開展更多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活動,寧波網絡文化節勢必能凝聚人心、打響品牌、形成聲勢,為寧波鍛造硬核力量、唱好“雙城記”、建好示范區、當好模范生,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營造良好網絡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