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監管總局對美團進行反壟斷罰款,反映了國內對互聯網行業的反壟斷監管力度不僅沒有放松,反而可能進一步趨嚴。因此除了美團之外,不排除還會有其他互聯網巨頭被反壟斷調查的可能。
10月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美團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美團停止違法行為,并處以其2020年境內銷售收入3%的罰款,計34.42億元。
10月11日,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外公布,對“餓了么”訴“美團”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要求美團停止涉案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賠償餓了么100萬元。雙方均服判不上訴,美團表示將主動履行判決。這是今年以來,美團第三次因為不正當競爭敗訴。
今年以來,反壟斷監管趨嚴,互聯網領域更是重災區。與此同時,不僅是國際巨頭、互聯網巨頭,傳統行業也不例外,反壟斷也是全方位的。這背后,是對行業的一次 “凈化”,對今后營造優化餐飲商家的營商環境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美團青島判賠百萬 今年第三次因不正當競爭敗訴
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餓了么”訴“美團”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原告拉扎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餓了么平臺的經營者)為商戶和消費者提供在線外賣、新零售、即時配送和餐飲供應鏈等業務,平臺覆蓋范圍包括青島市即墨區。
被告北京三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美團外賣平臺的經營者)提供與餓了么類似的外賣平臺服務,服務范圍同樣包括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
在即墨區,只有餓了么及美團兩家較大的電商平臺提供在線餐飲服務。美團平臺在即墨地區的經營時間更長,擁有更多的平臺商戶。餓了么進入即墨地區后,美團如果發現商戶在入駐美團后又入駐餓了么,就要求跨平臺商戶停止使用餓了么,如果被拒絕,就通過改變跨平臺商戶的配送范圍、降低商戶的曝光率、回收商戶的優惠活動、強制商戶參加優惠等方式強迫商戶使用美團的獨家服務。
法院經審理認為,餓了么與美團均為互聯網餐飲外賣服務平臺,兩個平臺的用戶群體和服務對象高度一致。 餓了么與美團具有直接競爭關系。美團對跨平臺商戶采取的改變配送范圍、降低商戶曝光率、回收優惠活動的行為,影響商戶正常入駐餓了么平臺經營以及造成餓了么平臺商戶的流失,妨礙餓了嗎的正常經營,削弱餓了嗎的盈利能力,對餓了嗎的競爭利益造成損害……美團的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構成不正當競爭。一審判決美團賠償餓了嗎經濟損失100萬元,并停止涉案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
青島中院的判決,是美團今年以來第三次因為“二選一”構成不正當競爭而敗訴,前兩次分別在金華和淮安,判賠金額分別為判賠償100萬元和35.2萬元。
不正當競爭由來已久 美團被罰推動行業“凈化”
無論是法院的判決,還是市場監管局的處罰,近年來,外賣平臺的商業糾紛不絕于耳,餓了么和美團雙方之間互訴持續已久:早在2017年6月,浙江省金華市市場監督局就對美團限制競爭等違法行為做出處罰,合計罰款52.6萬元;在此后的2018年、2019年,美團分別被罰7萬元、25萬元。同樣,餓了么也因強迫商戶“二選一”,于今年4月和9月,兩次被罰賠償美團經濟損失8萬元。
此前,雙方被罰的次數雖不少,但被罰款的金額均不大。業內人士指出,壟斷問題不是美團的個例,這幾年國內的許多互聯網公司都涉及到了這個問題,當然這其中也有大環境的因素進行影響。
進入大數據時代以后,所掌握的信息體量和客戶量,成為了決定一家企業發展前景的關鍵性因素。所以大家都盡可能地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用戶,并且不希望這些資源流失,也不希望其他企業與自己分享這些信息。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企業就開始不自覺地拉幫結派,不自覺地采取一系列壟斷措施。
本次美團受罰的原因——“二選一”,是其變本加厲的行為,美團推出的二選一,強行讓商家在美團和餓了么之間做出選擇,如果合作了餓了么就無法再合作美團。這種行為將本該保持中立態度的商家們卷入到了兩方陣營的商業斗爭之中,進一步擴大了這場斗爭的影響力,極大程度上攪亂了市場的公平正義。商家會因此失去合作自由的權利,對于整個外賣行業來說,會影響行業的生態發展。
此次美團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處以罰款,對外賣行業也是一次很好的“凈化”。同時,美團是生活服務電商領域第一個立案調查并處罰,影響深遠,對今后營造優化餐飲商家的營商環境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反壟斷繼續加碼 互聯網平臺迎強監管時代
據統計,美團被罰系繼上海食派士、揚子江藥業、公牛集團之后的半年內第四例“3%”的反壟斷處罰。今年以來,反壟斷監管趨嚴,互聯網領域更是重災區。與此同時,不僅是國際巨頭、互聯網巨頭,傳統行業也不例外,反壟斷也是全方位的。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2020年底發布的《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19)》顯示,2019年共立案調查壟斷案件103件,結案46件,罰沒金額3.2億元。與2019年全年罰沒金額3.2億元相比,今年4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并處以其2019年中國境內銷售額4557.12億元4%的罰款,計182.28億元。罰沒金額增長速度之快,也能看出國家對反壟斷處罰力度的加大。“市場監管總局對美團進行反壟斷罰款,反映了國內對互聯網行業的反壟斷監管力度不僅沒有放松,反而可能進一步趨嚴。因此除了美團之外,不排除還會有其他互聯網巨頭被反壟斷調查的可能。” 北京云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認為。
2020年12月至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分別向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騰訊控股有限公司、百度控股有限公司等市場主體開具行政處罰決定,執法力度逐漸增大。今年2月份,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制定發布了《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指南》明確,“二選一”可能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限定交易行為。隨后,4月13日,市場監管總局會同中央網信辦、稅務總局召開了互聯網平臺企業行政指導會,要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美團、拼多多等34家企業對強迫商家進行“二選一”等問題進行全面自查、徹底整改。
“從阿里被罰款再到美團,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政府以行政處罰的方式表現了對反壟斷的關注,尤其是互聯網平臺反壟斷的方面。互聯網平臺及行業或將迎來強監管時代。”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李旻說。
(本刊編輯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