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洪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三餐習慣不規律,許多人有了經常犯胃痛的毛病。這時到醫院就診,醫生一般會開具帶有“拉唑”名的藥物。那么,“拉唑”類藥物到底是什么類型的藥物,在用藥期間人們需要注意什么?
“拉唑”類藥物自上市以來,一直受到臨床醫生和患者的青睞。這類藥物起效快,抑酸作用強而持久,且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是目前臨床治療和預防胃酸相關性疾病的首選藥物。
作用強大的它廣泛應用于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等與胃酸過多相關的疾病的治療,還可與抗菌藥物聯合應用于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
“拉唑”類藥物都有共同的名字——質子泵抑制劑,目前國內常用的質子泵抑制劑有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艾司奧美拉唑和艾普拉唑。
人們都知道大多時候引起胃痛的主要原因是胃酸過多。胃酸分泌過多時,會侵襲胃和十二指腸黏膜,導致消化性潰瘍,甚至胃腸道出血等并發癥。胃酸對消化道的刺激,會引起患者疼痛。“拉唑”類藥物是一類強效抑酸藥,通過阻斷胃壁細胞上的質子泵來抑制胃酸分泌,從而起到治療和預防胃酸相關性疾病的作用。
1.第二代的艾司奧美拉唑、雷貝拉唑、艾普拉唑等的抑酸能力優于第一代的泮托拉唑、蘭索拉唑、奧美拉唑。
2.在眾多質子泵抑制劑中,雷貝拉唑的起效時間最短,蘭索拉唑和艾司奧美拉唑次之,奧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再次之。
3.有研究表明,艾司奧美拉唑在pH>4的環境,藥效持續時間顯著長于雷貝拉唑、蘭索拉唑、奧美拉唑。
“拉唑”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正因為“拉唑”類藥物有強大的抑酸作用,所以有些患者自覺胃部不適便服用此類藥物。其實人們忽視了它潛在的不良反應,長期應用(一般為6個月以上)的潛在風險如下:
增加感染風險
由于胃酸本身有強效抑制、滅活細菌的作用,當胃內的酸性環境被破壞時,便給細菌的繁殖營造環境,使胃腸道感染(如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可能性增加。此外,含有細菌的胃液反流到咽部,甚至誤吸入呼吸道,會增加肺部感染風險。老年人因分泌胃酸的腺體萎縮,常有胃酸分泌不足現象,更應注意此類風險。
影響維生素的吸收
目前,多數研究證明,質子泵抑制劑會阻礙維生素B12的吸收。
影響礦物質的吸收
長期服用“拉唑”類藥物后,胃和十二指腸的酸性環境被破壞,不利于鈣的吸收。長期應用可導致骨質疏松,增加骨折的發生率。鎂吸收減少可致低鎂血癥,鐵吸收減少可致缺鐵性貧血。長期應用會使患者萎縮性胃炎、高胃泌素血癥、腎臟疾病的發生風險增加等。
使用質子泵抑制劑超過6個月的患者,應逐漸減量至停藥。對接受標準劑量或較大劑量質子泵抑制劑的患者,每周減少50%的劑量;對接受1日2次方案的患者,初次減量時可改為早餐前一次給藥直至減至該藥的最低劑量;使用最低劑量治療1周,即可停藥。
不能嚼碎,要整片吞服
大多數的“拉唑”類藥物在胃酸環境中并不穩定,所以大多數的“拉唑”類藥物被制成腸溶片或腸溶膠囊,只在腸道才會溶解釋放藥物,以避免胃酸對藥物的破壞。如遇到有“腸溶”字眼的藥時不能嚼碎服用,否則會使藥效降低,影響治療效果。
早起空腹服用
“拉唑”類藥物需要在腸道被吸收才能發揮作用,腸溶片需要空腹時服用以避免食物的干擾。如果每天服藥1次,在早飯前30~60分鐘服藥最為適宜。如需使用雙倍劑量時,可分別在早餐前和晚餐前分兩次服用。
按療程服藥
對大多數胃部疾病,在服用“拉唑”類藥物治療時,通常的療程為2~8周。療程不足會導致治療失敗,延誤病情。所以一定要遵從醫囑,按療程服藥。
“拉唑”類藥物因為強大的抑酸作用,所以廣泛用于治療胃酸過多引起的胃部疾病。與此同時,“拉唑”類藥物也是一把雙刃劍,不可隨便服用,應在醫生和藥師的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