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國偉

好多日子就在匆匆忙忙中過去了,某個晚上,我終于有空坐下來和母親聊聊。
我極少去注視母親,即使是和她相對而坐。面對今夜的母親,我有發自內心深處的震動和感激,并且它們重重地砸在我的心頭,使我久久不能平靜。
我起身,坐到母親身旁,和母親說說家常話。我們聊得很愉快,已經很久沒這樣了。已是深夜十二點了,周圍一片寂靜,只有我和母親的談話聲。現在是冬天,屋外很冷,屋里卻很溫暖。
正說著話,母親把右腳架到左腿上。我仿佛瞥見了一片暗淡的顏色。仔細一瞧,是母親的右腳底,全然不是健康的膚色。有點黑,那是皮膚干裂造成的。再仔細一看,那表層的皮膚,像是被刀割成一小片一小片,有點像魚鱗。這一小片一小片的魚鱗,仿佛也在割傷我的心。我有些咋舌:“媽,你的腳怎么了?”
“裂了。”母親回答得很輕松,一臉的笑容,對我這個問題感到奇怪。
“怎么裂成這樣?真夠嚇人的。”
“早就這樣了,現在已經好多了。夏天更嚴重,腳都裂出血了。”
“一年四季都這樣?”
“是啊。冬天還好,穿著襪子,不那么嚴重。”母親還是一臉的輕松,我卻有些心事重重。
我用手摸了摸母親干裂的腳,心里不是滋味。那些干裂的皮膚,早就失去水分和彈性,硬邦邦很粗糙。那些裂痕是那么的深,仿佛是被一把鋒利的刀硬生生地割了下去。我撫摸著這些裂痕。它很深,線條分明,甚至有些刮痛我的手。我問:“會痛嗎?”
“當然會了,怎么不會?”
“該去找醫生看看。”我的意見似乎是幼稚的。
“不用,看什么醫生,這不是病,這是正常現象,沒有腳氣。”母親回答得很干脆。
我瞅了瞅母親,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我忽然感到母親是多么慈愛,其實,母親一直以來都很慈愛,只是我從來沒有認真去體會。回想這些年來,我對母親的忽視著實不該。我真的應該多關心母親,多和她聊聊。
母親永遠無私,只是不停地付出。只要自己的孩子能過得好,天底下的每個母親都會感到幸福快樂。有時想,母親并不需要什么回報,需要的只是孩子一顆理解的心。物質對母親來說,并不那么重要。于是,我們經常看到,工作在外的孩子給母親寄了很多錢,但母親并不開心,因為母親的情感沒有了依托。因此,我們經常聽到,孩子打電話回家,母親總會不厭其煩地問:“你們幾時回來?”對母親來說,孩子就是她的牽掛、念想。只要孩子能給她一聲問候,或者能聽到孩子的聲音,母親就會很滿足。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每個人都很忙。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巨大的生活壓力,但母親更需要我們的情感關懷,尤其是正在日漸蒼老的母親。我想,給母親點關懷并不難,只要稍微用點心就夠了。比如,給母親買點小禮物,雖然她嘴上說你浪費,但臉上掩飾不住滿心的歡喜。等到別人來了,她就會一個勁地向別人夸耀,這是兒女送的,活脫脫像個孩子。若真是工作忙,那么不妨多打點電話,說說家常話,隨便說東道西,問問母親的情況,母親就會知足了。
如果我們無法為母親創造好的條件,那么至少,我們還能多陪母親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