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濤 王天鵬
摘? ? 要:白皮松是我國非常珍貴的一種樹種,也是寶雞市的市樹,主要分布在氣候冷涼石山區域的淺山區。為了提高白皮松育苗栽培技術水平,對白皮松育苗栽培技術要點進行分析,希望能為有關人士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白皮松;育苗;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18-0127-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791.243? ? ? ?文獻標志碼:B
1? ?白皮松的主要功能
白皮松為松科松屬喬木,最高能夠生長到30 m左右,胸徑超過3 m以上,主干明顯,枝條細長,斜展,樹冠呈現傘形或塔形,白皮松樹枝挺拔,形態各異,樹皮如同白龍一樣,在古代園林以及現代城市綠化建設過程中常作為首選樹種,其抗二氧化碳和抗煙塵作用非常突出,并具有堅硬的質地和優美的紋理,在建筑、家具、裝飾等領域都有著普遍的應用。除此之外,白皮松果實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潤肺通便作用明顯。幼齡白皮松還時常當做盆栽,觀賞價值較高。
1.1? ?綠化功能
白皮松是一種普遍應用的綠化造林樹種,其優勢非常明顯,樹枝挺拔優美,樹皮顏色斑駁,內皮為白色,特點鮮明。白皮松有著三針合一束的葉片,顏色濃綠短粗,在風景區森林公園白皮松和常綠闊葉樹種會種植在一起,增加綠化、美化效果。
1.2? ?加工功能
白皮松的木材材質非常優良,易加工,具有優美的紋理,內部含有松脂,具有很好的耐腐蝕性,常被制作成家具和建筑材料,實用價值較高。另外,白皮松還可制作成盆景,觀賞效果極佳。
1.3? ?抗旱、抗污染
白皮松抗旱能力較強,適宜在干旱山區地帶開展生態造林。白皮松具有很強的抗污染、抗臭氧以及抗煙塵的能力,可應用在城市和廠區等地區的綠化方面。
2? ?白皮松的育苗技術
2.1? ?選擇苗圃地
苗圃地應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具有良好的澆灌條件、排水條件較好和土質肥沃疏松的地塊。不可選擇菜地或者薯地,通常這些地塊地勢較為低洼,降水較多時容易積水,致使病蟲害發生較為嚴重。
2.2? ?播種前的處理工作
2.2.1? ?種子處理
將篩選的種子進行催芽,有利于種子快速出苗,增加其抗性。具體的做法是在育苗工作開展前的冬季,將種子和雪混合在一起,放置在陰涼區域。在播種前取出種子,讓雪自然融化,把種子清洗干凈,利用3%硫酸亞鐵或者0.5%高錳酸鉀對種子進行浸泡,之后利用30 ℃的溫水再將種子浸泡一夜,第二天撈出種子晾干,根據1∶3的比例和濕沙充分混合,放置在向陽的區域并覆蓋棚膜,定時翻動,確保種子表面不會干燥。在翻動的過程中噴施少量的水,確保有適宜的溫濕度,當種子露白達到50%左右時便可開展播種工作。
2.2.2? ?篩選營養土
在白皮松育苗工作開展第一年,在距離苗圃地不遠的地方選擇理化性較好、透水透氣、無害蟲、無病原體和無雜草的土壤,并將土壤過篩,將其中的雜質全部去除,并保證營養土充分腐熟。
2.2.3? ?整地做床
在春季土壤完全解凍后,應及時開展整地工作,實際上秋季整地效果更佳,此時土壤有著較高的熟化程度,所以此時整地效果更好。白皮松生長速度相對緩慢,怕澇,所以必須要制作高床,根據南北向進行設置,將過篩后的腐殖質土均勻地撒在床面上,厚度保持在3 cm,寬度與床面保持一致。
2.2.4? ?土壤消毒
在播種前5 d利用高錳酸鉀或者辛硫磷等藥劑,對土壤進行消毒,做好殺蟲、殺菌工作,控制和減少地下害蟲,有效防治立枯病和猝倒病。
2.2.5? ?澆水
在育苗工作開展前,對苗床開展澆灌工作,確保底水充足,最佳狀態是確保苗床全面滲透,這樣一來可避免大水漫灌將苗床沖垮。
2.3? ?播種
苗床松散透氣,土壤水分充足便可開展播種工作。最佳播種時間為4月,有利于苗木健康生長,促進苗木木質化,減少立枯病與日灼病。在播種的過程中利用條播的方式,播幅控制在6~8 cm,條距控制在15~20 cm,播種量為1 500 kg/hm2,覆蓋細土的厚度為3 cm。在播撒過程中必須要確保其均勻性,完成播種后對種子適當按壓,確保種子和床面土壤充分結合。
2.4? ?苗期管理
2.4.1? ?大棚遮陰
為了促進幼苗整齊出苗,在播種后應合理設置棚膜、遮陽網,并覆草,這對于保持苗床溫濕度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還要對其生長情況認真觀察,早上和晚上及時清除棚膜上的水珠,當出苗率達到80%左右時合理進行通風,當苗木完全出苗后,選擇無風的陰天,將棚膜、覆草和遮陽網去除,提高苗木抗病性。
2.4.2? ?防治病蟲害
通常幼苗出苗期在20 d左右時,應專人看護,設置毒餌預防鼠害,并對鳥類進行驅趕,幼苗出土后,及時用消毒、殺菌藥劑進行噴灑,預防和減少病蟲害。
2.4.3? ?澆水
幼苗出土后,早晚要合理噴水,控制表面溫度,確保苗木生長有充足的水分。高溫天氣時,水分蒸發量大,應增加噴水次數,降水較多時,應將積水及時排出。
2.4.4? ?除草
堅持“除小、除早、除了”的原則開展除草工作,避免雜草搶奪幼苗的營養物質。拔除雜草后,要將土壤表面恢復原狀,避免苗床出現裂縫。
2.4.5? ?施肥
施肥是保證苗木生長養分需求的關鍵,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營養不均的問題,利于苗木的健康生長。在施肥過程中應當少量多次,7月后停止施肥,可促進苗木木質化,可幫助苗木順利越冬。
2.4.6? ?防寒
白皮松抗寒能力較弱,為了避免苗木在冬季因土壤凍結而造成失水的情況,進入冬季前,應充分地對土壤進行澆灌,并搭設塑料棚避免苗木出現凍害的情況,在冬季應認真觀察苗木并合理澆水。在第二年春季氣候轉暖、土壤解凍后,將覆蓋物去除并澆水。
3? ?栽培技術
3.1? ?選定栽培環境
在白皮松栽植過程中,應選擇土質疏松、地勢較高、排水性較好的區域進行栽植。白皮松具有耐旱的特性,適合生長在溫暖向陽、土壤肥沃、排水性較好的地方。同時應開挖大坑,有利于改善苗木根系的環境。
3.2? ?移栽技術
移栽白皮松對于緩解林木資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直接影響著白皮松的培育方向及用途。所以在移栽白皮松的過程中,必須要對移栽技術給予充分重視,采取科學有效的移栽技術,保證白皮松的成活率。
3.3? ?帶土球栽培技術
運用帶土球栽培技術,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白皮松根系受傷,在苗木挖取或苗木運輸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土球的完整性,不能破碎。移栽后及時澆水,如果澆水后又出現傾斜現象,必須要設置立柱固定苗木。
3.4? ?保證栽植坑內的環境達標
白皮松在施肥方面有著很高的要求。在栽植的過程中應注意坑內施肥的科學性,必須要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并合理應用化肥。完成移栽后在水肥管理方面較為簡單,春季只需要進行1次澆水。入伏后苗木停止生長,此時可進行施肥。
3.5? ?針對白皮松生長特點進行栽培
白皮松生長速度相對較慢,栽植后第一年生長高度能達到4~5 cm,第二年生長高度能達到10 cm左右。所以在栽植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白皮松的生長特點進行科學栽培,保證白皮松健康生長。
4? ?白皮松的養護管理
4.1? ?中耕除草
為了提高土壤通透性,控制與減少土壤當中的養分與水分消耗,減少病蟲害,要定期開展除草松土工作。
4.2? ?科學施肥
為了保證白皮松健康生長,提升白皮松抗病能力,提高白皮松的觀賞價值,在白皮松生長的過程中,應開展1~2次的追肥工作,追肥工作的最佳時間應選擇在降水后進行。如果晴天要進行追肥應及時灌水,促使苗木可以充分吸收營養物質。
4.3? ?灌水管理
白皮松在生長階段通常以抗旱灌水為主,由于白皮松不耐水濕,在持續性降水天氣的影響下,低洼地段存有積水應及時排除。
4.4? ?枝葉修剪
白皮松不耐頻繁修剪,所以在白皮松修剪的過程中,應選擇自然式修剪方式。根據白皮松的生長規律,針對白皮松的樹冠開展輔助性的修剪工作,修剪樹冠中的病蟲枝、下垂枝與過密枝,保證白皮松能夠健康生長。
4.5? ?病蟲害防治
白皮松自身具有較強的抗病性,所以在白皮松生長的過程中病蟲害較少,但必須要將土肥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并結合輔助性修剪方式,促進白皮松健康生長,增強白皮松自身抗病性,減少病蟲害。
5? ?結語
為了有效提高白皮松育苗栽培技術水平,在白皮松育苗栽培的過程中,必須充分重視育苗栽培技術的科學化與規范化,深入研究白皮松育苗栽培技術措施,充分做好各個環節工作,提高白皮松成活率,這樣才能為白皮松在綠化建設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