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辛 劉杰 張楠 王大蔚 劉清揚 李國泰 趙楊
摘? ? 要:對農業知識產權保護機制進行了分析,并針對農業體系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建設與相關法律法規,但目前我國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與整體架構問題層出不窮。主要分析了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建設性意見,以確保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發揮實際效用。
關鍵詞: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18-0137-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D923.4? ? ? ?文獻標志碼:A
知識產權作為整體思維構造的根本,是發明、創造、嘗試的基礎。現如今農業發展中,種子侵權、套牌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業知識產權自然人、法人的農業科技成果的權益,為此應加強對農業知識產權的保護。
首先,建設種質資源庫,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在不斷創新發展的同時,應盡量突破原有技術,形成新的核心種源。其次,鼓勵當地相關部門積極培育種子企業,抓好國家級的種子基地建設。最后,采取有效手段管理目前種子市場,保護農業知識產權,嚴厲打擊種業套牌侵權行為,提高我國農業科研機構的核心競爭力。
1? ?我國農業知識產權保護概述
1.1? ?農業知識產權
人類社會的財產類型可分為動產、不動產及知識產權。我國傳統的知識產權保護基于工商活動。目前,隨著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農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農業企業逐步進入了信息技術時代。因此,商業競爭、科技成果在農業企業中占據比例越來越高時,農業知識產權也發揮了巨大的價值。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是指自然人、非法人單位、法人在種業、農業領域中創新的成果、作品、科學活動、專利技術等,其中也包括植物品種、農業產品、農業服務等。
農業知識產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我國沒有單獨立法對農業知識產權進行保護,但明確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并鼓勵農業知識產權制度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的獎勵機制。由此可見,農業知識產權在種子市場、種子科研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并且在未來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也促進著我國農業、種業的高質量發展。應全面加強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斷提高對農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促進當地種子企業的良好發展,保證我國農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1.2? ?植物新品種權
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內容中,農業植物新品種權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植物新品種權被簡稱為品種權、育種權,且是目前農業知識產權保護法中最重要的知識產權之一。
在國際中關于植物新品種的保護共有3種形式。第一,制定了專門的植物保護法以此實施保護措施,主要國家有美國、德國;第二,意大利將植物新品種納入到專項制度中,從而幫助產權人更好地進行保護;第三,與專門立法相結合進行保護。
我國對植物新品種的相關法律法規中采取的是第三種辦法,其中明確按照《專利法》中的規定,在動物、植物品質本身不帶有專利權時,若動物、植物品質的生產方法可以授予專利權,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規定,對符合植物新品種授予權限,并且由育種人根據自身要求享受排他的獨占權限。
2? ?目前我國農業成果中知識產權保護的主要問題
2.1? ?缺乏對農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
目前種子市場、農業科研組織、種子研究機構、農業企業等沒有認識到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疏于管理,從而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業的發展,也對我國農業科研成果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在專利、商標、技術等知識產權下,農業企業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以此加快我國農業發展[1]。
2.2? ?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健全
首先,科研機構與農業企業是農業知識產權集中的地方,也是主要的農業成果輸出載體,但目前沒有對知識產權進行一定的管理,大部分企業還是采取科技成果使用者進行管理的方式。其次,對于農業企業來說,在沒有進行農業知識產權管理時,會發生泄露、假冒、侵權等現象,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業科研創新以及農業企業的良好發展,農業人員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護,降低了積極性。
2.3? ?農業知識產權獎勵機制不完善
由于缺乏對農業知識產權的大力宣傳,導致農村地區的農戶不夠了解農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在對專利制度、種子品種進行科研時,缺乏一定的獎勵機制,農業科研技術人員不滿意當下的經濟收益,導致我國現行的農業科技成果收益標準較低[2]。
3? ?解決目前農業知識產權流失的主要對策
3.1? ?重點加強對農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
目前,為解決農業知識產權流失的問題,應重點加強對農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
首先,基層部門應與農業企業負責人開展座談,讓農業企業負責人了解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情況,幫助企業理清工作思路和發展方向,現場分析和講解企業相關事宜,同時指導企業如何加強品牌培育和申報知識產權項目,就企業融資問題建議企業用知識產權(商標權和專利權)進行質押。
其次,可針對農業企業知識產權線下線上維權的問題進行探究,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應給予大力支持,嚴查侵權假冒者,同時提醒企業法務人員,一旦發現涉嫌侵權假冒者,要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進行舉報。
最后,基層部門應充分發揮職能優勢,與農業科研人員進行面對面交流,不斷提升農業科研人員的知識產權管理和服務水平,激發科研成果創新活力,助推農業質量建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我國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3]。
3.2? ?不斷完善我國農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為加強農業知識產權保護,解決目前農業知識產權所遇到的問題,應不斷完善我國農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首先,應明確加強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必要性及意義,針對目前農業知識產權突出問題及薄弱問題進行分析與探究,采取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辦法不斷解決目前所遇到的問題。
其次,在農業知識產權中,種業是非常關鍵的一環,應提高對種子的管理,主要是提高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嚴格按照綠色通道以及聯合試驗對各類農作物品種進行登記與處理。在登記時,管理人員應嚴格按照審定后的品種動態進行登記與管理。在品種審定過程中,應根據農業市場監督管理提出的明確規定進行。對種子進行監督與執法活動時,保持嚴謹的態度。加強管理,利用分子檢測等技術手段對農業市場進行徹底整治。在管理部門的協同合作下不斷擴大打擊范圍,實現一處發現、多處處理的良好執行狀態[4]。
3.3? ?加強宣傳知識產權保護,提高保護與運用工作成效
大多數農戶對于農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為提高農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應加強宣傳。可定期為當地農戶群眾開展農業知識產權培訓、教學、講座等活動,以此提高當地農戶對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了解。
在進行培訓活動時,可通過邀請產權專家加大培訓、宣傳力度,宣傳新品種產權保護,幫助當地農民群眾維護自身的勞動成果和合法權益,推動植物新品種良性發展。通過開展宣傳活動,進一步加強農戶對植物新品種的認識,提高農業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執法力度。不斷完善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結構,提高當地公眾的產權意識,積極營造群眾創新、群眾保護的良好氛圍[5-6]。
3.4? ?針對植物新品種進行行政保護
在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中,規定了兩種植物新品種行政保護案例。其一是當地人民政府的農業、林業行政部門應根據植物新品種侵權案件進行管轄。其二是若出現植物新品種假冒案例,應由縣級政府的農業、林業行政部門進行處理。例如,當地發現有關于植物新品種的假冒案件,在處理時其主管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責令要求立即停止假冒偽劣行為,并且可進行責令限期整改、罰款等相應的行政處罰。
4? ?結語
為促進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順利進行,應不斷擴大宣傳效益,提高人們群眾對于農業知識產權的了解。
在建立健全相關的農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時,應針對目前農業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加強對農業知識產權法律知識的學習,進而提高當地農戶對知識產權的了解,以此保證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在調整我國農業經濟結構與科研組織發展結構的同時,提升我國農業知識產權申請與保護效率,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 1 ] 劉鑫.試驗數據專利保護的反壟斷問題——以《關于濫用知識產權的反壟斷指南》為范本的詮釋[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2016,31(3):89-95.
[ 2 ] 任端陽.我國農業知識產權與智慧農業發展對策研究[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
[ 3 ] 崔銘.地理標志商標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18.
[ 4 ] 梁雅妮,田勝平,姚旭國,等.知識產權視角下的農業科研單位創新現狀及對策研究——以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20,39(5):49-52,70.
[ 5 ] 孟祥宇.新時期我國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與應對策略分析[J]. 速讀(中旬),2020(9):241.
[ 6 ] 信麗媛,王麗娟,張玉瑋.等.簡析農業科研單位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J].山西農業科學,2017,45(2):301-30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