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黎風

摘? 要? 紫砂壺造型豐富、千變萬化,集多種裝飾工藝于一體,共同組成了紫砂壺文化內涵的載體,讓人們在把玩和使用紫砂壺時能夠激發美好的想象,引人入勝,帶來精神上的享受。本文以紫砂壺“紫韻秋實”為例,淺談其造型設計和自然審美。
關鍵詞? 紫砂壺;紫韻秋實;造型設計;自然意境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有一門傳統藝術歷經幾百年的發展而長盛不衰,以與時俱進的精神融合了東西方文化、融合了傳統工藝和時代審美,在世界藝苑綻放了獨特的光彩,它便是宜興紫砂壺。紫砂壺最初作為泡茶的器皿而為人熟知,因其泡茶能較大程度地發揮茶性、且久用而有包漿,給人以極佳的泡養體驗,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又逐漸因觀賞價值和文化價值而被人們捧上藝術收藏市場,成為炙手可熱的藝術品。紫砂壺造型豐富、千變萬化,集多種裝飾工藝于一體,共同組成了紫砂壺文化內涵的載體,讓人們在把玩和使用紫砂壺時能夠激發美好的想象,引人入勝,帶來精神上的享受。
1? 紫砂壺“紫韻秋實”的造型設計
葉落而知秋,此壺以“秋”為主題設計,其意韻渾然充滿自然之風,器型飽滿,顯得豐腴圓潤,為優雅而不失藝術魅力的形制作品。壺身覆幾支嫩枝新葉,沒有夸張的雕琢紋路,反而有股素潔雅致的風韻,此作融堆、貼工藝于一體,凸現浮雕質感,極具造型功力,多重藝術手法提升了作品的藝術價值,是一款精細之作。仔細觀之,紫砂壺“紫韻秋實”(見圖1)以圓器為基礎形制,壺身骨肉亭勻、飽滿敦厚,流暢而柔和的線條勾勒出一只飽滿的葡萄,整個器身以這只大葡萄為型加以塑造,別具意趣,壺之器碩者,陳設貢之,為子孫祈福,寓富貴甜美,此壺尤佳也;壺鈕為藤樣,藤蔓彎曲;壺嘴由卷葉飾之,與壺把之藤蔓造型相應襯,拿捏有感,平添自然情趣,讓人如沐春風;壺身自然舒展、布局巧妙,嫩葉青翠欲滴,松間幾串葡萄醉香誘人,極為形象而逼真,幾只松鼠戲于其上,有的被掩蓋在葡萄葉之下引頸眺盼,有的則在枝下覓食,翩然起舞、呼應成趣、靈動至極。“紫韻秋實”注重藝術和意境、外形和內蘊的統一,追求大雅不雕、大道至簡的原則。壺型是素雅簡潔的,骨肉亭勻、柔中寓剛,好似有一絲秋日清新浸入心扉。原色色泥裝飾的葉片貼于壺身、蓋面,秋意盎然;塑雕的果實玲瓏飽滿、栩栩如生,可謂畫龍點睛;壺把設計成一只抽象而自然的藤蔓,叫人手執一壺,心生秋波。巧妙的五色土極盡天時、地利的優越,將一年一度的秋和走過千萬年的泥土合為壺體,“紫韻秋實壺”造型樸質、裝飾生動,以塑雕和貼畫為裝飾的細節構造一絲不茍,去繁就簡卻愈顯清秀飄逸、生動形象,此壺泥佳、工精、造型美、難度大,宜用宜賞,觀之讓人感覺到大自然的生動氣息,實乃上乘之作。
2? 紫砂壺“紫韻秋實”的自然意境
沒有意境的紫砂壺是沒有靈魂的,一把好的紫砂壺觀之讓人動容,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觀紫砂壺“紫韻秋實”,一幅美麗的江南秋景落入眼簾。江南的秋天有些短暫而美麗,銀杏、石榴、柿子等等各自登場。秋實像一道不會遲來的剪影,大自然褪去曾經的青澀,為一枚枚果實浸染最成熟的色調。漸知秋實美,憑覽人間味。可是,一切終究要回歸一顆敏銳感知的心,萬千風情終有被流逝的一部分,但紫砂壺“紫韻秋實”還是盡力把只可意會而難以言傳的領悟扎實地落到一把把壺上。壺還是那樣的壺,只是秋實的氣息像具備了生命的旋律,讓壺也仿佛有了意志力,有了秋的心情、秋的容顏。秋實,究竟代表了什么?如若沒有人的情懷感思,或許它就是一個隨季節變化而自然生滅的過程,但現在它顯然不是。自古至今,有詩文贊美、書畫勾勒、雕塑凝練,還有千千萬萬種藝術形式在為之抒情,紫砂壺就是其一。壺之道,初為合用,上為藝術,終為人生。紫砂壺“紫韻秋實”體現了深刻的人生況味:不是風,我怕早已霉爛枝頭;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溝;不是光,我怕早己暗淡灰黑;不是熱,我怕早已憔悴丑陋。秋實,源于風吹雨打,歷經光照日曬,而后走向成熟。秋實,就像一場從一無所有到瓜熟蒂落的人生之履,是一種水到渠成的命運模式。紫砂“紫韻秋實壺”不僅流露著溫暖人心的東方美學,還飽含著最樸實與美好的寓意。
3? 結? 語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紫砂壺千變萬化的造型是在最基礎的圓器、方器上發展而來的,是數百年來一代又一代藝人創作經驗的累積。歷代經驗的累積加上不同時代下技藝的融合,再加上文人的參與和設計,才使紫砂壺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現代紫砂工藝又繼續在早期砂器基礎上不斷地承襲與發展,將紫砂藝術推向更臻完美的境界。因此,身為一名現代紫砂守藝人,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的制壺技藝,發揮創作激情,將自身的人生閱歷和感悟化為創作的靈感,為紫砂壺注入更多的文化和精神元素,讓紫砂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
參 考 文 獻
[1]許巍.融匯自然,氣韻天成——論紫砂壺“鳴遠松”的創作[J].江蘇陶瓷,2020(2):55,57.
[2]錢建生.返璞歸真 濃濃秋意——紫砂“秋韻豐收提梁壺”創作談[J].江蘇陶瓷,201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