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愛

摘? 要? 紫砂壺藝在供春、時大彬等紫砂藝人的創新之下,終于成為了一種全手工成型的陶瓷技藝,擺脫了過去的生產方式,把紫砂藝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到了極致,所以紫砂藝術在明清時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隨著許多文人雅士的追捧和參與設計,紫砂不僅在造型藝術方面取得了諸多的成就,而且在陶刻的紋理和裝飾方面也是融合了諸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宜興的紫砂藝人特別善于在歷史的塵埃之中尋找創作的靈感,同時把包羅萬象的文化內涵也融入壺中,從而為我們帶來與眾不同的藝術作品。把此“玉和”壺拿到手中細細把玩,才會更加發現其中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壺身色澤溫潤如玉,上面的玉璧、玉玨的裝飾栩栩如生,仿佛端握在手中的根本就是一塊玉石,本來毫不起眼的紫砂在作者手中煥發了新的生命,成為了一件穿越歷史、昭示未來的紫砂精品,其中的文化蘊含也需要我們細細地體會。
關鍵詞? 紫砂壺;玉和;工藝之美;文化蘊含
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有許多值得我們欣賞和把玩的藝術品類,詩歌的歌以詠志、書法的酣暢淋漓、繪畫的大氣磅礴、建筑的巧奪天工等等,都為我們帶來了非常豐富的視覺審美和情感表達。紫砂藝術作為其中比較獨特的一種,在宋代的時候開始濫觴,著名文人梅堯臣曾經有詩贊到“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但是當時的紫砂壺由于科技發展水平有限、玻化程度比較低,還是比較粗糙的,一直到明代的時候,紫砂壺藝在供春、時大彬等紫砂藝人的創新之下,終于成為了一種全手工成型的陶瓷技藝,擺脫了過去的生產方式,把紫砂藝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到了極致,所以紫砂藝術在明清時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隨著許多文人雅士的追捧和參與設計,紫砂不僅在造型藝術方面取得了諸多的成就,而且在陶刻的紋理和裝飾方面也是融合了諸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宜興的紫砂藝人特別善于在歷史的塵埃之中尋找創作的靈感,同時把包羅萬象的文化內涵也融入壺中,從而為我們帶來與眾不同的藝術作品。
1? 紫砂壺“玉和”的工藝之美
紫砂作品“玉和壺”(見圖1)就是在傳統器型的基礎之上融合了許多的文化元素,從而呈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感受,通觀此壺,可以領略到其中的器型之美和巧奪天工的工藝技巧,可謂是難得一見的佳品。設計和創作此壺的過程之中,把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玉的元素完美地融入其中,把東方文化的和雅、圓融展示得淋漓盡致。此壺壺身宛如圓筒,端莊穩重、油性十足的紫砂泥料把古樸自然的紋理呈現出來,壺身中部玉璧紋理幻化而來的一條玉帶環繞非常生動精妙,凹凸不平的點綴充滿了藝術的設計感和張力,非常引人注目;壺嘴、壺把采用了龍紋裝飾,細節的處理恰到好處,在繁復之中給人以威嚴之感,壺嘴彎曲、造型別致,出水非常爽利;與之相匹配的壺把采用了龍形玉玨的設計理念,圈卷合適、端握舒適;壺蓋嵌入其中,嚴絲合縫,氣密性良好;上面的壺鈕層次分明,與整體和諧統一。把此壺“玉和”拿到手中細細把玩,才會更加發現其中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壺身色澤溫潤如玉,上面的玉璧、玉玨的裝飾栩栩如生,仿佛端握在手中的根本就是一塊玉石,本來毫不起眼的紫砂在作者手中煥發了新的生命,成為了一件穿越歷史、昭示未來的紫砂精品,其中的文化蘊含也需要我們細細地品位體會。
2? 紫砂壺“玉和”的文化內涵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經常用到一些關于玉的詞語,諸如“謙謙如玉”、“金玉滿堂”等等,從中可以感受到我們國人對于玉石的喜愛和對于其象征的品質之追求。而“和”的概念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獨有的一種文化概念,在著名的玉石之中還有“和氏璧”的傳奇,由此可見“玉和”這種文化的淵源由來已久。玉石所代表的財富、地位、品德和“和文化”之中的謙虛和諧、溫文爾雅一脈相承,從根本上來說都是中國獨有的傳統文化之精髓。這件紫砂作品“玉和壺”就是把最為傳統的紫砂泥料通過非常精湛的技藝展示出來,從造型的和諧統一和氣韻的流暢方面無可挑剔,上面的陶刻裝飾更是參考了許多經典玉器和龍紋的抽象演繹才最終完成。眾所周知,在紫砂藝術之中,高莊和顧老聯合設計制作的“玉璧提梁壺”在把中國傳統文化凸顯出來的同時,更加使得紫砂藝術去匠氣而存文氣。我就是從其中感悟到了紫砂藝術的真諦之所在,只有守住文化之根,我們的紫砂藝術才能夠經久不衰,長期地繁榮下來,才能夠使得更多的愛壺之人從中找到共鳴,從而更加熱愛紫砂藝術。
3? 結? 語
江南水鄉宜興自古以來就是物華天寶、人文薈萃之地,陶瓷藝術的綿延已經有7 000多年的歷史,紫砂文化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之中融合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和工藝的優點,使之成為了最具有觀賞審美和文化內涵的陶瓷藝術品之一,特別是紫砂泥料純樸自然的特性和中國文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不謀而合,同時結合書法、繪畫、篆刻等等的藝術形式,讓我們在喝茶品茗的同時,不僅僅能夠欣賞到紫砂藝術的造型之美,更能夠體會到其中蘊含的豐富內涵,提升我們的審美境界和藝術修養。
參 考 文 獻
[1]王柯鈞.論紫砂壺“梁中方圓”的設計理念和人文哲理[J].江蘇陶瓷,202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