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

摘? 要? 經典永遠不會過時,在紫砂藝術的造型之中,“西施壺”、“石瓢壺”、“仿古壺”是最能夠代表“簡約而不簡單”的論斷,相較于圓鼓鼓的“西施壺”和架子筆挺的“石瓢壺”,“仿古壺”好像給人的感覺沒有那么突出,但是若要說最為實用、耐看的器型,那么“仿古壺”就值得大書特書了。這件紫砂作品“仿古壺”正是原汁原味地把經典延續下來,希望能夠通過紫砂技藝本來的質樸之美和光素之美打動壺友,讓紫砂藝術回歸到原原本本的藝術審美,希望傳統器型能夠在廣大的壺友之中更加普及開來,以實用性為基礎,以傳統技藝為根本,讓我們在清新淡雅的喝茶品茗之中,能夠感受到簡單的快樂和濃郁的人文氣息。
關鍵詞? 紫砂壺;仿古;經典造型;人文氣韻
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我們最為熟悉的是一些群眾參與度很高的,諸如書法、繪畫等等,而紫砂作為一種已經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傳統技藝,經過幾百年的傳承和發展,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制作體系和獨特的文化內涵,成為了我們生活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人文雅器,用來沖泡茶葉是最為合適不過了。江南水鄉宜興作為紫砂的唯一產地,地理位置是其中的關鍵元素,正是在天目山余脈和太湖水域的相接地帶,豐富的紫砂原料蘊藏其中,讓宜興的紫砂藝人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作的技巧,演繹出千變萬化、包羅萬象的形式。但是,經典永遠不會過時,在紫砂藝術的造型之中,“西施壺”、“石瓢壺”、“仿古壺”是最能夠代表“簡約而不簡單”的論斷,相較于圓鼓鼓的“西施壺”和架子筆挺的“石瓢壺”,“仿古壺”好像給人的感覺沒有那么突出,但是若要說最為實用、耐看的器型,那么“仿古壺”就值得大書特書了。
1? 紫砂壺“仿古”的經典造型
紫砂作品“仿古壺”(見圖1)是延續了“大亨仿古壺”的經典器型,開口非常的大,特別實用。說到“仿古壺”,必須要提起它的首創者——清代著名的紫砂巨匠邵大亨,現在許多的光素器都是以大亨命名,由此可見他的歷史地位,就連紫砂泰斗顧景舟也是推崇再三。如今的紫砂藝人肯定要臨摹和學習邵大亨的經典作品,才能夠在未來更好地進行個人創作。這件紫砂壺壺身看起來簡約、流暢的線條沒有什么多余的裝飾,但是其中的關鍵在于腹部的技巧,需要扁而不塌、張力十足;壺底微微收攏,端莊穩重;壺嘴微微上揚,出水干凈爽利;與之遙相呼應的壺把圈卷自然帶鉤,端握舒適,一張一弛之間把那種氣定神閑的從容展示出來;壺蓋壓合壺口,子母線翻卷,氣密性良好;在頂端則是一顆扁圓的壺鈕裝飾,和壺身同出一轍,和諧自然。俗話說“外行看熱鬧,行家看門道”,“仿古壺”最為根本的地方就在于其氣韻的表現,根據題材的來源,“仿古壺”既要給人以鼓舞士氣、振奮精神的氣勢,還要把國人含蓄內斂、低調樸實的性格特征凸顯出來,特別考驗作者的技藝功底。這件紫砂作品“仿古壺”正是原汁原味地把經典延續下來,希望能夠通過紫砂技藝本來的質樸之美和光素之美打動壺友,讓紫砂藝術回歸到原原本本的藝術審美,希望傳統器型能夠在廣大的壺友之中更加普及開來,以實用性為基礎,以傳統技藝為根本,讓我們在清新淡雅的喝茶品茗之中,能夠感受到簡單的快樂和濃郁的人文氣息。
2? 紫砂壺“仿古”的人文氣韻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紫砂藝術的創作題材也是生活實踐之中的抽象演繹。看起來簡單的“仿古壺”,其來源和創作靈感卻是旌旗獵獵、戰鼓隆隆的“鼓”,具有鼓舞士氣、助興奮進的作用。許多的文人雅士其實特別向往疆場的號角連天,我們非常熟悉的北宋詞人辛棄疾就有著“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我們在喝茶的時候,也有著一套屬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茶道,其中就有“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這樣的軍事術語,由此可以看出對于沙場之上建功立業的向往。同樣在紫砂的藝術之中,宜興的紫砂藝人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之中,對于“仿古壺”這樣的經典款式不斷地推廣和完善,使其在后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面成為了紫砂光素器的代表之作,也是我們廣大壺友的入門之選,其實“大巧不工,重劍無鋒”,最頂級的紫砂器也是諸如“仿古壺”一類的傳統光素器,這件紫砂作品“仿古壺”就是本著這樣的理念,希望這項古老的傳統技藝能夠永遠地傳承下去,于是在多年的學藝經歷之中,執著于傳統經典光素器的臨摹和研究,希望能夠和古人心心相通、意念相容,體會到藝人們在創作之中的靈感和匠心獨運,把其中的真諦注入自己的作品之中,讓更多的人們能夠體會和品味到蘊含其中的人文氣韻。
3? 結? 語
在紫砂的故里宜興,有著“教授之鄉”和“書畫之鄉”的美譽。在歷史上,這里就是魚米之鄉,經濟發達。在豐厚的物質文化的支撐之下,藝術之風盛行,人文教育普及,所以在紫砂的創作和裝飾之中也是一件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當我們在今天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中逐漸迷失自我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尋覓片刻的寧靜和淡定,茶禪一味的茶文化和紫砂藝術就是很好的選擇,可以使我們不忘初心,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之中砥礪前行。
參 考 文 獻
[1]吳敏.淺談紫砂“仿古如意壺”的歷史及文化傳承[J].佛山陶瓷,201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