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張鈴寶


【摘要】目的:探討手術室護理教學中路徑式帶教對教學質(zhì)量的影響情況。方法:于本院實習的護理實習生中篩選95例作為研究對象,入組對象收集時間為2020年1月-2020年12月。隨機平均法將其分為兩組,開展手術室護理教學時實施不同帶教模式。對照組(n=47)實施常規(guī)帶教,觀察組(n=48)實施路徑式帶教模式,對兩組教學質(zhì)量及實習生對帶教模式的評價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實習生考核成績分值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學生對帶教模式滿意度95.83%優(yōu)于對照組80.85%(P<0.05)。結論:手術室護理教學中實施路徑式帶教,有助于提升總體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使實習生更好的掌握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技能,本種帶教模式反響良好,應用價值顯著值得進一步推廣及運用。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教學;路徑式帶教;教學質(zhì)量 ;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4;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181
對于臨床護理專業(yè)學生來說,從學生轉(zhuǎn)變?yōu)橐幻细竦淖o理人員臨床實習學習是必不可少的關鍵步驟,這個過程中可強化學生對職業(yè)的認同和理解,能夠為后期的臨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礎。手術室相比其他科室具有一定特殊性,匯總了多個學科具有綜合性特點,且收入病種較多,治療風險較高,對護理工作有著極高的要求,一旦護理人員存在疏忽或是操作不規(guī)范,會對手術順利及患者安全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現(xiàn)階段,臨床護理理念不斷進步并日臻完善,手術室護理人員對帶教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為全面地認識,在手術室護理帶教教學中積極引入新型教學模式[1]。臨床路徑屬于針對單病種質(zhì)量管理的一種高效模式,廣泛應用于發(fā)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后期哈佛醫(yī)學院嘗試將其融入到教學中,目的為提升實習生的個人綜合能力。本次研究中將本院實習的護理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研究手術室護理教學中路徑式帶教的應用效果及對教學質(zhì)量的影響。帶教方法和研究結論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本院實習的護理實習生中篩選95例作為研究對象,入組對象收集時間為2020年1月-2020年12月。隨機平均法將其分為兩組,入組對象均為女性。對照組47名實習生,年齡19-25歲,平均年齡為(20.36±1.58)歲;入組前考核成績均值為(91.23±2.14)分。觀察組48名實習生,年齡19-25歲,平均年齡為(20.51±1.63)歲;入組前考核成績均值為(91.30±2.17)分。以上兩組實習生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帶教模式開展教學:實習生分配到科室后,由帶教教師首先檢驗介紹科室情況、特點、基本工作,相關規(guī)定;要求帶教教師嚴格遵照教學大綱開展教學工作,制定教學方案;開展教學過程中,學生跟班不跟人。
觀察組應用路徑式帶教模式開展教學:(1)嚴格選拔帶教師,集中備課做好教學準備;實習生入科后,教師首先強調(diào)科室管理制度和注意事項;帶教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實習大綱要求,并結合手術室護理工作特點,由各個帶教教師和護士長一起,制定手術室臨床帶教路徑方案,要求帶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嚴格遵照方案開展教學活動,臨床帶教路徑方案敏感指標包括教學內(nèi)容、開展時間、教學時間、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2)第1周,教學重點為介紹科室工作內(nèi)容特點、規(guī)章制度及管理規(guī)定,主要內(nèi)容為科室環(huán)境介紹、常用儀器、物品及設備、科室管理重點和各項制度、科室工作特點、本次學習目的和主要內(nèi)容,并進行摸底考試,能夠?qū)θ媪私鈱W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實際操作水平,以此為依據(jù)對臨床帶教路徑方案進行必要調(diào)整;第一周學習內(nèi)容主要為基礎知識,帶教教師重點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如何劃分區(qū)域額并學習打包;講解術前查對及輸液原則,演示并介紹洗手法,穿脫手術衣,佩戴無菌手套整體器械臺等內(nèi)容,詳細告知巡回護士及協(xié)助護士的職責和手術規(guī)定,可開展洗手及鋪無菌盤實際模擬演練;(3)第2周,主要學習內(nèi)容為手術室基礎理論知識,要求實習生了解手術室常見病癥,及不同患者在手術階段的差異化表現(xiàn);教師需要詳細講解留置針的優(yōu)勢和特點,穿刺須知等,告知輸血需要核對,講解手術廢棄物的分類,術后物品及標本的處理等;可開展手術模擬教學,例如講解腹腔鏡急性闌尾炎手術,介紹手術過程中具體操作和注意事項;評價實習生知識掌握情況后,可以要求實習生參加實際手術治療,并分派簡單任務或是作為護理人員的輔助;要求熟悉科室不同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擦參與交接班明確各個崗位的工作規(guī)范和要求;(4)第3周,帶教教師講解圍術期健康教育,并告知健康教育需要綜合考慮疾病情況、患者認知和心理狀態(tài)等,選擇合適方式開展,目的為強化患者疾病和手術知識掌握,提升其治療依從性,為手術奠定良好基礎;并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整體化護理方案,明確手術開展流程,各個階段護理工作要點;開展手術模擬教學,根據(jù)學生接受程度,利用手術患者臨床資料作為參考,要求實習生對具體手術病例情況進行分析,綜合考慮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并確保嚴格遵照方案開展護理工作,由教師評價護理方案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并告知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教師評價學生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后,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可以要求學生實際開展基礎護理服務和專科操作,例如收拾過程中,協(xié)助完成體位安置;情況允許時,在帶教教師的監(jiān)督和指導下,獨立完成具有較高難度的專科護理,例如獨立實施靜脈留置針穿刺等;教師需要明確學習紀律,要求不得私自進行處置或是操作;同時教師需要指導實習生靈活地開展護理工作,提供護理服務時需要以患者為中心,提升工作有效性及安全性;(5)第4周,要求實習生能夠獨立完成護理病歷記錄,同時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到手術護理中,協(xié)助完成小手術的巡回和配合,完成學習報告,明確手術流程和必要護理事項,并提出自己的觀點,例如護理工作中存的漏洞和問題,護理措施優(yōu)化等,并要求學生課后匯總此臺手術術后相關并發(fā)癥及護理重點,以課堂總結形式發(fā)送給帶教教師,能夠強化知識掌握和運用能力;明確告知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各風險,重視強化學生法律意識,增強責任感和防范意識,要求規(guī)范完成各項操作,同時具備處理積極事件能力;實習階段帶教學習完成后,組織集中考試,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情況。
1.3指標觀察
學習結束后,要求學生配合完成電子調(diào)查問卷,不記名方式評價對帶教模式的評價情況,總計20個項目,主要從學習效果、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基本知識掌握和綜合素質(zhì)強化等方面進行評價,共計100分,將滿意(80-100分)、基本滿意(60-80分)、不滿意(<60分)作為評價標準指標計算滿意度(滿意度=滿意率+基本滿意率)[2]。
手術室護理教學完成后,組織學生利用相同考卷評價學習效果,考核分為三部分:基礎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能力,每項100分,80分為及格標準,分值越高提示學習效果越理想[3]。
1.4統(tǒng)計學分析
將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輸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3.0表格中,分別以(x±s)、(%)表示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并予以 t 檢驗、x2檢驗,分析組間項之間是否存在差異,如P <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不同組別實習生對帶教模式的評價對比
觀察組和對照組對帶教模式滿意度分別為95.83%、80.85%,兩組相比,觀察組滿意度較高,組間存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實習生考成績組間比較
兩組實習生考核成績比較,對照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評分均低于觀察組,組間存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現(xiàn)階段,大部分手術室護理教學中均采取常規(guī)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進入醫(yī)院的實習生通常會被要求被動學習知識,教師通常采取灌輸式知識教育和實踐操作,通常采取相同的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未重視個體差異性,加之帶教教師不固定,會導致知識遺漏或是充分講解,因此總體效果存在一定不足[4]。此種教學模式下,無法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耐和創(chuàng)新意識[5]。因此會導致實習生雖然經(jīng)歷帶教學習,但是卻并未積累臨床經(jīng)驗,綜合能力存在明顯不足,對后期臨床實踐工作幫助不大。加之醫(yī)院對于臨床帶教存在諸多的約束和顯示,導致實習生無法真正進入到護理崗位中,無法通過帶教教學讓學生對護理工作和崗位職責有明確地了解,不能激發(fā)其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進而影響其學習積極性,甚至會直接影響帶教教學質(zhì)量,無法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6]。再者,手術室護理工作難度大具有較高的風險,因此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需要強化臨床帶教工作的質(zhì)量,能夠顯著提升護理實習生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鑒于此,臨床選擇合適方式開展帶教工作,是提升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的關鍵。臨床護理路徑帶教模式具有系統(tǒng)性及有效性特點,實際應用結果顯示,對于提升教學質(zhì)量具有確切作用[7]。主要是因為路徑教學對知識點的前后順序和銜接進行合理設定,能夠循序漸進的完成知識宣教,并采取理論聯(lián)合實際的模式,可滿足不同層次實習生需求,規(guī)范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流程,即便是不同帶教教師進行教學,也可避免知識的遺漏或是重復,大大提升教學效率[8]。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嚴格按照路徑開展教學,及時評價學生本階段學習是否達標,可提升教學質(zhì)量[9]。將其應用于手術室護理實習生帶教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考慮臨床需求、帶教教師、教學思想和教學內(nèi)容等方面特點,合理設計教學流程,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地完成知識理解和學習,能夠在實踐和學習過程中,強化其知識掌握、運用能力,并提升其責任感和使命感,確保實習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得到確切提升[10]。此舉有助于提升手術室護理人員工作能力,為手術患者提供更為系統(tǒng)且滿意的護理服務。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采取常規(guī)模式和臨床護理路徑開展帶教教學活動,結果顯示,學習結束后,觀察組實習生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成績均高于對照組,本組學生對帶教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證實,將路徑式帶教應用于手術室護理教學中,有助于提升教學工作效率和質(zhì)量,進而提升實習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和實踐操作能力。另外,新型帶教模式教學條理清晰,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實際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項,并重視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其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意識,教學效果得到學生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由此可知,手術室護理教學中推行路徑式帶教模式,能夠提升帶教效率和質(zhì)量,并確切提升學生理論知識掌握和實操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綜合考慮科室特點、教學要求和學生接受程度,不斷對此項帶教模式進行優(yōu)化,以期獲得更為理想的帶教效果,實際意義顯著值得重視
參考文獻:
[1]馬冬梅,張鳳萍,馬建霞.臨床路徑式教學法在手術室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9,17(8):1001-1003.
[2]蒲偉,胡平紅.不同帶教模式在手術室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20,v.12(34):67-69.
[3]李敏.研究手術室護理教學中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式帶教方法的應用價值[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20,v.17;No.424(17):151-152+155.
[4]田勇.臨床護理路徑式帶教在手術室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9,16(31):146-147.
[5]成玉金,王寶君,肖霄.護理路徑式帶教在手術室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9,9(1):44-46.
[6]樊漪,吳西梅.臨床路徑,目標教學在手術室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9,v.16;No.393(22):158-159+170.
[7]李娟娜.運用帶教臨床路徑提高手術室護理帶教質(zhì)量的研究[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9,11(6):9-11.
[8]胡銘美.三級護理教學管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基層醫(yī)學論壇,2020,v.24;No.597(9):117-118.
[9]朱藝娜,楊秋香.手術室護理實習生帶教模式的探討與實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29):295-297.
[10]趙淑芝.參與式教學模式在手術室護理帶教過程中的應用作用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9,16(13):129-130.
*通訊作者:張鈴寶,寧德市閩東醫(yī)院第一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