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丁子容
(1.桂林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2.南寧學院,廣西 南寧 530200)
“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鄉土景觀設計課程是風景園林專業和環境設計專業的重要課程,是一門專業綜合性非常強的課程。本課程不僅囊括大量鄉土人文知識和地理知識,還包含許多美學元素和力學等方面理論。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迅速提高,許多高校已經設立了景觀設計專業的專業方向課程。目前從課程教學的內容和體系來看,很多高校的教學模式還采用過去傳統的教學方法,因此很難培養出適應現代化行業發展的應用型人才,鄉土景觀設計構成課程也是這樣。因此,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的鄉土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加快鄉土景觀設計課程的轉型優化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內容。
面對如何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兼顧的問題,習近平曾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鄉土景觀有著豐富的經濟價值,但這個經濟價值并不是市場價格所能匹配的。鄉土景觀設計是景觀設計課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程,在傳統的設計課程教學中,一般不會單獨設置鄉土景觀設計課程,而在城市景觀設計課程中,把有關鄉土景觀設計的內容提煉出來。當前鄉土景觀發展和城市景觀發展是大相徑庭的,在人群需求和規劃設計理念上有很多區別,因此在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開設鄉土景觀設計課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直觀透徹地了解鄉土景觀設計。要提高學生對鄉土景觀設計的重視,必須讓他們真正意識到鄉土景觀的價值和意義,而景觀設計師就是通過景觀規劃設計來提升和展現這些價值和意義的。景觀設計主要有三大效益,分別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其中最重要的是生態效益,進行規劃設計首先要考慮的便是這三大效益。研究課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帶動鄉村地區實現科學規劃和全面發展,營造規范化、綠色化、特色化的鄉村景觀,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向縱深發展,最終實現鄉村生態振興的目標。
目前,鄉土景觀設計課程教學中主要存在兩個問題。
①課程內容不完整。景觀設計作為一門復合型學科,包含的內容非常多元化,但是目前國內還沒有一本完全針對風景園林專業的鄉土景觀設計教材,因此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需要不斷地進行補充和完善。
②學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主要強調理論知識的講解,使得理論和實踐不能完美結合,以至于學生在進行鄉土景觀設計時,沒有自己的設計想法。當前鄉土景觀設計的教學主要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于專業軟件的教學也只是停留在書本上,例如GIS、PS、CAD等軟件操作并不是很熟練。當前在許多院校考慮到地域限制和經費問題,都沒有開設鄉土實習基地和機房,實地調研的課外教學不能開展,以至于課程教學僅僅局限于理論知識,而且和創新實踐教學反向發展。在當下的教學模式下,很多學生習慣于過去的被動灌輸知識模式,這使得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長此以往,這種情況導致鄉土景觀設計的課堂氛圍非常單調、死氣沉沉,很多學生對景觀設計的熱愛也逐漸簡單,甚至可以說是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最后使得鄉土景觀設計的教學效果達不到讓學生和老師滿意的程度。
鄉土景觀設計牽涉的學科種類比較多,涵蓋的知識面很廣泛,專業就業面很寬廣,風景園林和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可在建筑公司、景觀公司、設計院、林業局等單位求職。這就要求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和教學內容的過程中,考慮到學科發展和社會需求,重點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在讓學生適應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從而以滿足社會和市場對這種掌握景觀設計能力的優秀人才的需求。因此,鄉土景觀設計課程的考核對學生和老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目前鄉土景觀設計課程的另一大問題是考核方式過于傳統,課程考核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和評估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式。普遍院校的景觀設計課程考核方式比較單一,受課時短和學生多等因素,課程考核方法受限。注重課堂理論教學,忽略實踐環節的學習和積累,這樣會導致成績和學習能力不能成正比,同時也會降低學生對鄉土景觀設計的學習興趣,從而阻礙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發展。
在教學過程應當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不是老師一味地灌輸知識,學生只能處于被動的狀態。想要打破這種傳統的被動式學習,首先要轉變這種老師等同于教學全部的觀念,應當在教學中進行積極有效地溝通和表達。在傳統教學中,溝通意味著傳道、授業、解惑。在新時代背景下,培養應用型人才要偏重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分享,通過一種朋友間對話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的新時代,要用表達來實現教學目標,例如評價、研討、競爭機制以及動手實踐。溝通是老師展開教學的一個重要前提,通過溝通老師能夠了解學生的想法和觀點,這對教學的改革和進步非常重要,這是實現教學改革的一個良好基礎,是授課教師的技巧和智慧。而表達是學生在課后對老師上課內容的反饋,能反映老師的教學能力,既是鄉土景觀設計教學的目的,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不再是原地踏步,學生也不再是被灌輸知識的容量瓶,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學中要積極實施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表達,老師通過啟發學生,從而引導學生,再與學生展開討論。學生針對老師的教學內容進行論證,最后進行研究。這兩種方法的目的便是強化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導地位。
鄉土景觀設計課程有效教學,要多注重學生的實地調研。實地調研是進行規劃設計的重要前提,在傳統的設計教學中,通常是學生在紙上畫出設計草圖,與老師、同學進行討論,這種學習氛圍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進行實地調研。一般傳統的實踐教學包括兩種:第一種是老師出一個設計任務書,讓學生在場地根據要求進行規劃設計。第二種是實地項目,原有基地地形還保留,學生基于此進行設計。鄉土景觀環境相對比較復雜,學生對設計任務書里的鄉村地形地貌都不是很了解,如果不進行實地的調研考察,缺乏現場概念的規劃設計會無從下手。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實地調研的步驟、方法和注意事項,通過親自帶領學生實地調研來深入了解掌握實地情況,從而鍛煉學生實地考察的能力,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此外,學校也可以與一些企業合作,在課余時間讓學生去企業里參觀,認識到社會需要應用型人才的標準和要求。
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是構建以能力為主的培養方案、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應當對鄉土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和體系進行適當調整和更新,明確培養這種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關鍵是提高綜合能力、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實行多元化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情,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目前很多高校開始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方式,豐富鄉土景觀設計應用實例教學內容,從而方便學生理解和掌握課堂教授內容。利用超星學習通、慕課、長江雨課堂等應用軟件,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料、在線答疑等學習資源,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先進優勢,利用動畫音頻、VR技術等多種方式可以展現出世界各地的鄉土景觀設計,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直觀形象。
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進行綜合能力的考核,課程考核方式對鄉土景觀設計課程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影響著老師的教學內容、方法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和主動性。基于人才培養理念的鄉土景觀設計課程來說,課堂理論知識考核學生是不夠的,單一理論知識會讓學生降低學習興趣,失去實地考察和實踐動手的能力,因此課堂理論知識考核方式需要被其他積極有效的考核方式替代。相關專業院校可以采用教師教學質量評估的考核方式來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與學生形成一種對立,建立一種互動性課程考核方式。目前還有一種考核方式是形成性課程考核評價,即在老師的授課過程中,給學生打造一個定量的考核評價方式。考核內容包括鄉土景觀設計相關理論知識、學生的規劃設計水平、小組合作能力等內容,評價的人不僅是授課老師,也可以是學生或者其他相關專業領域人才。授課教師根據綜合考核后形成的評價內容,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和改變,并根據這些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
本文提出鄉土景觀設計課程教學體系進行合理、有效的改革策略,不僅能夠培養出專業的綜合型人才,而且還能滿足當前學科建設以及適應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在進行課程改革之前,需要對鄉土景觀設計課程體系進行研究和探討,找出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優化課程結構,強化學生的主動性學習,積極調整課程考核模式,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在教學改革后根據改革實踐效果,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此外,還需要深入鄉村基層,結合當前景觀行業的發展,幫助學生獲取有利的學習和就業資源。為學生在校和業界之間順利完成交接,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的鄉土景觀課程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