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隸瑛
(唐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北唐山 063700)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貫徹實施,學前教育發展需要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幼兒園教師隊伍。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提出完善幼兒園教師培養培訓方案,科學設置教師教育課程,改革教育教學方式;把學前教育理論與保教實踐相結合,突出保教實踐能力。《幼兒游戲與指導》作為學前教育的專業核心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情意的責任。為實現將學生培養成為綜合性、應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標,需要深入研究當前課程的教學現狀,加快課程教學改革。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尤為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將掌握知識作為主要教學目標。通過幼兒游戲與指導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其專業能力的提升,專業情意的培養也都是課堂教學的關鍵。作為幼兒教師,掌握理論知識是從事教育教學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學生還要將知識轉化為外在的專業能力。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包括四個方面:掌握游戲理論的能力、運用理論進行游戲組織的能力、觀察幼兒游戲的能力、支持幼兒游戲的能力。教學中重知識、輕能力的狀況,使得學生專業知識無法轉化為專業能力。掌握游戲理論的能力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獲得,而運用游戲理論組織、觀察、支持游戲的能力需要在實踐中獲得。但當前的情況是理論學習后,不組織相關的教學活動,學生便沒有機會去實踐,理論以知識的形式存在于大腦中,當真正走進幼兒園時,不具備組織與指導幼兒游戲的能力。
教學方法改革一直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改革中教師們在學習新的教學方法,但在實踐中應用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很多教師表示,在接受和實踐新的教學方法后,發現新的教學方法的效果并不明顯,轉而又使用傳統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傳統教學方法的使用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習興趣不高、課堂參與度低,課堂時效性差,種種弊端不斷顯現。《幼兒游戲與指導》課程既要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還要提升專業能力,教師僅以傳統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方法,是不能完成教學目標的,因此《幼兒游戲與指導》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刻不容緩。
學前教育的理論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將教學重點和難點定為知識的識記與理解,學校教育與社會對人才需要之間存在偏差,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社會實際需要,教學內容與幼兒園需要不匹配,教學空間封閉,學生接觸幼兒的機會少,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沒見過。課程內容選擇的原則應依據課程目標,適應學生的特點,注重內容的基礎性以及貼近社會生活與學生生活。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該在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下根據本門課程目標的價值定位來進行選擇,同時考慮《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等綱領性文件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需要。教學內容不應只局限于教材中幼兒游戲理論的學習,在了解幼兒游戲的真實狀態下,應用所學理論,能夠組織與指導幼兒游戲、觀察幼兒游戲、評價幼兒游戲應該成為教學的重點內容。
行動導向教學法將學生作為教學中心,將學生能力培養作為目標,在教師行動導向下,組織多種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在行動教學法的具體操作層面上,教師可以使用案例分析法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頭腦風暴法等方法。在行動導向教學法中真正實現以實踐活動作為教學導向,教師教學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本,以行動的引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形成關鍵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可以改進當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教學方法單一,重知識、輕能力的問題,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幼兒游戲與指導》課程中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將頭腦風暴法、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按照教學目標于教學內容的要求合理安排使用。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夠主動建構關于各類幼兒游戲的組織與指導知識,教師需要提出問題、引導流程、提供材料來指導學生學習。教師在課前提出教學目標與課前任務,學生進行搜集材料、進行思考;教師和學生探討課前任務,共同決策解決課前問題的方案;課堂教學期間也是學生進入實施的環節,學生使用角色扮演、小組匯報等形式展示課前學習成果;對于學生課前任務的完成情況,展開討論,教師結合學生的展示與討論情況,提供重點、難點的學習材料,學生討論分析,攻破重難點;教師與學生進入課程的檢查與評估,可以是教師評價,也可以是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最后將本節課所學應用于幼兒園的游戲中。
角色扮演法、項目教學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學方法指向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在一定的教學情景中解決問題、展示結果、實踐理論,并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評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知識學習向能力鍛煉進行轉化。課中的角色扮演課后的實訓練習,將知識的運用從解決初級問題到所需能力的階梯式提升,學生組織與指導幼兒游戲能力隨任務難度的增加而有所提高。
通過調查了解到,學校會安排學生進行見習、實習,但學生仍存在理論應用與實踐機會少、學生接觸幼兒機會少、教學內容與社會需要存在偏差。“要培養優秀的師范生,就不能把知識窄化在課堂和書本上。”學生具備的專業素養的培養與社會需要之間存在差距,尤其在專業能力方面有欠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加強學校與相關企業的合作,不僅包括加強與幼兒園的合作,還包括其他單位如:律師事務所、法院、醫院、玩具制作、幼兒園環境設計等,最大程度地使學生與未來工作崗位進行對接,根據崗位需要,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
以幼兒園及其他相關企業中實際出現問題為導向,使理論學習有目的性、針對性;邀請幼兒園及相關企業為學生做系列講座與匯報,彌補學校教師的實踐經驗不足的缺陷。除此之外,在理論講授前,教師可布置課前任務,使學生有針對性地去企業觀察,為理論學習提供實踐經驗;在理論學習后,布置實踐性作業,使學生將自己所學應用于實踐中。在講授表演游戲時,教師可根據幼兒園表演游戲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布置觀察主題,如觀察幼兒園中表演游戲的主題、教師提高幼兒表演技能的方法、幼兒游戲時出現問題教師是如何指導的等;學生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課堂教學,形成對表演游戲的初步認知,同時邀請幼兒園教師、皮影制作人、木偶制作人等相關專業人員到學校進行表演游戲的組織與指導、表演游戲技能指導等方面的講座,學生在系統地學習后完成表演游戲組織與指導方案;課后將組織學生將自己的表演游戲組織與指導方案到幼兒園進行實施。
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學生的理論學習不只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來源于實踐,應用于實踐。在與企業緊密合作的過程中,實現了人才培養與社會的對接,學生是在崗位要求的基礎上,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