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嬰兒恒溫箱還沒被發明時,新生兒的死亡率非常高。1881 年的一天,婦產科醫生斯蒂芬去巴黎動物園看展覽,其他人都在看獅子和老虎,他卻把注意力放在了動物園里孵小雞的孵化器上。他受到啟發,找到動物園里制作小雞孵化器的家禽飼養員奧迪爾·馬丁,制作出一款有玻璃門并帶有隔間熱水瓶的嬰兒恒溫箱。隨后,嬰兒恒溫箱開始在各國普及。數據顯示,使用嬰兒恒溫箱之后,體重過輕的新生兒的死亡率從66%降低到28%。
這么偉大的發明,其發端僅僅是一個醫生在逛動物園時,受到小雞孵化器的啟發,進而產生的創新思維。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利用這種創新的方式。有很多詞說的都是這種方式,比如交叉創新、跨界創新、混搭創新、組合創新等。所以,困住你的從來都不是問題,而是思維。
這個故事還有后續。2005 年,國際救助組織給印度尼西亞的一座城市捐贈了8 臺嬰兒恒溫箱。3 年后,麻省理工學院的普賴斯蒂洛教授去訪問這座城市時,發現這8 臺恒溫箱全部出了故障,都不再使用。因為當地根本沒有人會修。
普賴斯蒂洛決定為發展中國家設計一款嬰兒恒溫箱。他發現,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是有汽車的,而且,都有汽車的配套維修能力。于是,他們就嘗試用汽車的零部件來制作嬰兒恒溫箱。3 年后,新的嬰兒恒溫箱做了出來,取名叫育嬰器。育嬰器不僅可以在當地找到備件,而且只要是汽車維修人員,都可以維修。
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在經歷了無數的痛苦和思考后,明白了一件事:“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下選擇自己的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