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潔
(平頂山職業技術學院,河南平頂山 467000)
隨著現代職業教育理念不斷深入,我國職業教育“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正處于高質量發展時期,旨在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從而滿足社會的多樣化需求。相比于其他專業學生,高職藝術設計相關專業課程制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更加趨向于實踐性和自主性,這種獨特優勢也為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進行自主創業提供更多可能性。在自主創業視角下,“工作室”逐漸成為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的典型做法,有效促進了高職創業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
當前,以“工作室”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在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發揮著至關重要作用,其能夠將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及創新創業項目相融合;簡而言之,依托“工作室”教學模式,以實踐項目為主導,重點聚焦創新思維、專業實踐技能培養,將理論教學與實踐創業深度融合。比如,在校園期間,定期組織學生全體參加高規格的藝術設計類競賽,達成“以賽促改”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社會優勢資源,比如開展校企合作模式、現代學徒制教學等形式,讓學生在實踐創業項目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形成創新創業意識,因此,藝術設計專業與工作室的深度融合,能夠迎合時代的快速發展,滿足高職教育的教學模式。鑒于此,如何將藝術設計工作室教學模式與自主創業有效銜接,培養專業素養、創新創業意識兼備的優質人才是值得深入開展研究的重要課題。
利用高職藝術設計工作室開展日常教學,使藝術設計相關理論課程占比逐漸降低,致使專業設計課程和實訓基地愈發受到高度重視,更加凸顯了高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其次,從目前發展現狀來看,高職藝術設計工作室參與實際教學有效將學生空閑時間有效整合,并依托工作室,讓高職學生參與到藝術設計創業項目及科研項目,全面激發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切實提升學生專業素養。
基于藝術設計工作室所構建的教學模式不僅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對培養高職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至關重要,其有效將教育理念、教學方式、課程設置、創業項目、反饋評價體系有效結合在一起。此外,在高質量完成藝術設計相關理論課程基礎上,以創新創業項目為導向,立足于學生自我價值需求,堅持以創新實踐能力形成基本出發點,高效利用藝術設計工作室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得高職學生主動參與到藝術設計類創新項目,同時,依托校企合作模式,讓學生到高新技術企業實習學習,確保其能夠掌握最新前沿動態,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現階段,高職學生自主創業能力一直是藝術設計工作室教學模式的重點,在實踐過程中,讓學生在實際項目鍛煉中不斷提升綜合素質,進而為后期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在自主創業理念的引領下,藝術設計工作室教學模式可讓學生有效認知項目或作品的可行性和效益性,從而保證能夠與市場需求無縫銜接,更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因此,利用工作室平臺,摒棄諸多教學不利因素,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協作能力及創業能力,為后期自主創業提供有利契機。
新時期,借助藝術技術專業工作室的教學模式應取締傳統瓶頸因素,比如“灌輸式”講解方式、落后陳舊的教學設施,使得傳統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群體的內在價值需求。筆者建議,構建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應發揮學生團隊“主體”作用,由專業教師擔任工作室負責人,其管理機制、運行方式可模擬高新企業管理框架,比如,管理制度、崗位設置等。由專業教師擔任項目執行總監、或者項目經理崗位;學生團隊根據自身發展需求和特長因地制宜地擔任崗位專業技術崗或者管理崗。此外,還要模擬企業的工作環境和內部人員結構,讓專業教師和學生切實參與到場景布置中,進而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自主創新創業能力。
其次,通過采取模擬企業管理模式,高職學生可提前參與到人際交往、工作環境適應、經驗交流、成果展示等諸多方面,從本質上增強高職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自主創新、創業能力。
相關研究成果表明:藝術設計工作室核心在于“項目管理”,同時,藝術設計工作室均以項目管理和任務書為核心, 高職學生在轉換角色后,可以“準員工”定位標準要求及約束自我。在藝術設計項目管理實踐過程中,不斷熟悉相關工作流程,精準定位自我,在實踐中不斷加強業務能力和創新意識。
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創新發展,藝術設計專業和工作室的深度融合更加明確了教學具體任務和人才培養目標,構建“梯隊式”人才培養模式。高職新生入學就可通過多種方式讓其進入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通過自始至終得培養,讓高職學生能夠全面掌握藝術設計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從而與學生自主創業能力目標保持高度統一。
一方面,快速形成高職藝術專業高年級學生群體骨干群體。高職藝術設計工作室獨特性在于其具有企業運營和教育教學雙重效能,更是長期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主戰場”。高職學生進入工作室后,經過長時間的培訓及項目鍛煉,逐漸掌握相關的職業技能、創新思維,同時還提升了管理能力。一般情況下,建議讓高年級學生成為專業教師的助教,幫助低年級學生群體建立正確的思維觀和認知觀,若教師加以指導培養,從而形成“傳幫帶”教學模式。另一方面,建構藝術設計工作室職位激勵機制,將教學模式與工作室職位激勵機制掛鉤,能夠真實反映學生的價值需求,結合工作室實際情況,積極開展藝術類項目實施、訓練,并以此為契機,構建符合高職學生自主創業能力形成的職位激勵機制和人員晉升渠道。
眾所周知,高職藝術設計工作室的教學環境主要包含軟件環境、硬件環境兩個層面。其中軟件環境主要為管理機制、專業技術、崗位設置、獎勵機制等;軟件環境主要為新媒體教學設施、網絡資源、實驗設備等,因此,以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為邏輯點,構建開放式體驗式教學是增強學生自主創業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在工作室項目實踐過程中應通過校企合作模式、產教融合等進行實踐項目的合作(主要以簽訂設計服務合同),以具體項目培養學生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針對性讓學生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參加藝術設計專業相關項目。其次,進一步加大高職學生對外交流學習的工作力度,全面整合校內優勢資源,搭建開放的自主創業平臺,比如數字圖書館、線上教學資源庫、產業研發基地。同時,依靠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實驗室、科研中心、實踐平臺及就業創業基地與社會各參與主體進行合作,還可以通過創業園、創新創業學院、與企業進行制定人才培養協議,從而實現信息資源整合共享,也為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多機遇。與此同時,立足于學生自主創業能力形成,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活動,比如優秀創業者經驗交流會、知名專家講座、學術報告及藝術設計項目展覽會等,從而藝術設計工作室在科學指引下,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為實現高職學生自主創業能力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工作室作為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機制重要渠道,有效將教育教學與創新創業項目有效銜接,還可全將校內外優勢資源進行高度整合,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創業意識、項目實踐能力及自主創業能力。利用藝術設計工作室切實保障高職學生在項目實踐中不斷提升自我,特別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語境中,以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為切入點進行教學改革與實踐,為高職教育未來發展方向提供了一個可靠的指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