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欽
(澳門科技大學,中國澳門 999078)
歐盟貨物自由流動原則對于歐洲內部統一市場的發展來說可謂是至關重要的基本原則,而歐洲內部的統一市場又是整個歐盟成立的前提和基礎。而自由的貨物流動、人員流動、資本流動和服務貿易是歐洲內部統一市場的重要標志,即我們通常所講的歐盟“四大自由原則”。上述四大基本自由原則起到了協調歐洲經濟發展和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從而為歐盟的正常運轉提供了保障。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原則就是貨物自由流動原則,該原則也是歐盟內部市場的基礎性原則。也正是貨物自由流動原則為歐洲內部市場的建立提供了基礎和依據,而在當前,歐盟政策關注的焦點也是內部市場。現在的歐盟內部市場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可以在各成員國范圍內自由進行商品貿易活動,同時覆蓋超過5 億人口的市場,它為消費者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商品,并且也能夠讓消費者獲得最優惠價格。另一方面,貨物自由流動原則也支撐著歐洲商品貿易的發展,因為貨物貿易占據歐盟內部市場貿易的主要部分,占比超過百分之七十。正因如此,貨物貿易的穩定發展是歐洲內部市場得以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而歐洲內部市場的穩定發展也決定著歐盟能否在全球化經濟中持續發展。
我們如果站在法律的角度去觀察,根據歐共體條約中的第28 條至第30 條的規定,可以看出條約禁止對歐盟內部貿易進行不正當的限制,也正由于此,表明了歐盟從立法上確定了四大基本自由原則,也明確了這一原則的范圍和界限。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天歐盟的內部市場發展早已不局限于上述條款,其在許多領域中的立法已經進一步豐富了內部市場的含義,并且為具體的商品貿易活動中如何理解貨物自由流動原則提供了方向。但是歐盟的四大基本自由原則作為歐洲內部市場重要支柱的基本功能并沒有受到影響。
此外,通過《歐盟運行條約》的第34 條至第36條的規定,使得貨物自由流動原則在立法上的體現更為具體,同時也代表了貨物自由流動原則在歐盟法律體系內的最高法律效力,并且具有直接適用和強制執行的效力。同樣,在歐盟出臺的一些與之相關的具體法規中也進行了更為詳細具體的規定,由此在進一步保障貨物自由流動原則的同時也保障了歐盟貨物自由流動原則可以落到實處。
歐共體的下設機構也對這一原則的執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歐盟法院。歐盟法院的權威保證了共同體法的有效執行。此外,歐盟法院在審理相關的案件中也不斷地在形成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判例,從而也能夠及時地應對出現的新情況,以保證貨物自由流動原則的實施。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現,貨物自由流動原則的運行在各階段和各層面都能得到最為有效的保障。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貨物自由流動原則對于歐盟的重要性。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從本質上來講也是一種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而歐盟作為歐洲一個由多國家組成的共同體,其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同樣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其實踐經驗十分值得我們借鑒。尤其是歐盟的貨物流動自由原則的成功經驗,更是非常值得我國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過程中去參考。而就歐盟貨物自由流動原則的設立和發展來看,以下經驗是我們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值得思考和借鑒的。
歐盟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歐盟法院的成功,因為歐盟法院對歐洲內部市場的管轄權及其權威地位,才使得歐盟貨物自由流動原則的運行和實施得到有效的保障。由各成員國各自選派一名法官以及8 名法律顧問組成的歐盟法院,是歐盟的司法機構,擁有獨立的司法權,負責審理和裁決在執行歐盟條約和有關規定中發生的各種爭議。其審判結果為最終結果,具有直接適用的、可強制執行的和最高的效力,也就是說成員國對于歐盟法院的判決必須執行,以維護歐盟法律的權威。
中國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要實現貨物的自由流動,以推動大灣區的貿易發展,首先應當解決的也是貿易糾紛解決的機制,粵港澳大灣區在這一方面較之于歐盟是有著先天性的優勢的,因為粵港澳大灣區共同屬于中國的主權領土范圍內,并不涉及國家利益的沖突。但是由于“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粵港澳大灣區涉及到兩岸三地三法域,粵港澳三地在經濟模式、政治制度、社會和文化環境依然存在差異,這就會導致地方政策不同,糾紛解決機制不同,以及法律適用不同等問題,從而影響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基礎,即貨物的自由流動。
因此,應借鑒歐盟的做法,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立一個具有權威的司法機構或仲裁機構。歐洲著名經濟法學家彼得斯曼曾說過:“所有文明社會都有的一個相同的特質,就是都應該擁有一套適用和解釋規則的、和平解決糾紛的規定及程序。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國內,都是法律的共同經驗。”目前,雖然粵港澳大灣區的相關法律工作已經開始,但仍有很多涉及糾紛解決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討論。如果粵港澳三地能對爭議的解決機制達成共識,那么就能使糾紛解決的裁定在粵港澳三地得到統一的承認并實施,進而使爭議有效解決,并可以保證貨物的自由流動。而由于粵港澳三地文化傳統、政治制度和法律體系等方面都存在差異,需要在兩岸三地進行多方考量和平衡,并在中央政府的統一領導和協調下,處理好爭端解決機制的問題。如三地可以嘗試由各自的司法機關出面來就涉及糾紛的事項組建大灣區特別法庭進行審理工作。
從最初的歐洲共同體到現在的歐盟,經過七十年的發展,逐步清除了成員國之間對貨物自由流動的障礙。首先,取消了貨物通過各國邊境的復雜程序;其次,破除了稅收方面的壁壘。同時,經過歐盟的不斷發展,歐盟各成員國范圍內基本實現了四大自由,即形成了歐盟統一市場。歐盟統一市場的建立,為貨物的自由流動奠定了基礎,同時,完善的市場規則和市場秩序也為貨物的自由流動提供了安全穩定的商業環境。在貨物方面,粵港澳大灣區三地有各自的優勢,隨著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在大灣區建立一個法律法規和貿易秩序相對完善的一體化的市場更加有利于發揮粵港澳三地自身的優勢,從而能夠使粵港澳大灣區發揮出最大的功能,也能使得大灣區的經濟實現持續的繁榮發展。
大灣區的發展有著毋庸置疑的正面作用和積極意義,但由于我國“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使得粵、港、澳三地在社會制度、法律傳統、貿易政策以及商業習慣等方面均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也就要求我們在建設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過程中,不僅要看到前景和機遇,同樣,在大灣區建設實踐過程中也要面臨許多現實問題,而在這諸多問題中,關于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首要問題就是內地和港、澳兩地的商品貨物流動問題。由于海關和稅務方面的制度差異使得在當前背景下,港、澳兩地和大陸地區之間并不能實現商品貨物的自由流通。中國大陸和港、澳兩地除了存在邊境上的關卡之外,還存在著政策上的壁壘。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過程中協調好這些問題,如何借鑒歐盟的成功經驗,以及如何將這些經驗同我國實際相結合,是我們當下最應當去思考的。
注釋
(1) Cf.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The internal market for goods:a cornerstone for Europe's competitiveness, 2007:35.
(2)Klaus Bieter Borchardt,:"The ABC of Community Law", Brussels: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European Communities,2000:35-53.
(3)Ermst-Ulrich Petersmann:"The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System Since 1948", Common Market Law Review,1994: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