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基礎部,河南漯河 462002)
新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翻轉課堂、創客空間、人工智能、3D 打印等新技術的興起對教育產生深遠影響。受新冠肺炎疫情及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雙重影響,教師具備信息化教學能力比起以往年份顯得更加迫切。各地各學校響應黨中央、教育部的號召,把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工作擺在更加重要議事日程,紛紛出臺引導政策,創新方式、拓展渠道、精準服務,幫助教師實現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已深入到醫學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學校及教師個人也已從開始時的不知所措到后來的不斷調整、不斷適應、不斷完善。對于新時代的醫學院校教師而言,如何化危機為契機,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緩解教學壓力,以創新方法解決教學中的挑戰,進而增強教學績效,也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時代課題。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主要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系統使用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發展所具備的教學技能和專業發展能力。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不是固定不變的,會隨著教師個人的經歷、所處環境等發生相應變化,是一個動態、可持續的發展過程。通過對以往文獻資料梳理及調查分析,文章認為,醫學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是綜合能力,主要由信息化教學的意識和態度、信息化教學的應用能力及信息化教學的反思能力三部分構成。
醫學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的意識和態度,是有效提高其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前提。但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醫學院校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理解還是停留在使用多媒體層面,不愿意花精力和時間去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即使有教師使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也僅限于教學比賽,在具體的授課中并未真正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醫學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的意識不足,態度不積極主動,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1)對國家政策導向的感知不敏感。2018 年2 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 年)》,提出“互聯網+教師教育”創新行動計劃,要求要利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進教師信息化教學服務平臺建設和應用,推動教師教學方式的深刻變革。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要利用現代技術推動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順應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可以看出,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教育信息化事業的重視,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問題正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但是,部分醫學院校教師對國家政策導向的感知不敏感,忽視教育教學過程中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迫切需要引導教師學習相關政策、文件,提高信息化教學的意識。(2)缺乏激勵機制,信息化教學的內生動力不足。目前,醫學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的激勵機制主要是通過諸如優質課評比來實現,同教師的績效考核、評優評先、年度考核關聯不大,沒有調動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的積極主動性。因此,醫學院校迫切需要營造鼓勵教師使用信息化技術開展教學的氛圍,激發教師自愿自覺進行信息化教學。
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醫學院校教師應具有多種能力,并且體現為動態性、差異性等特征。根據醫學院校特點及教師工作性質,醫學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的應用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能力。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技術融入課程教學的關鍵,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從整體上來看,醫學院校教師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也具有一定的教學技巧,但是將兩者整合起來有一定的難度。(2)信息化教學的設計能力。大部分醫學院校教師具有信息化教學的設計能力,能夠制作體現信息化的教案和授課課件,但是由于教師面臨一系列現實性問題,沒有充裕的時間和足夠的精力進行教學資源開發。(3)信息化教學的實施能力。如何制作授課課件和查找教學資源,是考查醫學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標。但是,在現實中,醫學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普遍不高,迫切需要進行相關教學培訓。
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教師具有必要的教學反思是提高個人教學能力水平的有效手段,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至關重要。教學反思,主要是指教師對個人的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反觀自己教學的得失,是不斷控制、評價、修正個人教學行為的一個動態過程。對于醫學院校教師對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反思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常常反思教學目標是否落實到位,信息技術是否融入課程教學,是否借助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是否應用智能終端實現終身學習等。
醫學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開發與培養應該針對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組成要素展開,不僅可以有效提升不同層面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而且也可以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目前,醫學院校教師雖具備了一定的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知識,對圖片處理、視頻剪輯等也達到了比較熟練的程度,但是普遍存在對信息化教學認識有偏差的問題。黨和政府、學校都在大力推廣信息化教學,確實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醫學院校教師多以被動形象出現,并沒有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因此,要想切實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的意識,必須在引導教師學習貫徹相關文件精神的基礎上,糾正認知上的誤區。(1)在醫學院校層面,要“硬件”“軟件”兩手抓。以往學校認為,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需要在“硬件”上多下功夫,創設信息化教學條件,但是遠遠不夠。學校更應重視信息化校園環境建設,加大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視程度。(2)在教師個人層面,要加強教育引導。由于學科性質決定,醫學院校教師的教學任務非常繁重,教師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學習、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也沒有精力去思考如何開展信息化教學,只是重復著傳統式的授課方式。這需要制定激勵機制,轉變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認知,并引導教師樂于開展信息化教學。
(1)加強信息化教學培訓。一般來講,醫學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培訓包括觀摩學習、現場培訓和專家講座。但是,從目前醫學院校組織的信息化教學培訓活動來看,理論知識講授過多,而貼近教學實際的培訓不多,再加上培訓時間一般較短,培訓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醫學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培訓,除了進行必要的理論講授之外,更應加強面對面的技術操作方面的培訓。(2)強化制度引導,激發教師信息化教學的內生動力。目前,醫學院校教師面臨如何平衡教學和科研關系的問題,這也是教師普遍關心的焦點問題。醫學院校要制定合理、規范的教學質量評價、職稱評聘體系,通過制度的力量來激發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的內生動力。
考核評價事關信息化教學的推進方向,有什么樣的考核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信息化教學導向。以往教師教學水平評價體系中,重視科研能力、教學技巧的考核,導致教師信息化教學動力不足,育人效果有待提高。因此,為了保障醫學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有序開展,必需制定一個科學化、規范化和人性化的評價體系,通過制度的力量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在醫學院校,教師為了取得較好的發展機會,希望在科研領域有成績,而不愿意花大量的精力進行教學,出現了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主動性不強的問題。為此,醫學院校要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和評優評先、職稱評聘掛鉤,從評價體系方面充分調動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可以采用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相結合,對信息化教學做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充分肯定教師信息化教學工作的價值。
總之,對醫學院校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能力開發與培養,能夠幫助醫學院校教師通過對教學資源進行信息化采集、加工和整理,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完善教學的設計、實施和評價,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使醫學生成為社會急需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