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晴
眺望遠處的天空,看活的動物,采活的草木,玩真的沙石。父母做好統籌安排,在具體的生活里讓孩子多體驗,多學習,多積累,培養平和快樂的心境。
小美是班上唯一放學后立即離開校園的人。“雙減”后,南京鼓樓區的某小學,下午放學后都要安排A、B、C三個時間段,供學生自由選擇。A是所有學生都要參加的完成課堂作業到15:25,B是社團興趣班到16:30,C是托管到18點。班上只有小美一個人沒有選擇社團。也就是說,每天15:25她就放學了。
為什么不把孩子留在學校里呢?小美的媽媽說,小學的社團其實跟幼兒園的興趣班一樣,孩子太多,老師就一個,如果真想讓孩子學點東西,還是要自己出去找了學。小美的媽媽始終秉承一點,就是小孩的時間最寶貴,最不能浪費,一定要充分利用。哪怕是戶外運動、玩耍,都是珍貴的,都要爭分奪秒地利用。所以每天放學后,她把女兒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學拉丁舞,讀小說,做模型,練毛筆字,打羽毛球等。日程擠得這么滿,孩子累不累呢?
其實,每個孩子對快樂和累的理解不一樣,學習本領、獲得新的知識,能給人帶來成就感,小美每靠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個問題,哪怕是做對了一道數學難題,幫助外公查了一回字典,她都開心許久。在學習中所獲得的樂趣,會內化成孩子的自信,升高孩子的眼界,加上孩子又愿意學,現在放學回家基本沒有書面的家庭作業了,一下子有了那么多的時間,當父母的怎么能不趁勢而為呢?應該說,家長的主觀能動性更強了,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小美每天放學后,都會先到小區里玩一個小時,小孩子天生都喜歡玩游戲,喜歡跟小伙伴們一起玩。小區里綠植多,空地也多,差不多大的孩子也多,帶個排球,跳個繩,丟個沙包,隨便一個游戲都可以讓孩子們玩得很開心。
小美的媽媽說,有時伙伴的力量不亞于父母,跟小伙伴交往,會慢慢培養起孩子的利他精神,學會分享,學會合群,挺好的。
周末時,媽媽會帶小美去離家遠一點的地方,“生活是活的,是動態的,要讓小美到真的生活、活的生活里去學會一些知識。”看展覽,爬城墻,逛公園。或者約同學一起去,或者約上表弟小京一起去。現在疫情關系,就只能在城區里找玩的地方了。以前還會約個小長途,去周邊的城市。只要有心,都能找到玩的地方。
小美性格挺好的,比較開朗隨和。這歸功于全家人的教育理念比較統一,長輩后勤給力,勁往一處使。雖然是兩代人在共同帶著小美,但基本上步調保持一致,不會因為教育孩子而發生分歧,所以小美也很自在,從沒有因為大人意見不統一而無所適從過。小美的家人都認識到這一點,孩子生活的家庭氛圍溫和安詳,孩子內心就是和諧而篤定的,這是她自信、自愛、自強的來源,是她一輩子的精神支柱。
“雙減”政策,把更多的機會下放給了家長,方向是對的。家長們的想法也是各種各樣。舵手想法不同,自然船行駛的方向就不一樣了。小美的媽媽說,“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家長成長的過程”。這個相互成長的過程很漫長,且行且珍惜。
父母帶孩子,光有威嚴和權威是不夠的。家庭教育,不是簡單的責難打罵、嚴苛責罰,而應該是生活里的陪伴,充滿智識的交談,父母以身作則,成為孩子模仿、學習的榜樣。
小美有位表弟叫小京,上幼兒園大班。小京平時都是由奶奶接送。放學后,小京就拉著奶奶一起玩,祖孫倆其樂融融,打羽毛球,跳繩,玩巧虎類玩具、折紙、練習控筆。奶奶陪孫子玩樂,孫子就陪奶奶下廚房,奶奶時不時拉著小京幫她做家務,剝花生,剝毛豆,擇菜。小京的小手靈活,小腿跑得快,小嘴巴又會說,祖孫兩人在家忙得不亦樂乎。
奶奶退休前是名小學教師,在教小京做家務時,總不忘潤物細無聲地教孩子學習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比如,她教孩子學會觀察花生和毛豆的區別。剝花生時,花生殼比較硬,剝不下來,小京想要放棄,奶奶鼓勵他堅持一下,說我們來想想辦法,奶奶教他學會使用夾子剝花生,小京從而懂得利用工具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奶奶還告訴小京花生的生長過程。今年因為疫情防控,幼兒園延遲開學,奶奶就把孫子帶到老家去挖花生,讓他知道花生來之不易。
洗菜時,奶奶告訴小京,淘米水可以澆花,加點鹽可以洗蘑菇、西蘭花,這樣更容易去除雜質和殘留的農藥。小京擰水龍頭,奶奶告訴他要掌握好手的力度,說水流要開得細細的,要及時關水、節約用水,告訴他自來水是怎么引到家里來的,我國有些地方還很缺水,那里的孩子沒有水洗澡,我們要珍惜水,愛護水資源。
小京認真聽著,頭直點,記在心里,到幼兒園后,還會把這些事講給同學聽。
小京喜歡煮飯,搬張小凳子站在灶臺前,揮著小鏟子學炒菜,盛飯菜,擺桌子,拿筷子等。
做這些時,奶奶一步不離地陪在身邊,但并不過多干涉孩子,奶奶說,只要沒有危險,就盡量多給他嘗試的機會。調皮是孩子的天性,有時候,小京洗好菜了,故意不擦干凈手上的水,把水灑到奶奶臉上,奶奶作勢要打他,小京就邊跑邊笑,說,你來啊,來追我啊。
小京這是把奶奶當作親密的玩伴了。顯而易見的是,正因為小京與奶奶有這層親密關系,才能奶奶說什么他聽什么,全盤接受奶奶的正確引領。
對于來自外界的信息,孩子有孩子的接受系統,與孩子在一起時,光有道理沒有實踐不行,光有陪伴沒有方法的指導也不行。小孩子是最講情感的,大人們把心放平了,把姿態放低了,是很容易與小孩子們打成一片的。孩子在心里認同你了,那么自然會信服你的話,會按著你指的路子朝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