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娜 唐瑩
(長春科技學院,吉林長春 130600)
步入新時期以來,生態翻譯學作為翻譯學中衍生出來的一個新的分支,受到了許多學者的關注,但與此同時,許多學者也就這一領域的發展提出了相關疑問。本文主要對于生態翻譯學在中西翻譯研究中的學術定位開展研究,從生態翻譯學對中西翻譯學產生的影響入手,明確生態翻譯學在世界翻譯體系中占據的重要位置,從而有效促進翻譯領域綜合發展水平的進步。
大部分學者對于生態翻譯學提出的疑問包括生態翻譯學與翻譯生態學有何不同、生態翻譯學為何不能與翻譯適應選擇論等同以及其他相關概念之間的劃分。在開展生態翻譯學及其相關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在明確相關概念的基礎之上,才能夠挖掘更深層次的內容。首先,針對生態翻譯學為何不能與翻譯適應選擇論等同這一問題,我們認為,二者之間有著諸多的共同之處,但翻譯適應選擇論只是一種基礎理論,能夠成為生態翻譯學研究的著手點,而生態翻譯學則是在翻譯適應選擇論的基礎之上發展而形成的新的學科體系。其次,生態翻譯學與翻譯生態學側重點有所不同,相對而言,生態翻譯學更加側重于翻譯學,而翻譯生態學則更多的是指從翻譯學的角度出發,開展對于生態學的研究。最后,生態翻譯學衍生出的翻譯生態實指和翻譯生態喻指,更類似于中西文化對于生態翻譯學的不同看法。總體來說,學者們之所以會產生較大的分歧,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人們在研究生態翻譯學及相關理論的過程當中,所使用的概念及名稱未能統一,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理論內容也在不斷豐富,各項內容的覆蓋面有所交叉。在未來各項研究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我們還需從把握最根本的理論入手,構建起更加完備的生態翻譯學理論體系。
眾所周知,由于歷史文化和思想態度存在差異,中西文化的格局和內容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久而久之,這種多元化的差異逐漸演變成國學與西學之間的差異。
作為中華兒女,我們從小就受到儒家思想中的仁義教育的影響,道家的無為自化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許多人甚至將佛家思想視為自己的信仰,另外許多文學著作中蘊含的深刻思想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也綻放出了與眾不同的光彩。反觀西方文化,西學更加倡導理性思維,無論是神學研究、哲學研究,還是更加注重思維和邏輯的技術研究和科學研究,都體現了理性的態度。如果說國學文化存在著辯證統一的關系,各種思想交互錯雜,獨立存在,又緊密相關,那么西學中的理性思辨則被隔離在科學體系之外,形成了與其他研究內容不相容的結構體系。從西方學者的角度上來看,圍繞著翻譯學開展的研究所構建起的理論體系,主要由最基本的理論、描寫理論以及應用理論三大部分共同構成。其中,最基本的理論顧名思義就是指圍繞著翻譯核心理論開展的研究,描寫理論則是對于各類翻譯方法的研究,應用理論則更加側重于對于翻譯形式和翻譯內容的研究,翻譯學當中的選理性研究由于與現代翻譯領域的研究脈絡不相適應,已經不再是學者們關注的熱點。
相對來說,生態翻譯學的理論建構與國學研究體系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因此也體現出了國學文化特色和傳統文化特色。在最初著手對于生態翻譯學開展研究之際,胡庚申教授將讀者反饋與事后追懲的研究思路有機結合在一起,為生態翻譯學領域的研究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同時,胡庚申教授也鼓勵廣大學者及翻譯人員們主動汲取適應選擇策略的優勢,探尋更加有力的翻譯之法。針對生態翻譯學中所提出的“宏觀-中觀-微觀”理論,將其融入到研究體系中能夠為后續翻譯學領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眾所周知,生態學領域的研究至今已經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果,且研究水平逐年進步,無論是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生態理念,還是融入了中國傳統思維的生態理念,都能夠為生態翻譯學未來的發展提供依據。
總體來說,生態翻譯學理論體系的構建能夠為后續生態翻譯學的研究提供更多可能,也能夠為翻譯學領域的進步奠定基礎,生態翻譯學理論體系中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中國傳統思維影響下的生態理念,集中西譯學之長,采用創新性的研究方法,體現了生態翻譯學獨具特色的理論優勢。
追溯生態翻譯學的源起,從達爾文主義生物進化思想為出發點,結合生態學的發展視角,形成了新的翻譯學科。生態翻譯學看似與中華傳統文化并無本質上的關聯,但深入挖掘其核心內涵,卻能夠發現,生態翻譯學在不斷傳承與研究的過程中,早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形成的緊密的內在聯系。具體來說,首先,生態翻譯學中對于“人”的看法與中華傳統文化中對待“人”的態度基本一致。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倡以人為本,將人作為各項活動開展的主體,而生態翻譯學以鼓勵我們能夠尊重翻譯者占據的主導位置,圍繞著翻譯者落實各項翻譯工作,縷清翻譯流程。其次,生態翻譯學中對于翻譯生態系統的概念的確定,已經不再局限于最基本的生態領域,而是從生態鏈條出發,逐步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伸,既融入了豐厚的文化底蘊,也滲透了傳統文化中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值得注意的是,生態翻譯學的理論建構不能只是一味地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理論觀念,還應當注重傳承傳統文化思想,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與時俱進的創新。
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嚴復曾說,譯事三難:信、達、雅。即忠實、順達、文雅。眾所周知,漢語語言文化內涵深厚,很多時候只是一個單一的文字就可能蘊含多種不同的意蘊,因此難免會出現解讀錯誤的情況。我們可以將嚴復先生提出的“信”,理解為對原文的直觀傳譯,等同于以譯者為主導開展的翻譯活動?!斑_”體現的是文質相兼的態度,重在體現翻譯者在開展翻譯活動的過程中選擇的翻譯策略?!把拧痹谏鷳B翻譯體系中則體現為翻譯者在翻譯文章時選取的語體種類。生態翻譯學對中國翻譯學思想的傳承,總體來說主要體現在,翻譯者主導作用的發揮、翻譯方法的選取以及對現代翻譯領域發展形式的適應。
生態翻譯學對西方翻譯學思想的繼承與發展主要體現在選理論視域繼承和超越。首先,翻譯者占據著重要的主導地位。隨著時代的發展,西方翻譯學領域的研究也體現出了不同的側重點,從最初的以語言學轉向為主,主要圍繞著文本中的內容進行翻譯,而忽視了譯者的作用,到現如今的重視譯者的主體地位,估計譯者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翻譯質量,在這一過程,中西方翻譯學思想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其次,在翻譯生態環境發展變化的大背景下,中西方的生態文化思維都逐步融入到翻譯學領域當中,其中西方生態學重點關注生態環境的變化,圍繞著生物鏈、生物領域的平衡發展等內容開展研究,這種思維也滲透到了翻譯生態領域當中。無論是文化生態環境還是社會生態環境都是影響生態翻譯學發展的主要因素,未來生態翻譯學領域的研究和發展需要集合中西文化的智慧,找準在中西翻譯研究體系中的學術定位,才能夠帶動翻譯領域和學術領域綜合發展水平的進步。
綜上所述,生態翻譯學的發展是翻譯學領域不斷進步的大勢所趨,中西文化和中西生態學理論都是生態翻譯學研究和發展的基礎,只要中西文化的研究和發展不停歇、中西生態學理論的研究不停滯,生態翻譯學發展就不會缺少支持。針對當前階段生態翻譯學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幾大歧義,未來我們還需著手開展更深層次的研究,明確界定生態翻譯學體系中的各個概念,汲取中西文化中的優勢,形成更加完備的生態翻譯學理論體系,開拓與時俱進的生態翻譯發展道路,帶動翻譯領域和文化領域的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