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霞
鄭州藝術幼兒師范學校
悼亡主題的作品是我國古典文學眾多題材的其中一種,宋代悼亡詞有幾類常見的悼亡對象,如妻子、丈夫、好友和英雄人物等,悼亡妻子又是悼亡詞中比較常見的內容,蘇軾為思念妻子創作了悼亡詞名作,蘇軾的悼亡詞充分體現了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和生死永隔的凄涼之感,呈現出獨特的情感內涵和文學特色。
蘇軾的悼亡詞有著非常深刻的情感境界,詞中體現了蘇軾和亡者之間深厚的情感。蘇軾有著非常豁達的心態,很多詞中都表現出了儒、佛、道的思想,但蘇軾也是一個重情之人,發妻王弗始終是蘇軾心中最愛之人。在發妻亡故后的第十年的祭日那天,因夢寫下了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這首流傳千古的佳作表達了蘇軾對亡妻的思念之情,在思念中又具有凄涼和悲切之感。詞中開篇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直接將人們代入到蘇軾的情感世界中,首句中的“兩茫茫”體現出蘇軾和妻子十年生死離別的情感,雖然妻子已經不在人世,但始終存在于蘇軾的記憶里和情感世界中。蘇軾在十年的思念中也只能面對著千里孤墳,滿心的凄涼卻無人訴說,而如今的蘇軾已然是“塵滿面,鬢如霜”,在思念和凄涼之余又倍感滄桑。夢中看到的場景“小軒窗,正梳妝”本應是祥和美好的畫面,但在生死隔絕的凄涼氛圍中卻顯得那么夢幻和傷感。蘇軾面對著夢中的妻子,縱有千般話語也只能是“相顧無言”和“淚千行”,在肝腸寸斷的思念中想象妻子在布滿矮小松樹的山岡之中是多么凄涼。蘇軾悼亡詞中真摯的情感和悲痛、凄涼、孤寂的感情全都來源于蘇軾對妻子的思念,有著非常深厚的情感境界。
蘇軾悼亡詞中超然的思想境界主要體現在蘇軾對女性的尊重上,傳統的封建社會強調男尊女卑,有很多悼亡詞里對妻子的描述都脫離不了女紅和家務,女性往往是作為男性的附屬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而蘇軾的悼亡詞與其他詞人的悼亡詞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女性形象的不同。蘇軾悼亡詞中的妻子始終是主角,通過悼亡詞讓人們看到這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女性,這與蘇軾的思想境界和蘇軾與妻子的深厚情感有很大關聯。蘇軾在《亡妻王氏墓志銘》中詳細記錄了蘇軾和妻子的日常生活和珍貴情誼,在描寫妻子王弗時,妻子在沒有出嫁之前盡心盡力照顧父母,出嫁后更加賢良淑德,在蘇軾的文字中時刻流露出對妻子的尊重、欣賞和贊美。蘇軾還表達出妻子通曉人情世故并且有著不同于尋常女子的學識才華和謹慎品格,這都能說明蘇軾非常欣賞和尊重妻子,并沒有把妻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這在封建時代是非常難得的一種思想境界。
蘇軾悼亡詞的情思境界與其他詞人的悼亡詞有很大一點不同在于悼亡詞中的政治寄意,大部分悼亡詞僅僅表達對亡人的思念,而蘇軾的悼亡詞還能體現出政治方面的內容。如“十年生死兩茫茫”一句就體現出蘇軾對王安石變法擾民的批判,十年既是蘇軾發妻亡故的時間,同時蘇軾也在十年的時間里看盡民生疾苦和民怨沸騰,蘇軾在自顧不暇的情況下還要上書朝廷為民請命。在這種背景下的“十年”不僅是與妻子的“十年生死兩茫茫”,更是“十年飄然未可期”,就算冒著被“刺舌”和“炙眉”的危險,也要幫助黎民百姓脫離水深火熱的境地。在了解蘇軾作此首悼亡詞的背景的基礎上仔細品讀第一句,是可以感受到蘇軾暗含的政治寄意的,蘇軾的個人人生和百姓的生活在這十年間發生了太多變化,并非刻意不思量,而是原本就難以忘懷,帶著和妻子的情感經歷著自己人生的變遷和政治上的變動,到如今自己已經是兩鬢如霜,悼亡詩讓人們在不經意間感受到蘇軾所在時代的政治背景環境,在悼亡詞的只言片語中寄托蘇軾的政治遭遇。
蘇軾悼亡詞的情思境界呈現出抒情的特點,從各個角度來表達悼亡的情感,從現實的角度表達對妻子的思念,從夢境的角度表達出苦澀和想念,從遙想的角度表達出凄涼和悲愴的氛圍,在不同的角度抒發自身對妻子的情感。蘇軾悼亡詞所表達的情感蘊含非常豐富的內涵,在詞句之間體現出情感的深度和厚度,將淳樸真摯的夫妻之情和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融入到詞中,形成了以純性情為抒情特點的悼亡詞風格。蘇軾通過悼亡詞使生者和死者實現了情感上的共鳴,在文字筆墨之間體現出詞人豐富的情思,極強的抒情特征為后世悼亡詞的創作提供了新的創作方向。
蘇軾對亡妻至深的情感和深刻的思念充分體現在十年生死的凄苦無依中,蘇軾在十年飄零的生活中始終將妻子放在自己的心里,蘇軾對妻子的情感全部都融入到了悼亡詞的作品之中,在讀誦蘇軾悼亡詞時能夠感受到蘇軾強烈的思念和深深的孤寂,體現出蘇軾在創作時豐富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