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了!
我意識到,這是一件注定會載入史冊的重大歷史事件。從此對時政一向不太敏感的我,每天從早到晚一雙眼睛就牢牢盯在疫情消息上,看著疫情這面“照妖鏡”,將人性的善惡照個透亮。關于這場抗疫大業的千秋功過,自有史學家去秉筆直書,而我作為親歷者,有義務將親人們在這場疫情大考中的種種表現訴諸筆端,作為家族檔案留存,以呼應這場百年不遇的歷史事件。
我分外掛念和擔憂我的武漢親人。因為近便,每年春節,我們都要和叔叔家的幾個兄弟們互相走動。而今年,每個人都宅在家里不敢出門,還真是難為了這幫野馬般的兄弟了。那幾個住在漢口將軍路的堂弟們,一向豪放慣了,這次個個都憋得什么似的,尤其是六弟,這次總算知道怕了,聽從政府的號召,乖乖宅在家吃完最后一棵蔥后,終于戴上頭盔、戴著口罩、穿著雨衣、綁著鞋套,壯著膽子,“全副武裝”去了一趟超市,采購回一大堆米面肉蔬等生活剛需。回家后主動隔離,一個人住樓下的小房間,吃喝都單另一邊,三叔三嬸和兩個孫子都住樓上,由六弟媳照顧著。五弟家情況稍微好一點,雖然儲備也不充分,好在他胞弟在派出所當輔警,疫情期間要到街面巡邏維穩,還要協助民警辦案,方便時也順路拐進超市為家里帶點菜蔬,以解決一大家子的日常所需。
在漢的兄弟中,唯有四弟最穩沉周全,四弟媳也是個特別細心賢惠的女人,兩口子從臘月中旬就開始準備年貨,春節物資備得特別充足,現貨吃完吃存貨,鮮貨吃完吃臘貨,若是這么細水長流地吃,儲備的年貨可供他一家四口吃過整個正月。
我的這些身處武漢的親人,自1月23日“封城”之后,一直聽從政府號令宅守家中,個個都安然無恙,暫時松了一口氣。
至暗的二月即將過去,我們一大家子總算安好,實屬萬幸!慶幸之余,大家這才想起來,因為疫情,這個春節兄弟們還沒有聚在一起吃過團年飯;因為恐慌,也還沒顧上互相拜年祝福。現在,憋了這么久了,也該稍微放松一下了。
于是,在即將告別凄風苦雨的二月的那一天,家族群的親人們開起了視頻會議,一家家集體上線,來了一場特殊家宴。大家就著簡陋的宴席,對著自己的手機舉杯,一個個興高采烈地祝福視頻那端的親人。一時間,群里親情彌漫,熱鬧非凡,還真有點兒補過春節的意味了。
作為武漢的后花園,在這場疫情肆虐的時候,咸寧也不可能成為凈土。
那段日子,我家只有兒子作為下沉社區的志愿者參加了防疫值班,每天可以自由出入小區。2月12日,單位一紙號令,兒子立刻從咸安城郊小姨家收拾行李,跟小姨父到村里開好“隔離證明”,帶著滿滿一大箱泡面回到溫泉家里,準備一個人打持久戰。而我則聽從兒子的建議,暫時放棄回家打算,繼續陪母親住在妹妹家里。
從此,兒子根據單位的排班表,轉戰在三個小區之間。除了防疫值守,兒子還成為城區1890名代購人員之一,兼任小區代購員。我想象不出,這個從來沒有為家里買過一根蔥的臭小子,一下子如何懂得為那么多的人家買菜買米買油這些婆婆媽媽的事情。我也想象不出,他剛剛去參加防疫值守的2月中旬,零下3℃的倒春寒,大雪紛飛的時候,他工作的賑災帳篷里該是多么寒冷!
兒子倒是很為我著想,說他一個人在家正好隔離,讓我就在小姨那一直住到疫情結束。可是,過了十二天后,我終于忍受不了了——讓兒子辛苦工作后還要一連吃十幾天的方便面,只怕他臉都吃成慘黃的方便面色了!2月24日,我狠心拒絕了妹妹一家的千般挽留,帶著春節前就被妹夫從孝感老家接來過年的母親,帶著滿滿一后備廂從妹夫的兄弟姐妹家菜園里現摘的新鮮蔬菜,回到溫泉,回到兒子身邊。
說起這趟回家,還真是尋常想象不到的艱難:隔離證明、接收證明、通行證等等,一大堆的證明,缺了哪一樣都回不去自己的家!當我在單位領導和同事們的幫助下,好不容易回到小區,卻被告知還要去社區開來“接收證明”才能進家門。好在小區的保安師傅見母親年邁,好心破例讓我先把老母親送進屋去,然后開著他的電動車送我去社區開“接收證明”。
在社區等“接收證明”的時候,看到里面的工作人員一個個忙得腳不點地,我不由自主地主動提出當志愿者,幫他們錄入厚厚一本當晚就必須上交市防控指揮部的“入戶排查表”。當母親一個人在家手足無措打電話找我時,我頓時陷入了兩難境地,第一次真切地產生了忠孝不能兩全的糾結。
但我咬咬牙,堅持花三個小時一口氣錄完一本入戶表才回家。當我開門進屋時,母親幽怨而又無助地說:你個鬼伢喲,我不曉得你去了哪里,為什么這么長時間不回來?我想出去找你,又不會開這個樓棟的門,也怕出去了進不來……早知道你回來要上班的,你就莫把我帶回來,就讓我住在你妹妹家呀!
我一時語塞,無言以對。想到我把母親一個人丟在家手足無措的幾個小時,我內疚得不行,也心疼得不行。看來,明天不能去做志愿者了,因為,我實在缺乏“大愛”精神,在我內心,我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照顧好83歲的老母親,我首先得做照顧好自己母親的“志愿者”,然后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將母親接來咸寧過年,本來是想盡一盡為人子女的孝心,好好伺候她幾天,怎么能讓她一個人待在她不熟悉的地方,孤獨而惶恐地趴在窗臺,苦苦盼著我回家呢!我真是不孝了!
母親最是個守法公民,政府不讓出門,她就真的沒有出過一次門。每天只是坐在大門口曬曬太陽,或者是給外孫補補鞋,幫外孫女洗洗床單,再不就是讓我幫她撥電話,給她關心的弟弟妹妹小叔子小姑子逐一打過去問詢一聲是否安好,以示她長姐長嫂如母的風范。
除夕、春節、元宵……所有我們打算獻給母親的歡樂祥和的佳節,所有屬于春天的美好節日,就這樣無情地被新冠肺炎奪走了!
我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因為從來沒有這么長時間給過母親如此純粹的陪伴,這次疫情期間也算因禍得福好好服侍了母親幾天,總算略盡了幾分孝心,很有幾分欣慰;另一方面,想著與病魔搶奪生命的醫護人員正在為我們拼命,還有社區的、單位的志愿者們也在夜以繼日地守護大家的安全,而我,身為一名共產黨員,卻每天安安逸逸地宅在家里,雖然也是響應政府的宅家號召,卻沒能舍小家顧大家為社會做半點貢獻,總歸是缺乏大愛精神,心里總感覺有些不安。
好在,當我了解到我侄兒侄媳們的近況后,心里逐漸為自己的無“大愛”釋然了。我的兒子,還有我的侄兒侄媳,在這個新冠肺炎疫情肆掠的春天,這群80后90后卻義無反顧地一直戰斗在咸寧的防疫一線!
2月11日,在咸寧新聞網上看到一則消息:《今晚,第二批65名滯留外省的咸寧老鄉回家!》。我的小侄兒虎子就是運管處的職工,而且具體參與了5次去岳陽接人返咸,陸續接回了500多人。每次基本都是上午去,晚上回。后因離鄂通道暫時關閉,才停止了相關行動,而通道打開后,又恢復了接老鄉回家的行動。
3月中旬的一天,侄兒又要去岳陽接人,正好碰上我同事曾曾從廣州兒子家返程復工。當我告訴曾曾我侄兒正是接她回家的工作人員時,她激動不已,頓時像遇到了親人一樣。那一次,侄兒他們一下子接回了6大巴車近200位咸寧老鄉。曾經說,看著侄兒他們在岳陽聯絡站忙得一刻不停地疲憊的身影,聽著他們反反復復地對圍在身邊的老鄉解釋答疑,一個個嗓子都說啞了,真是令人心疼呀!
我問虎子:“你怕不怕呀?一下子接觸那么多人,誰知道他們今天沒發燒明天會不會發燒?誰知道其中有沒有無癥狀感染者?”
虎子說:“怕什么,反正大家都戴著口罩,我還穿著防護服呢。只要做好防護,吉人自有天相唄!再說,看到老鄉們在外漂泊這么久終于可以回家了,他們那么興奮,都真心地感謝政府,感謝我們工作人員,我覺得冒點險也值得!何況,我還是黨員呢,怕也要上!”
停止去外省接人返咸工作后,虎子也并未閑下來。隔天,新的任務便下來了,幫助云南援咸醫療隊搬運醫療物資。每次面對工作,虎子總是不惜力氣,實誠得不得了。漫長的倒春寒,我們依然感覺寒風刺骨,但虎子在每次搬運物資的時候,卻常常汗濕了口罩和內衣。他說,這不是因為我出力才流汗,這都是被云南人民火熱的愛心給溫暖的!
除此之外,虎子還參加了其他的抗疫工作,他要么在小區當值班志愿者,要么在街上參加“百人巡邏隊”督促市民戴口罩,要么在單位填報各種抗擊疫情報表或文字材料,無論是做什么工作,他都干得踏踏實實,開開心心。
好一個陽光快樂的青年!
那日在網上閑逛,偶然瀏覽到咸寧交通幼兒園的微信公眾號推送的文章——《有一條熱線,溫暖了這個難忘的冬天》。文章說,2月9日,咸寧市12328交通應急指揮中心發布新增服務熱線消息后,市交通運輸局決定向市交幼征集多名教師作為臨時客服代表,以及時化解市民對政府疫情管制措施產生的矛盾,幫助市民解決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做好市民的心理疏導工作。虎子的妻子、交幼的老師楊子一看到征集令便踴躍報名,并被選為16名客服代表之一。
園里的“集結號”吹響后,楊子努力克服女兒年幼不能陪伴、沿途封路交通不便等困難,準時趕往交通局參加崗前培訓,隨后遵照指揮中心的規定開始每日三班輪崗,用她溫柔的聲音替政府化解矛盾,為市民排憂解難。輪到夜班的時候,經常深夜時一個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問她:你一個女子天黑走夜路就不怕呀?楊子爽朗地笑了:姑啊,現在是治安最好的時候好不好——新冠病毒這么厲害,好人壞人都宅在家里不敢出門啊!
我又問她:幼兒園不能開園,你本可以盡情地宅在家里帶小七玩耍,干嘛要這么辛苦跑出去工作,自討苦吃呢?
楊子想都不想就說:“在這疫情肆掠的特殊時期,能夠盡自己微薄之力去服務需要幫助的人,既榮幸,也很開心哦!相比千里迢迢從云南趕來和我們并肩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有在寒冷的風雨中日夜執勤的警察叔叔,他們更辛苦!沒有他們的辛勤付出,咸寧的疫情不會控制得這么好!我只希望早日結束疫情,迎接春暖花開的春天!”
我由衷地贊揚道:你和虎子,都是有擔當的年輕人,你們真是辛苦啦!
楊子快言快語:“我媽也辛苦啊!有她在家幫我帶小七,我和虎子才可以毫無顧慮去服務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哦!她是我們這個小家最辛勤也是最值得點贊的人!”
真是個積極樂觀、知恩圖報的好姑娘!不由得讓我肅然起敬。
說到“肅然起敬”,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妹夫,向陽湖鎮廣東畈村的一個普通村民,共產黨員。這場疫情中發生在妹夫身上的兩件事情,都讓我對他肅然起敬。一件是村里要求黨員捐款,妹夫一下子就捐了一千元!大家都知道,妹夫家中去年發生了那么大的慘禍,傾盡家財才把女兒從死神手中奪回來,在省市幾家醫院輾轉救治了半年時間,最后實在是康復無望,又沒錢醫治了才拖回家中,至今仍高位截癱躺在床上,每日由妹妹全天候伺候,三歲的外孫女妍妍再也無力照顧,只得送到奶奶家撫養。這次捐款他若像大多數人一樣捐個一兩百,肯定沒人會有異議。
我有點意外,便問他,為什么要捐這么多?他說,女兒出事的時候,村委會為我家發起捐款,很多村民都為我們慷慨解囊,現在,該是我報答的時候了。
妹夫的報答,還不僅于此。在微信上看到咸寧城區招募志愿者,妹夫果斷報名。但不知是因為他家不在城區,或是年齡偏大,一直沒人聯系他。后來,隨著疫情防控升級,村里也要設關卡,身為黨員的妹夫,想都不想就第一個報了名,也不問有沒有報酬,報名之后就天天去村口值班,登記必須進出的車輛,勸阻想要闖關的村民,并逐戶進入全組一百多戶人家摸排、測溫、登記。每日宅家不出的我,對這樣“全副武裝”出征的妹夫,心里只有敬佩的份。關鍵時刻,我的黨員妹夫挺身而出,以他發自本能的思想覺悟,充分凸顯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我一向自認算是覺悟較高的人,可是,在這段疫情期間,我在妹夫面前,頓感矮了半截。
不過話說回來,無論是子侄們也好,還是妹夫也好,這些在前線沖鋒的,都是我的家人,我為他們驕傲!我想,他們在前線沖鋒,是忠義;我們姐妹在后方照顧老人孩子,是孝慈。我們合起來,也算得是忠孝兩全了。
我們這一大家子,應該算是咸寧普通百姓家庭的一個縮影吧。我們都響應政府號令,該宅家的好好宅家,決不給政府添麻煩;該出征的就果斷出征,若有戰,召必來!我們雖不是英雄,卻也沒有一個人會退縮。我們被勇敢者保護得很好,如果需要,我們也會奮起保護他人。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而現在,這個被病毒侵占的春天也已過去,火熱的夏日正在來臨。我看到,武大的櫻花該開的時候還是照樣怒放,十六潭公園的荷塘已有白蓮花盛開。
希望真如有人說的那樣,酷熱的夏日高溫能夠殺死新冠病毒,從此歲月靜好,山河無恙!希望別再聽到兩歲的小七戴著口罩,小大人似的喊住三歲的姐姐妍妍:
“姐姐別出去,外面有病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