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輝/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學院
從簡筆藝術的發展歷程來看,我國最近十年在幼兒教學中發展迅猛,很多學前教育機構和幼兒園甚至將簡筆畫的技能考核作為衡量幼兒教師的技能標準之一。為了提升自身的簡筆繪畫技能,越來越多的幼兒教師在上崗前進行了專門的、單一的簡筆藝術教學培訓,使得多數幼兒教師的美術教學環節表現出固定呆板的教學模式。同時,簡筆藝術在兒童美術教學中通常是局限于簡筆畫教學,而且大多停留在臨摹教學的層面,甚至還是以像不像作為評價標準,這種缺乏創新力的繪畫教學,不利于幼兒的創新思維發展,也逐漸引起了社會關注和爭議。造成一部分人認為簡筆畫應該消失,尤其不能在兒童美術教學中出現。這就是比較突出的爭議和問題所在。本文對簡筆藝術已經滲透的幼兒教育領域作出闡述,分析了簡筆藝術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爭議的原因,并試著為簡筆藝術正名,同時探索出簡筆藝術新的發展路徑。
簡筆藝術包含甚廣,簡筆畫就是其一,而且是最主要重要的組成部分。簡筆畫是一個獨立的繪畫表現形式,表現出概括、形象、簡煉、傳神、直觀的特征,是表現與再現的完美結合。簡筆畫是人們相互交流中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語言。許多人往往借助簡筆畫的表現形式對物像進行提煉、概括、大膽取舍,簡化外形,抓住對象神韻風采,使作品達到神形兼備的效果。這種表現方式正好是中國藝術精神中關于傳神、寫意的最好詮釋。其幾何形的整體處理和外輪廓的概括簡約,使其成為欣賞者最為直接的審美對象和產生最直觀的審美體驗。
簡筆畫的獨特之處還在于它在眾多視覺藝術中所展現的言簡意賅的獨特魅力。因此,簡潔的線條決不只是簡單的意思,而是一種不拘于謹細刻畫,注重情性張揚的狀態,是一種隨意而精致的審美想象,一種通達和平的精神狀態。簡筆畫其實就是多種符號的集成體。
古老的巖畫跟如今的簡筆畫具有驚人的共性,只是那個時候的巖畫,我們給了一個名詞為圖騰,它隨著人類的進化有了新的詮釋而已。原始人用圖騰記錄生活信息,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的過程,慢慢被其他同類發現或借鑒,在不同時期不同種族,一種信息可能存在許多不同的符號,最早出現就是創新,被傳播通用就是臨摹借鑒。
在幼兒語言教學的過程中,借助圖形幫助幼兒進行口語練習和字詞識別是最有效的途徑。利用簡筆畫的具體事物啟發幼兒對漢字的字形、讀音的記憶,并因勢利導,通過簡筆畫掌握的字詞組合成簡短的語言描述,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對于幼兒來說,對于數學概念認知和興趣培養是他們今后成長與發展重要基礎,因而幼兒數學教育偏重于啟蒙化、生活化。利用簡筆畫可以清晰的幫助幼兒理解數字的大小規律和不同事物的分類比較,使幼兒數學教學脫離枯燥的數字識別、計算過程,增強了幼兒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
幼兒階段是一個人心理素質發展、認知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科學教學可以幫助幼兒掌握科學知識和生活常識等實用技能,是求學階段課堂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的第一次嘗試。利用簡筆畫可以調動幼兒的各個感官,提升幼兒的綜合認知能力。
簡筆畫課程教學內容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是以簡筆畫形象的屬性來歸類設置的,如人造物簡筆畫、植物簡筆畫、動物簡筆畫、人物簡筆畫等,就是以它來劃分教學模塊或章節單元的。突出的是對各類簡筆畫形象的繪畫訓練,是學科本位主義的表現,也與綜合性原則相矛盾,嚴重阻礙人的全面發展和獨特個性的形成。
簡筆畫在兒童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我們不能忽視,創新能力源自求異,求異存同,求異先于求美,審美涵蓋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突出求異性思維實踐內容是突出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簡筆畫教學的具體體現。在實踐中,審美效果的要求先放在求異效果之后,當學生敢畫、想畫、愛畫以后,再突出強調審美問題。
簡筆藝術在我國幼兒美術教育中的普及已經歷經了數十年的發展,不僅在教學形式上更加多樣化、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化,而且在教學模式上也逐漸成熟模式化。但是有關學者對經過簡筆藝術美術教育的幼兒試驗發現,簡筆藝術教學無法達到預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培養的目的,反而會對幼兒的創造活力有一定的遏制,因此簡筆藝術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存在功效也遭受著質疑和爭議。
簡筆藝術教學的形式構成固定,給幼兒思維帶來了條條框框的桎梏,扼殺孩子的藝術天賦。簡筆藝術教學鼓勵幼兒用線條和一些固定機構的規則圖形構成圖畫來描繪鮮活的世界。但幼兒尚未形成事物的衡量標準,這些規則圖形相當于給幼兒人為設置的事物標準,通過簡筆藝術教學深深根植幼兒的心靈中,當幼兒遇到相類似的事物時,幼兒經驗世界的處理反應就是把所學標準提取表述出來。而藝術教學之所以不等同與其他理論知識灌輸教學,是因為藝術教學不僅僅是技能的傳授,而且需要賦予受教育者獨特的創造思維和美學審美。當前的幼兒簡筆藝術教學使幼兒的大腦里形成了一種習慣性的反應機制,抑制了幼兒大腦的生理成長和對世界的事物認知。
簡筆藝術教學往往是站在成人思維角度,對幼兒美術繪畫水平的主觀評判。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教材的編撰者以為以幼兒的心理思維模式評定這樣一種簡單寫實的描述是可愛的、適合幼兒的,但實際通常和現實幼兒思維產生偏差,不同生活環境、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有著特殊差異化的心理特征和規律,在行為的表現和藝術的創作中有著特有的表現方式。如果幼兒隨著年齡增長,在受簡筆藝術的影響下簡單重復著大腦里的經驗世界,則必然會脫離現實豐富多彩的真實世界,更有甚者會產生認知水平混亂,與幼兒美術教育的思想理念背道而馳。
科學的教學方式必定是以“以人為本”的準則制定的,作為美術教育者,必須遵循幼兒智力開發和人文素養發展規律。認識掌握幼兒美術教育的成長階段性特征和規律是實施幼兒科學教學的關鍵基礎。幼兒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繪畫思維特點來調整美術繪畫形式,簡筆藝術的教學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學習內容,也可以作為一個特殊的階段時期,在教會幼兒簡筆繪畫技巧的同時,不能忽略美術(作為藝術)內涵的教學。
尊重幼兒個體間理解力和藝術審美能力的差異性,通過了解評判幼兒理解能力的強弱適當增減美術教學內容。不同地區、民族和教學環境都會給幼兒美術認知的發展造成差異性影響,這些差異性等客觀條件也正是促進簡筆藝術不斷變化發展的外部因素。個體的差異性才能促使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向不同方向發展,這也是社會創新進步的根本原因所在,把握好簡筆藝術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差異化教學,關鍵是及時獲取幼兒性格和學習能力的反饋,根據得到的反饋結果適當地做出教學調整。
美術教學方法最為多樣,在具體教學中要善于把多種美術教學方法巧妙融入簡筆藝術教學,積極在不同教學形式間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彌補簡筆藝術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易造成幼兒創造力發展受限的缺陷。例如將幼兒的簡筆美術教學與實物認知教學相聯系,通過實物認知教學引導幼兒有基礎性的發散思維,既不能遏制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創作能力的發展,也不會使幼兒的簡筆藝術創作無限脫離現實。
簡筆藝術是幼兒美術教育的一種重要教學形式,雖然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著不足之處,但是經過學前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和豐碩的教學成果都證明了簡筆藝術在幼兒美術教育方面有著其他教學形式難以發揮的重要功效。幼兒的藝術文化教育關系到社會將來的發展前景,所以本文對簡筆藝術在幼兒教育中的問題研究有著現實的必要性,希望為學前教育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