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 甜/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大數據一詞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的大數據還僅僅是一個概念,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傳統的數據處理方式已經難以適應這個信息數據化的時代,由此大數據技術開始進行著飛速的發展。近年來,電子科技的發展和數據信息量的加大,使得大數據技術已經滲透于各行各業,也為其未來的發展和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高校思政教育作為大學教學體系的必修課程之一,面對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挑戰,應該積極進行探索和嘗試,從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隨著改革開放進程以來,我國逐漸變得強大,世界地位逐漸提升,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各個行業從中看到發展前景,都不僅僅拘泥于當前的發展模式,而是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積極利用大數據為企業帶來的便捷,利用信息化模式傳播各個行業產品信息,使得企業發展越來越強大,因此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要想不被社會淘汰,就必須緊跟時代的潮流,積極利用大數據為各個行業帶來的挑戰,迎難而上,以期在創新中謀求更加有利的發展。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國家教育行業帶來了很大的突破,教育是國家發展基石,運用好大數據時代為教學帶來的資源,對于教育行業來說意義重大,高校大學生是一批比較特殊的學生,他們擺脫了義務教育僅對書本上知識點的束縛,來到一個以自學為基礎的環境,這就對高校學生自控力要求非常高,因此教學就要有新的突破,不能還像以前一樣只利用老師的灌輸,這就要求高校教師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上,引進信息時代帶來的各種實時信息,以期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接受教學的方法,吸引學生們的眼球,網絡思政教學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化,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思想觀。更一方面,高校學生是一批即將走向社會的主力軍,他們對大數據時代信息化的利用,直接影響到社會未來的發展,因此在大數據時代發展背景下,將信息化知識融入到教學不僅能提高當代大學生學習效率,進而提高教學水平,也對社會未來的發展起著積極地推動作用。
高校進行思政教學,有利于為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思想觀和人生觀,因此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對當代大學生未來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思政教學存在著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盡管信息化的到來使得部分教學模式得到改變,老師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傳播知識,以期能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但是大部分老師還是本著以往的教學方式,根據以前的教案模板,運用傳統的教育方式進行教學,思政教學對于學生而言,本就枯燥無味,再加上老師們仍然利用傳統的教學,使得大部分學生在課上開小差,這不僅不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也使得思政課程起不到正確的引導作用,進而影響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得教育質量下滑;在教學模式上,大部分思政課程教師,會引用案例進行教學,但大部分都是陳舊案例,不能使學生充分融入到教學中去,使得學生們注重理論,不在乎實踐,是思政教學在本質上出現問題,雖然老師們也利用大數據進行創新,但是沒有結合學校自身特點,使得思政教學適得其反。
對于高校思政教學而言,大部分老師只注重理論,認為學生學好理論就能有助于其成長,使得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專業知識的講解,忽略了學生自身的素質教育,這就使得大部分學生只知道思政教學理論知識,卻不知道該如何弘揚其中的精神,導致他們思政素質落后,還有部分老師片面認為思政教育對于學生而言沒有實際意義,因此在教學上也沒有投入更多精力,使得思政教學在源頭就出現問題,盡管有些老師以積極地心態,新穎的教學模式開展思政教學,但是由于沒有針對各個專業學生進行區分,而是使用一致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思想品質上受到影響。
大部分學生在思政教學中也沒有用正確的方式去對待,認為思政教育學分少,考前背背知識點就行,這樣的思想意識使得他們在學習思政課程時就存在惰性心理,導致對思政教學重視程度不夠,進而影響學習興趣,但是隨著信息化時代到來,網絡上傳播著很多言論,這就使得學生們不能真正辨別其中信息,就會對其思想造成影響,一旦學生自身思想與理論知識產生矛盾,就會使得學生陷入迷茫,進而降低學生思政興趣。
教師作為學生的領路人和知識的傳播者,他們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創新一詞的提出,使得各個行業為了謀求發展,都在進行著自我突破,在大數據時代的今天,思政教育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為學生傳播知識,他直接影響著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以前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為學生帶來真正意義的改觀,因此對思政教學傳統模式進行創新是必然的,也是不可忽略的。教師可以通過大數據引進大量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海量的知識題庫,充分考慮學生的專業,以及愛好特征,將這些資源更好的融入教學當中,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先進的教學模式不僅能給學生帶來新鮮感,還能使得學生在學習思政教學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素養,因此引進先進的教學模式,在課程中插入微視頻,讓學生們充分利用微信、QQ等一系列交流方式進行交流討論,這樣既可以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推進思政教學在高校的傳播與發展。
思政教學對于學生而言本就存在著枯燥乏味的特點,要想吸引學生的提高對思政教學的興趣,就必須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手段。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離不開網絡平臺,因此將思政教學運進行網絡宣傳推廣,不僅可以使得學生們及時看到教學內容,還能在上網閑暇之余提高自身素質,然而這就需要制作專門的網頁,將思政教學知識充分融入到制作的網頁中,將教學內容在網頁上不斷更新優化,使得學生每天瀏覽到的都是更新過的信息,這樣就使得教學資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也保證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完成教學目標,既可以在大數據發展的今天將知識與網絡進行融合,也可以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做出貢獻。
就目前而言,思政教學還是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老師為主講人,學生進行被動的聽取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和老師都會覺得枯燥乏味,所以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多媒體教學得到普遍的應用,這不僅為老師帶來了新的傳播知識的途徑,也為學生帶來學習的興趣,思政教學本身就枯燥無味,如果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充當老師,在課下將要傳授的知識進行提前預習,并收集有趣的資料將其融入到要講的課件里,進行PPT講說,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還能將思政教學知識深深記在腦子里,這對學生自身的發展而言,既可以鍛煉其自主學習能力,也可以鍛煉在眾人面前講課的膽量,這對高校學生而言,無疑是最好的創新途徑,使得思政教學被學生廣泛接受,從而為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思想觀。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意味著人們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收集到所需要的大量信息,這不僅為社會發展帶來有利的條件,更為打造信息化時代創造了基礎。大數據時代的思政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踐行者是思政教育中的教學工作者。目前高校教育體系中的思政教師接受到的教育大多是傳統教育,因此,其在向學生進行教授時,也多停留在傳統思政教育內容和模式上。對于高校而言,提升思政教育隊伍的大數據思維是實現思政教育與大數據進行有機結合最為重要的一點。學校可以結合教師目前對于大數據的掌握情況,通過開展沙龍以及信息技能競賽等方式提升教師對大數據學習的主動性,提升思政教育隊伍的整體素質。
對于思政教學而言,他對學生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形成正確的思想觀、教育觀、價值觀,這不僅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也有利于為社會做出積極地貢獻,信息化時代網絡上傳播的不僅僅只有正能量,還有很多需要分辨真假的信息,高校學生作為三觀正在形成的階段,如果不能正確引導這將會使得他們不能真正的分辨黑白,這對于社會來說是非常大的代價,因此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政教學是必然的,也是不能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