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任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提出的“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實踐的高度肯定與全新概括,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為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指明了方向。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是實現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黨領導人民經過不斷探索,豐富人民民主的實踐形式,實現了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各環節相連貫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全過程人民民主,而且具有進一步深化與發展的廣闊空間,深化與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重點需要法律保障、創新推進和探索提升。
提高立法的自覺性。立法是法治的“最先一公里”,自然也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最先一公里”。一切權利屬于人民的憲法原則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本法律支撐,而要持續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預期目的,就必須有相關法律提供保障。譬如縣鄉人大代表由選區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不僅擴大了公民有效的政治參與,而且選舉之前可以聯名推薦代表候選人,選舉之中可以對候選人投贊成票、反對票、棄權票,或另選他人,選舉之后可以對當選人進行監督,彰顯了民主的全過程。而這些都是由選舉法明確規定提供保障的。深化與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須臾離不開法律規定的支撐,這就需要在立法中始終保持提供這種保障的自覺性。
確保法律修正的及時性。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同樣需要不斷深化與發展,同樣需要相應的法律規定給予保障,包括對相關法律規定的必要修正。修正法律既不宜盲目超前,也不宜滯后,貴在把握好修正時機。譬如在民主選舉人大代表的歷程中,我國約有半個世紀時間,城市與農村按人口分配代表名額的比例是不同的。2010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修正選舉法時,適時推出城鄉“同票同權”的規定,使全過程人民民主在選舉中得以體現。如此修正法律保障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深化與發展應當成為常態。
敬畏有法必依的重要性。立法、法律修正固然重要,但法律的生命在于執行,即使法律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良好保障,如果有法不依甚至知法違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深化與發展只能是一句空話。譬如在湖南省衡陽市十四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遼寧省十二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的拉票賄選案,就是對民主選舉明目張膽地破壞,只有敬畏法律、遵守法律,將有法必依的重要性植根于心,付諸于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深化與發展才有保證。
上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勇于作創新的表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形式和做法多種多樣,法律不可能一一作出規定供對號入座,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深化與發展的動力在勇于創新,而且上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積極作出表率,一級帶動一級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深化與發展。譬如“詢問”這一監督形式,1982年由全國人大組織法首次提出,1986年、2000年、2006年又分別在地方組織法、立法法、監督法中予以明確規定,但諸多法律規定中始終沒有“專題詢問”這一說。“專題詢問”是2010年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率先創新推出的,“新”就新在有計劃、有準備、有重點、有組織地圍繞特定議題詢問,程序簡單、方法簡便,很快在全國得以普及,收到良好效果,成為上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帶頭創新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深化與發展的典范之舉,值得發揚光大。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勇于為創新而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人民,人民的代言人是各級人大代表,各級人大代表必須深入基層,緊密聯系人民群眾,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社會主義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堅持在參與的實踐中創新,在創新的參與中實踐。譬如近些年來在全國卓有成效的創新成果“代表聯絡站”,據近期刊發的《中國人大》雜志介紹,全國已建站23萬多個,多數人大代表參與其中,實現了五級代表編組進站全覆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深化與發展非常需要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這樣的創新實踐。
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勇于為創新而互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廣泛包容的人民性和與時俱進的動態性,為各級人大代表和廣大人民群眾上下左右的聯系、持續不斷的互動提供了良好條件,促進了在層層互動中創新,激勵了在層層創新中互動,有力推進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創新中深化與發展。譬如各級人大代表和廣大人民群眾,運用互聯網等新技術參與民主實踐,拉近了距離,節約了時間,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果。不論是開展調查研究還是征集訴求,所達到的廣度、深度、真實度,都是以往傳統民主手段不能比擬的。其中的“微信”形式只是互動的一個縮影,方興未艾的互聯網技術以及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定會為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互動創新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深化與發展提供更好的前景。
善于總結宣傳成功經驗。自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11月在上海市虹橋街道考察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時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全國各地總結宣傳全過程人民民主做法和經驗的文章大量發表,其中許多文章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闡釋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涵和實踐經驗,頗有學習借鑒價值。繼續總結經驗、宣傳做法、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對深化與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向更高層面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善于思考分析存在問題。栗戰書委員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講到全過程人民民主時說:“我們要繼續對這一重大理論深入學習、思考、研究,并在人大工作中很好貫徹落實。”在總結經驗的同時,也要看到客觀存在的問題。經驗豐富并非盡善盡美,無視問題何言問題導向,深化與發展就失去明確目標和內在動力。譬如法律賦予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質詢、罷免、組織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調查問題等剛性監督措施的規定早已明確,可長期以來運用這些措施行權的一直是鳳毛麟角;還有法律關于可差額選舉也可等額選舉的規定,運用時總是刻意進行等額選舉的偏多等等。善于思考分析存在問題,才能為深化與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明確新方向、拓展新思路。
善于探索新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民主政治的形式是豐富多彩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深化與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要善于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探索新途徑,開創新局面。譬如鄉鎮人代會一年開幾次為好?許多地方根據地方組織法關于每年至少舉行一次人代會的規定,一年開一次;不少地方根據有關文件精神關于鄉鎮人代會一般每年舉行兩次的要求,一年開兩次;有的地方結合鄉鎮人大代表數量少、相距近、易召集的特點,一年召開四次人代會,如四川省川南區水江鎮已多年如此。通過探索、論證,將成功經驗上升為新規定,人民民主全過程的深化與發展必然會有新的成果不斷涌現。